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 选题缘起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社会转型,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转型期,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前所未有。转型伴随着种种阵痛,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凸显出来,如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等,成为上自“两会”,下到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21世纪是“后现代性”逐步成长、“风险”不断出现的社会,社会问题的“问题”特征更加鲜明,成因更加复杂,种类更加多样,情况更加多变。社会问题的普遍存在,已经对我国社会的良性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破坏,社会运行状态呈良性、中性、恶性交迭更替。如何有效地抑制社会问题滋生和扩展,寻找有效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既是党和国家及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社会学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而认真审视和科学研究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进一步提升社会问题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水平,更是社会学界责无旁贷的重要课题。

边疆是国家的特殊治理单元,在一定意义上,边疆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内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区域经济国际合作的稳步推进,我国边疆地区实现了全方位开放,边疆地区与周边邻国和内地的交往互动日益加强,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突出表现在对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公共安全的冲击和破坏等非传统安全方面。较典型的如西南边疆的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拐卖妇女问题、走私贩卖枪支弹药问题,波及整个边境沿线地区的跨境赌博问题、流动人口与跨国界人口流动问题等,这些问题与贫穷落后、教育和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等原有的社会问题一道,成为影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和谐因素和隐患。边疆社会问题不仅引起了党和国家及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当前学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的一大热点。

面对类型复杂、表现各异的边疆社会问题,仅就目前而言,学者们多选取其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如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拐卖妇女问题、跨国人口流动问题等,从微观层面以实证的方法来探讨问题的原因及其表现、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形成了大量的经验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调研资料,对边疆社会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进行具体社会问题的经验研究,固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如果只注重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忽视理论上的归纳和提升,便不仅难以对问题作出较深层次的理解,而且还会影响问题的治理成效。与此同时,任何一门学科或研究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进行经验上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升华,我国边疆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独特性,更需要进行整体上的理论建构。如何准确定义边疆社会问题?边疆社会问题目前的总体发展态势如何?其内在规律是怎样的?边疆社会问题与一般性社会问题在属性上有何异同?各边疆地区社会问题的共性与个性是什么?边疆社会问题的理论结构有哪些内容?诸如此类的理论问题,迄今在社会学界尚较少有人涉及。这成为笔者选取这一题目的初衷。

此外,对笔者而言边疆社会问题并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早在2005年,笔者协助硕士导师申报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时就阅读过相关文献,对边疆社会问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又随博士导师对边疆社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先后参加了导师主持的多项属边疆社会问题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如“云南边境地区跨国界人口流动问题调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社会稳定问题调查研究”、“云南跨境民族毒品问题与禁毒工作调查研究”、“中近期社会问题演化的趋势研究——中缅边境地区毒品问题整体演化趋势及其对策研究”等,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相关资料,为本选题的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 研究意义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重视社会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孔德就非常关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社会问题,芝加哥学派则以研究城市社区的社会问题而闻名于世。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老一辈社会学家孙本文、陶孟和等便已关注到了人口问题、家庭问题、贫困问题、都市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社会危害等内容都在发生变化,而研究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现实需求,成为促使我国下决心恢复和重建社会学最直接的原因。社会学家们对社会问题的密切关注以及诸多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研究成果,也使社会学成为备受认可与青睐的新兴学科。

自我国社会学学科重建以来,对社会问题的理论与经验研究,便处于不断成熟与演化之中,迄今研究成果已经蔚为大观。总体来看,我国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主要遵循两条主线,一条是把“社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即把社会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从中层理论的视角来研究,研究逻辑主要沿袭中国本土化的路向,以哲学思辨和主观演绎为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社会问题的理论范式、定义、特征、类型、成因、治理等。然而这条主线似乎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仅在20世纪90年代热了一阵,此后就不再被重视了。另一条是以专门的社会问题为研究单位,大多采用专业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如调查问卷、定性访谈、统计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从具体的社会问题经验研究中,归纳出一系列的理论模式,并据此提出治理社会问题的思路。对专门社会问题的研究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本质源于社会问题的不断发展演化。社会问题随历史的发展、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体制的变化而不断被注入新的内容,社会学学科的发展与完善,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问题的研究。

边疆是“国家疆域的边缘地带”,[1]对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边疆问题研究是边政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的主体内容。历史上,对边疆社会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学这门新兴学科刚从西方传入尚未成熟,另一方面是在历史上边疆社会问题还不突出,或者是人们的“社会问题感”尚不够强烈。伴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与中国边疆相联系的诸多社会问题开始陆续凸显出来,从社会学视角对边疆社会问题进行的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现。从研究内容看,多以某一领域的某一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例如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跨国流动人口问题、跨国婚姻问题、跨国拐卖妇女问题、走私贩卖枪支弹药问题、跨境赌博问题等;从研究方法看,多以经验、实证研究为主,通过访谈、问卷等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有的还进行定量的科学统计分析;从研究类型看,多是一些国家级、省部级的“问题与对策”类研究课题,主要是为中央和地方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与决策参考。此类研究的特点,是应用功能较强,更多的是“社会问题研究”而不是“社会学”的研究,且往往具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属性,例如毒品问题多由犯罪学主导、艾滋病问题初期多由医学主导,研究的成果则直接影响到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和治理措施的制定。

实际上,对边疆社会问题的专题研究,现已经积累起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但就总体而言,面对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社会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边疆社会问题,目前的研究依然处于摸索与起步阶段。不论是理论范式还是研究方法论,以及具体的实证研究技术,都还有进一步拓展与提升的余地和空间。郑杭生先生启发我们说,从事社会学研究要有“理论自觉”的精神,没有“理论自觉”的社会学实证研究,往往会成了某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例证,最终步入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迷途,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学,而只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中国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拟把“边疆社会问题”作为一个中层理论,并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社会问题的具体实际,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讨论,以丰富边疆社会问题研究的学科理论,即主要是站在“边疆社会问题”的学科理论建设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社会学本土化建设的学术视野,提供新的学术养分,从而完善“社会问题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建设,因而在社会学学科理论的建设上,具有特定的开拓性与创新性意义。另一方面,对于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边疆社会学,也可以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边疆社会问题的特殊性,首先就在于它是“边疆”的社会问题。自古以来,边疆就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单元,我国历代政府无不高度重视边疆的建设与治理,进入近现代以后,更是如此。与此同时,边疆又是一个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差异性极大的特殊地带,暂且不谈海疆,仅以陆疆而言,我国就有东北边疆、北部边疆、西北边疆、西南边疆的划分,而各边疆地区的内部又有很大不同,各边疆地区社会问题呈现出各自的差异性特征。因此,对当前中国边疆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梳理、回顾、总结与剖析,对问题的表现形式、总体特征、发展规律、演变趋势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描述和解析,对边疆与内地之间、不同边疆地区之间,以及边疆地区内部和境内与境外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科学合理的理论解析模式,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至少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有助于人们提高对边疆社会问题的理性认识,科学客观地理解边疆地区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和相应的社会政策。

二是就不同边疆地区而言,由于我国疆域辽阔,陆地边界线漫长,毗邻国家众多,历史发展轨迹和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差异巨大,一方面是不同边疆地区的突出社会问题不尽一致,各有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加以治理;另一方面是相互之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一个地区出现的社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变迁,在其他地区也会陆续出现。为此,通过探索不同地区边疆社会问题及其形成与发展的机理,对于不同边疆地区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启示不乏裨益。

三是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传统意义上的边疆与内地的界限已变得日益模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日益密切,因而边疆社会问题与内地的社会问题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呈现为相互之间影响与互动明显增强的趋势。从这一意义上讲,研究边疆社会问题对于内地社会问题的治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的今天,边境沿线地区境内外社会问题的互动,也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其中不少问题出在境内,根子在境外,需要以更广阔的眼光进行审视,并以区域国际合作的方式进行治理。

五是从整个国家非传统安全的角度考虑,对边疆社会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对于我国社会的整体稳定、中华民族的团结、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