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冯梦龙著作编年
研究冯梦龙的著作有五大困难:第一,冯梦龙的著作非常丰富,书名传世的有七八十种之多;第二,他的著作涵盖经史子集,文体有小说、戏曲、民歌、诗文、笔记、笑话、经学、史志;第三,编著情况不一,有创作、改编、增补、评点、选辑;第四,版本问题复杂,有的一版再版。再版情况也不一样,有的是他自己修订再版,有的是后人翻刻;有的更名重印,有的袭用旧名;第五,真伪难辨,由于冯梦龙久负盛名,后人托名作伪之作不少。再加上明代同名文人好几个,更增加了一层麻烦。
这里,我们对冯梦龙的主要著作进行编年与考证:
《双雄记》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公元1601年)或稍后作。
关于《双雄记》的创作年代,通行的说法是万历三十几年,根据是冯梦龙所作的《曲律叙》,序云:“余早岁曾以《双雄》戏笔,售知于词隐先生。”词隐先生即沈璟,万历三十七年去世。这条材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双雄记》作于万历三十七年以前。我们发现考证《双雄记》创作年代的另一条线索。冯梦龙的好友祁彪佳说:“此(指《双雄记》)冯犹龙少年时笔也,确守词隐家法,而能时出俊语。丹信为叔三木所陷,并及其义弟刘双;而刘方正者,不惜倾赀救之。世固不乏丹三木,亦安得有刘方正哉!姑苏近实有其事,特邀冯君以粉墨传之。”[83]可知《双雄记》是根据苏州的一件真实事件写成。如果我们能知道这件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双雄记》的创作年代也就清楚了。《双雄记总评》云:“世俗骨肉参商,多因财起。丹三木之事,万历庚子、辛丑间实有之。是记感愤而作,虽云伤时,亦足警俗。”[84]从《总评》中得知,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八年、二十九年间。冯梦龙应人邀请,感愤而作《双雄记》,当在事情发生不久,因此,可将《双雄记》创作年代定在万历二十九年或稍后。冯梦龙曾作散曲《青楼怨》,该曲有序云:“余友东山刘某,与白小樊相善。已而相违,倾偕余往,道六年别意,泪与声落,匆匆订密约而去,去则复不相闻。每小樊,未尝不哽咽也。世果有李十郎乎?为写此词。”曲后附记:“子犹又作《双雄记》,以白小樊为黄素娘,刘生为刘双,卒以感动刘生为小樊脱籍。孰谓文人三寸管无灵也?”由此可见,冯梦龙《双雄记》中刘双与黄素娘的故事,是以其朋友刘生与白小樊的实事为素材创作的,作此剧时,冯梦龙尚与妓女往来。冯梦龙早年曾恋苏州名妓侯慧卿,后来侯从良。冯梦龙为之作《怨离词·为侯慧卿》,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早知道这般恁债谁肯惹,被人骂着后生无藉。”“只奈何得少年郎,清清捱着长夜。”“这歇案的相思无了绝,怎当得大半世郁结。”自称“后生”、“少年郎”,此事当发生在青年时期。还有“大半世郁结”难当,古人以六十年为一世,大半世应在三十年以上,冯梦龙失慧卿当在三十岁之前。该曲后附冯梦龙的朋友静啸斋评:“子犹自失慧卿,遂绝青楼之好,有《怨离诗》三十首。”冯梦龙三十岁前失慧卿后已绝青楼之好,而冯梦龙作《双雄记》时显然还在出入青楼,可知《双雄记》作于冯梦龙三十岁之前,即万万三十一年之前。这一结论与前一条线索所得出的结论吻合。
《挂枝儿》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公元1610年)编刊。
王骥德《曲律》卷末云:“昨毛允遂贻我吴中新刻一帙,中如《喷嚏》、《枕头》等曲,皆吴人所拟,即韵稍出入,然措意俊妙,虽北人无以加之,故此人情原不相远也。”[85]据徐朔方先生《王骥德吕天成年谱》考证,此为《曲律》跋语。《曲律》自序署“万历庚戌冬长至后四日,瑯邪方诸生书于朱鹭斋。”[86]《曲律》成书于万历三十八年,跋谓《挂枝儿》为吴中新刻,当刊于同年。《挂枝儿》又名《童痴一弄》,《山歌》又名《童痴二弄》。《叙山歌》云:“若夫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其功于《挂枝儿》等,故录《挂枝儿》而次及《山歌》。”可见《山歌》紧接《挂枝儿》编刊,较《挂枝儿》稍后。
《忠义水浒全传》征田虎王庆二十回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公元1610年)至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公元1614年)间增补。
杨定见《小引》云:“自吾游吴,访陈无异使君,而得袁无涯氏。揖未竟,辄首问先生。……吾探吾行笥,而卓吾先生所批定《忠义水浒传》及《杨升庵集》二书与俱,挈以付之。无涯欣然如获至宝,愿公诸世。”陈无异即陈以闻,麻城人,万历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任吴县县令。杨定见游吴访陈无异,并将李卓吾评点的《水浒传》交袁无涯就在这三年之内。袁中道《游居柿录》卷九载:“袁无涯来,以新刻批评《水浒》见遗。”时间为万历四十二年七八月间。此时《忠义水浒全传》已刊出。袁无涯请冯梦龙增补《水浒》在此之前[87]。
《古今笑》明光宗泰昌元年庚申(公元1620年)编辑。
《古今笑自叙》署“庚申春朝书于墨憨斋”。《古今笑》系《古今谭概》更名重刻。李渔《古今笑史序》云:“同一书也,始名《谭概》,而问者寥寥,易名《古今笑》,而雅俗共嗜,购之唯恨不早,是人情畏谭而喜笑也明矣。”
《北宋三遂新平妖传》泰昌元年庚申(公元1620年)增补。
张无咎《批评北宋三遂新平妖传叙》云:“书传于泰昌改元之年。”
《麟经指月》泰昌元年庚申(公元1620年)撰。
梅之焕《叙麟经指月》署“岁在庚申泰昌元年九月日。”
《古今小说》熹宗天启元年辛酉(公元1621年)至天启二年壬戌(公元1622年)编纂。
《古今小说》为冯梦龙编纂“三言”的第一种,其后《警世通言》刊于天启四年,《醒世恒言》刊于天启七年,《古今小说》当在此“二言”之前不久编纂。泰昌元年,冯梦龙增补《平妖传》、编辑《古今笑》、撰写《麟经指月》,还到湖北麻城坐馆,编纂《古今小说》的可能性不大。《古今小说》当编纂于天启元年或二年。
《警世通言》天启四年甲子(公元1624年)编纂。
《警世通言叙》署“时天启甲子腊月豫章无碍居士题。”
《春秋衡库》天启五年乙丑(公元1625年)撰。
《春秋衡库序》署“时天启五年九月楚黄友人李长庚撰。”
《太平广记钞》天启六年丙寅(公元1626年)辑。
《太平广记钞序》署“天启六年九月重阳日楚黄友人李长庚书。”
《智囊》天启六年丙寅(公元1626年)编辑。
《智囊补自序》云:“忆丙寅岁,余坐蒋氏三经斋小楼近两月,辑成《智囊》二十七卷。”
《墨憨斋改刻传奇定本》天启七年丁卯(公元1627年)之前改订。
冯梦龙《太霞新奏发凡》云:“北曲凡第二曲谓之幺篇,南曲谓之前腔,《墨憨斋改刻传奇定本》,用其一、其二、三、四,今从之。”《太霞新奏》刊于天启七年,《墨憨斋改刻传奇定本》应刻于天启七年之前。该书收有冯氏早年创作的《双雄记》,改题为《墨憨斋重定双雄记传奇》,并加了一篇叙。《叙》云:“余发愤此道良久,思有以正时尚之讹,因搜戏曲中情节可观而不甚奸律者,稍为窜正,年来积数十种,将次第行之,以授知音。”该叙名为《双雄记叙》,实为《墨憨斋改刻传奇定本》之总序,《叙》中说窜正数十种,大多现已失传。中国戏剧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冯梦龙改订的传奇十四种,其中有冯氏天启年间改订的,也有以后改订的,如《洒雪堂》、《人兽关》、《永团圆》均改于崇祯年间。《墨憨斋定本传奇》与《墨憨斋改刻传奇定本》并非同一种书。
《醒世恒言》天启七年丁卯(公元1627年)编纂。
《醒世恒言序》署“天启丁卯中秋陇西可一居士题于白下之栖霞山房。”
《太霞新奏》天启七年丁卯(公元1627年)选编评点。
《太霞新奏序》署“天启丁卯仲冬顾曲散人题于香月居中。”
《情史类略》明思宗崇祯初年编辑评点。
《情史类略》卷二《吴江钱生》条后附记:“小说有《错占凤凰俦》。颜生名俊,钱生名青,高翁名赞,媒为尤辰。……沈伯明为作传奇。”《错占凤凰俦》全名《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见冯梦龙编纂的《醒世恒言》。沈伯明即晚明戏剧家沈自晋,字伯明,号鞠通生,吴江人,沈璟侄子。“沈伯明为作传奇”指沈伯明根据《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改编传奇《望湖亭》。《醒世恒言》刻于天启七年,而《望湖亭》编于天启七年之后,《情史类略》又评辑于《望湖亭》之后,当在崇祯初年。《情史类略》卷二《昆山民》条附记:“小说载此事。病者为刘璞,其妹已许字裴九之子裴政矣。璞所聘孙氏,其弟孙润,亦已聘徐雅之女,而润以少俊,代姊冲喜,遂与刘妹有私。及经官,官乃使孙刘为配,而以孙所聘徐氏偿裴。事更奇。”这里所说的小说指《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亦见于《醒世恒言》。这篇小说与《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收在一起,两篇小说题目对仗,肯定为冯梦龙所拟。
《新列国志》崇祯初年成书。
《新列国志》扉页有这样一段文字:“罗贯中小说高手,故《三国志》与《水浒》并称二绝。《列国》、《两汉》仅当具臣。墨憨斋向纂《新平妖传》及《明言》、《通言》、《恒言》诸刊,脍炙人口。今复订补二书,本坊恳请先镌《列国》,次当及《两汉》。”[88]可知《新列国志》成书于“三言”之后,“三言”的最后一种《醒世恒言》成书于天启七年,《新列国志》不会早于天启七年。冯梦龙于崇祯三年出贡,崇祯四年任丹徒县训导,崇祯七年升任寿宁知县。崇祯三年以后当无时间作长篇章回小说。冯梦龙编纂通俗小说,除本人志趣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此谋生,冯氏有俸禄之后,再作通俗小说的可能性也不大。《新列国志》成书于崇祯初年,具体讲,在崇祯元年至三年之间。
《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崇祯初年撰。
原刊本避由检二字讳,当刊于崇祯年间。篇中诗署名“髯翁”,系冯梦龙晚年作小说的别号。《新列国志》中诗词均为冯梦龙所作,《凡例》云:“小说诗词,虽不求工,亦嫌遇俚。兹编尽出新裁;旧志胡说,一笔抹尽。”《新列国志》中诗句也多署名“髯翁”、“髯仙”。两书可能作于同一时期。
《智囊补》崇祯七年甲戌(公元1634年)增订。
《智囊补自叙》云:“书成,值余将赴闽中。”“赴闽中”指冯梦龙崇祯七年赴福建寿宁知县任。
《万事足》崇祯七年甲戌(公元1634年)至崇祯十一年戊寅(公元1638年)之间作。
《万事足》下场诗云:“山城公署喜清闲,戏把新词信手编。但愿闺人除妒嫉,不愁家谱绝流传。”[89]冯梦龙只做过丹徒训导与寿宁知县,寿宁是名副其实的“山城”。可知《万事足》作于冯梦龙寿宁知县任上,即崇祯七年至十一年之间。
《寿宁待志》崇祯十年丁丑(公元1637年)撰。
冯梦龙《寿宁待志小引》署“崇祯十年孟春。”
《纲鉴统一》崇祯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辑成。
首有黄道周序,署“崇祯壬午夏漳海黄道周书于吴□□次。”
《甲申纪事》崇祯十七年甲申(公元1644年)编辑。
从书的内容看,该书编于甲申之变发生不久。首有自叙,署“七一老人草莽臣冯梦龙述。”卷一有冯梦龙作《甲申纪闻》,署“七一老臣冯梦龙识。”崇祯十七年,冯梦龙七十一岁。
《中兴实录》崇祯十七年甲申(公元1644年)编辑。
《中兴实录叙》署“七一老臣冯梦龙拜述。”
《中兴伟略》南明福王弘光元年乙酉(公元1645年)编辑。
《中兴伟略引》署“七十二老臣冯梦龙恭撰。”
上述编年著作,虽还不是冯梦龙著作的全部,可也包括了他流传下来的绝大多数有价值的著作,如小说“三言”、《新平妖传》、《新列国志》、《忠义水浒全传》、《情史类略》;戏曲《双雄记》、《万事足》、《太霞新奏》、《墨憨斋改刻传奇定本》;民歌《挂枝儿》;经学《春秋衡库》、《麟经指月》;史志《寿宁待志》、《甲申纪事》、《中兴伟略》等。从这些编年著作中,可以看出冯梦龙思想与创作发展的清晰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