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代希腊文学

希腊人同样用语言媒体来探索自然、社会和人,他们的文学不仅反映了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也体现着他们的个性才情、创造力和想象力。希腊文学产生伊始,即在神话、诗歌、寓言、戏剧、散文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叙事文学方面,如史诗和悲剧,相比其他民族的文学,产生得更早也更为出色。因此古希腊文学成为欧洲文学的源头和一直以来模仿、学习的典范。

古希腊文学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是氏族公社瓦解,并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其中,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制城邦逐渐形成,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散文和寓言;从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的奴隶制兴盛时期,主要成就是悲剧、喜剧和文学理论。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亦称希腊化时期。此时希腊被马其顿控制,亚历山大开始东侵。这是古希腊奴隶制衰亡时期,文化中心逐渐由雅典移转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希腊本土文学进入衰落阶段。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下面通过有代表性的作品来看希腊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及特点。

一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神的故事以幻想的方式反映了人类史前社会的生活,主要叙述开天辟地、神的产生和谱系,以及人类的起源等。

据说最初天地是一片混沌,后来才分出天、地和地狱来。这以后,又经过乌拉诺斯、克洛诺斯、宙斯三代天神的更替,最后由宙斯掌管神界大权。宙斯之前的神的谱系称为“前奥林匹斯神系”。从宙斯开始,在希腊北部最高的奥林匹斯山上建立了庞大的神族统治,所以宙斯之后的神系称为“奥林匹斯神系”。

在“前奥林匹斯神系”中,在天神换代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女神盖亚,反映了人类蒙昧时期的“母权制”社会的状况;“奥林匹斯神系”中宙斯的权利高于一切,反映了父权社会(氏族社会后期)的特征。

古希腊诸神的希腊名及罗马名:

天父——宙斯Zeus——朱庇特Jupiter

海皇——波塞冬Poseidon——尼普顿Neptune

冥王——哈台斯Hades——普鲁托Pluto

天后——赫拉Hera——朱诺Juno

太阳神——阿波罗Apollo——阿波罗Apollo

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弥涅尔瓦Minerva

爱与美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维纳斯Venus

战神——阿瑞斯Ares——马尔斯Mars

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狄安娜Diana

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os——巴克科斯Bacchus

商业与技巧之神——赫尔墨斯Hermes——墨丘利Mercury

火与锻造之神——赫菲斯托斯Hephaistos——伏尔甘Vulcan

英雄传说起源于希腊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祖先的崇拜,与神话一样,以幻想的方式来构建,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主要内容是描述远古时代的生活及部落中杰出的领袖人物。英雄人物是神与人结合的后代,属于半人半神,实际上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代表。

英雄传说有很多个体系,著名的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寻找金羊毛、七将攻忒拜、俄狄浦斯王等。

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一,人神同形同性是最主要的特点。希腊神话中的神从外形到思想、性格都与凡人接近,与其他民族的神话人物相比,他们既非抽象道德的化身,又不是阴森、怪诞、令人生畏的偶像,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充满人情美、人性美,但也不乏凡人的缺点,如宙斯好色,赫拉善妒等。神对于希腊人来说只是受尊敬的人物,人们对之并不十分畏惧,有时也不恭敬。据说古希腊人在路上走时,倘若见到比自己高大俊美的人,就会上前问道:请问您是不是一位神?

第二,具有人本主义和注重现世的精神。神话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人的智慧和情欲的肯定,体现为对神和英雄的描述大都具有不克制自然欲求、享受生活、美等特点。尼采曾这样评价希腊神话:“谁要是心怀另一种宗教走向奥林匹斯山,竟想在它那里寻找道德的高尚、圣洁,无肉体的空灵,悲天悯人的目光,他就必定怅然失望,立刻调首而去。这里没有任何东西使人想起苦行、修行和义务;这里只有一种丰满的乃至凯旋的生存向我们说话,在这个生存中,一切存在物不论善恶都被尊崇为神。”

第三,希腊神话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也是内容最丰富多彩的神话,成为后来西方文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和营养,对于西方文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荷马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将两部史诗整理定型者。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的几十天里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十年未克,而勇将阿喀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战。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英勇地与阿喀琉斯作战身死,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哀求阿喀琉斯,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之后举行隆重的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结束。

《奥德赛》叙述伊萨卡(Ithaca)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当奥德修斯流落异域时,伊萨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珀涅罗珀求婚,逼她改嫁,珀涅罗珀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全家团圆,奥德修斯恢复了他在伊萨卡的权力。

史诗的主题思想是歌颂氏族社会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属于战争的哪一方,都在歌颂之列。《伊利亚特》的基调是把战争看成正当、合理、伟大的事业,但同时又描写了战争的残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人民的厌战反战情绪,并通过英雄们的凄惨结局,隐晦地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奥德赛》是歌颂英雄们在与大自然和社会作斗争中,表现出的勇敢机智和坚强乐观的精神。因此荷马史诗也可看作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等方面的价值。

作为古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一是史诗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剪裁得当。

两部史诗跨越的时间大约都是十年,却都没有按时间顺序描写。《伊里亚特》从战争结束前51天写起,重点描写的只有4天,选取了最能表现作品精神的重点情节,对战争的起因及过程的叙述采取倒叙和插叙方式加以补充。并且以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为情节枢纽,第一次拉开战争帷幕,第二次战机急转直下。情节环环紧扣,使整部作品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奥德赛》则集中描写了最后42天,尤其是最后5天的情节,十年的经历是通过奥德修斯向菲克斯国王的叙述而间接展现出来的。而且首次出现了双线结构,即以奥德修斯及其同伴的海上经历为主线,以家里妻子和儿子的情况为副线,最后两线交织,这对后世的文学有很大影响。

二是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的形象。

这些英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例如阿喀琉斯与赫克托尔,同样勇武善战,然而赫克托尔是为了特洛伊人、父母妻儿而战,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行为较理智;阿喀琉斯为友谊和荣誉而战,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骁勇而任性。前者有一种深沉的责任感,后者则有一种烈火般的蛮劲。例如赫克托尔最后与妻子以及小儿子的话别:

“亲爱的,”头戴金光闪闪头盔的伟大的赫克托尔说,“这一切当然是我最关心的。但是,如果我像个懦夫那样躲起来避免战斗,我再也无颜去见特洛伊人和穿着拖地长袍的特洛伊妇女了。另外,我的性格也不允许我这样做,因为我一向训练自己成为勇敢的战士,上前线效劳尽忠,为父亲,为我自己赢得荣誉。我心里深深知道,神圣的特洛伊城,普里阿摩斯和他的手下的好枪手同归于尽的日子即将到来。一想到特洛伊人包括赫卡柏和普里阿摩斯王将遭危难,我勇敢的兄弟统统将葬身沙场,我就十分悲痛。但种种悲痛也莫过于想到你将含泪被阿喀琉斯的披甲将士掳去做奴隶,到阿尔戈斯为别的妇女精心织布,或无可奈何地上一口不熟悉的水井去汲水。一旦有人看到你含泪就会说:‘那就是赫克托尔的妻子。特洛伊城被围时,赫克托尔是擅长驯马的特洛伊人当中的健将。’每当你听到人家这样说,你就会感到又一阵痛苦,伤心失去那个本来可以使你免去奴役的丈夫。但愿泥土把我的尸体深埋,不会让我听见你被俘时的尖叫!”

三是生动、准确,富于形象性的语言,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征。

尤其是其中“荷马式的比喻”,如:“赫克托尔的儿子,可爱的像颗流星似的。”“哗啦一声,黑夜就盖上了他的眼睛。”(比喻死)“他就像个游泳人钻水似的从战车上翻下来,交出了他的生命。”“曙光踮着她的猩红的脚趾偷偷走近他们。”(比喻黎明的到来)“在他的胸膛里种进了一个苍蝇的勇气。”(比喻勇敢)

三 希腊戏剧

世界上戏剧发展得最早的是古希腊,古希腊的戏剧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兴盛于公元前5世纪,衰落于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的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希腊的气候适宜种植葡萄,希腊人以之酿酒,对酒神狄俄尼索斯很崇拜,每年春播季节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人们身披羊皮头戴羊角,化装成酒神的侍者半人半羊的萨提罗斯,组成50人合唱队,边歌边舞。悲剧从酒神颂歌中发展而来,因此“悲剧”一词“tragedy”,原意为“山羊之歌”;喜剧从其中的狂欢歌舞和滑稽表演发展而来,因此“喜剧”一词“comedy”,原意为“狂欢游行之歌”。

古希腊的悲剧、喜剧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开始作为颂歌时较简单,由合唱队长讲述有关酒神的故事,合唱队则一面唱赞美酒神的颂歌,一面跳简单的舞蹈。后来歌队出现了一个表演者,他所讲的故事扩大到酒神之外的神话,并与合唱队有问有答,作为戏剧基础的“对白”由此产生,戏剧雏形基本形成。据说把第一个演员介绍到歌队的诗人是忒斯庇特;接着埃斯库罗斯将第二个演员介绍到歌队,这样表演就有了冲突的人物性格,同时埃斯库罗斯将歌队削弱,突出对白,戏剧性更加鲜明了;索福克勒斯把第三个演员介绍到歌队,对话和剧情进一步复杂化,悲剧艺术更加完美了。这时悲剧演员基本定型不再增加,而歌队不断减少至12—15人。

希腊的戏剧演员戴着面具,穿着高底靴,轮流扮演剧中人物。一般悲剧结构分为四部分:首先是介绍剧情的“开场白”;其次是合唱队的“进行曲”;然后是剧本的核心,由戏剧场面(3—5个)和“合唱歌”交织穿插;最后“退场”。歌舞、道白始终结合,道白的地位更重要,结构完整严密。

悲剧的题材开始仅限于对酒神的歌颂,后扩大到神话和英雄传说,很少取材于现实。所有流传下来的悲剧只有一部《波斯人》与现实生活有关。埃斯库罗斯曾说,悲剧“只不过是荷马宴席上的碎片”,但在这些神话和传说中被赋予了现实意义。

希腊悲剧的概念与今天有出入,它主要不在于“悲”,而在于“严肃”。按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悲剧是对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悲剧的主人公多是英雄,他们与命运抗争而导致了自身的毁灭,引起观众的怜悯、恐惧,从而使观众的感情得到宣泄、净化和陶冶。这反映了希腊人对悲剧的社会功能的认识。

喜剧出现比悲剧晚,繁荣于雅典城邦发生危机的时代,所以希腊早期喜剧多为政治讽刺剧和社会问题剧。它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从戏剧情节、人物形象到台词、动作都夸张、滑稽,甚至有些荒诞粗野,但有些也表现了严肃的主题,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

希腊的戏剧在雅典全盛时期达到高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戏剧家,流传至今的是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著名的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希腊悲剧的创始人,被称为古希腊的“悲剧之父”。他生活在雅典民主制成长时期,出身贵族,但拥护民主派。据传埃斯库罗斯共写了70部悲剧和笑剧(一说90部),今天留下来的只有7部完整的,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等。他的创作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建立时期的社会情况。他第一个在悲剧中采用“三联剧”的形式,《俄瑞斯忒斯》就是唯一一部完整的“三联剧”,由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三部戏剧《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组成。

代表作《俄瑞斯忒斯》悲剧的主题是古希腊文学常见的命运主题。俄瑞斯忒斯是阿特柔斯王室的后裔,拥有和世界上不断繁衍的其他家族一样的被玷污的血统。该家族的创立人坦塔罗斯,由于无法得知的神秘原因,屠杀了自己的儿子,将他煮成汤,供餐给神灵品尝,血统的堕落自此渗入该家族。到了坦塔罗斯的玄孙俄瑞斯忒斯成年时,家族内的强奸、乱伦、手足相欺和骨肉相残已经造成了这个家族一定程度的内部混乱。戏剧开始于俄瑞斯忒斯的父亲阿伽门农率领希腊联军在特洛伊战争中获胜,但是,胜利却是以阿伽门农向神献祭自己的女儿为代价的。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发誓为女儿复仇,不久她杀死了凯旋的阿伽门农。这让俄瑞斯忒斯陷入困境,一方面他爱自己的母亲;另一方面他又要为父复仇,后在太阳神阿波罗的敦促下,他还是杀死了母亲,并在复仇女神的追逐下逃离。最后俄瑞斯忒斯按照太阳神的指令请求雅典娜帮助,当他被复仇女神诉诸法庭,经法庭审判定罪票与赦罪票持平时,雅典娜投了关键的一张赦罪票而使他得救。

埃斯库罗斯深刻地表明在强大的命运之神的操控下,没有绝对的善或绝对的恶,“对”往往孕育着“错”,“错”也常常具有“对”的理由。生活的艰难或许并非因为人们难以从善,而是因为他们常常无法避恶。作为联军统帅,阿伽门农为了维护全军的利益,并遵从宙斯的意志,他有理由杀死自己的女儿;作为女儿的母亲,克吕泰涅斯特拉也有理由报复丈夫的“恶行”;作为两人的儿子,俄瑞斯忒斯必须在两种“对”中作出选择,而不论哪种选择,结果都导致恶。这正如黑格尔所说,希腊悲剧的精髓,在于戏剧化地突出了道德力量局部的“对”与“对”的冲突。

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人物有理想化的性格,形象高大而单一,性格缺乏发展;悲剧场面恢宏,气势庄严,但结构简单、松懈,缺乏戏剧性。

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曾被史学家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期的诗人。出身工商业主家庭,政治上属温和的民主派,与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交情颇深,积极参与雅典的政务。索福克勒斯性情温和、虔诚,富有诗才,28岁时在戏剧比赛中击败埃斯库罗斯,失后得头奖24次,是得奖最多的戏剧家。他一生笔耕不辍,有剧本120余部,现存7部悲剧,其中《俄狄浦斯王》是其代表作。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俄狄浦斯承受先人的罪恶,命中注定他将犯杀父娶母之罪。他的父母忒拜国王和王后得到神谕,为了逃避命运,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的国王波吕波斯,被波吕波斯如同对待亲生儿子般地抚养长大。俄狄浦斯长大后,因为德尔菲神殿的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在一个岔路上与一群陌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其中正包括他的亲生父亲。当时的忒拜被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所困,因为她会抓住每个路过的人,如果对方无法解答她出的谜题,她便将对方撕裂吞食。忒拜为了脱困,便宣布谁能解开谜题,从斯芬克斯口中拯救城邦的话,便可获得王位并娶国王的遗孀约卡斯塔为妻。后来正是由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题,解救了忒拜。他也继承了王位,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生了两子两女。后来,受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国王因此向神祇请示,想要知道为何会遇到灾祸。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儿子,终究应验了之前神谕的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约卡斯塔羞愧地上吊自杀,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诅咒自己的眼睛竟然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于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流放。

悲剧的主题依然是人与命运的冲突。首先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俄狄浦斯本是英雄和贤明而正直的君王,一开始为忒拜人除害,后来为解除瘟疫而追查凶手,当发现凶犯竟是自己时也勇于承担责任。成为历史的罪人并不是他的意愿,相反,为逃避神所谕示的命运,他人为地付出了许多努力,然而他越是逃避,越是一步步地陷入命运的罗网中,这更加证明了命运的无可抗拒。其次也表现了人的尊严,俄狄浦斯坚决与命运抗争的意志,他崇高的道德原则,他的英雄品质,虽然无助于改变他的命运,可是显示了在命运或强权面前个体生命的尊严和意义。

《俄狄浦斯王》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被亚里士多德称为“最完美的悲剧”。首先是采用“锁闭式”结构,即在舞台上只演出事件的结果,而用追叙或插叙的方式交代起因,这样戏剧情节集中,戏剧效果强烈。整部戏剧集中写俄狄浦斯追查凶手一事,从忒拜城被降瘟疫,俄狄浦斯追查凶手开始,运用了“发现”和“突转”两种艺术手段,使“悬念”层层抖开,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而且增加了剧情的合理性、可信性,使戏剧具有惊心动魄之感。其次,将人物置于尖锐的冲突之中并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塑造,因而人物动作性强,性格突出。

欧里庇得斯(前486—前406年)与索福克勒斯几乎同时代,他出身贵族,拥护民主制,早年热衷于研究哲学,晚年反对雅典当局暴政,以致70岁高龄遭到流放直至去世。他的悲剧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危机中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意识,表现出对神谕的正确性的怀疑,甚至不再相信有神论,而将注意力放在对人性的危险性的思考上。据传有戏剧作品92部,流传至今的有18部,得过5次桂冠。

现存18部作品中有12部是反映妇女问题剧(家庭问题剧),他是该剧种的创始人。随着私有财产增加和家庭的确立,妇女地位每况愈下,欧里庇得斯同情妇女,描写出妇女的反抗,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

代表作《美狄亚》取材于神话中的英雄传说,在传说中伊阿宋是令人敬爱的英雄,在科尔喀斯公主美狄亚的帮助下,取回金羊毛,并娶美狄亚为妻。而《美狄亚》一剧则着重描写伊阿宋回国后为个人前途另寻新欢的故事。他与美狄亚取得金羊毛来到科林斯后,生养了一对儿女。不久,伊阿宋为了前途想要抛弃美狄亚,与科林斯的公主结婚,而美狄亚将被国王驱逐出境。美狄亚怒火中烧,决心报复。她先是用计杀死国王和新娘,然后亲手杀死了她与伊阿宋的一双儿女,最后乘龙车离去。

悲剧表现了对妇女被压迫的现实的批判;同时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人们常常屈从于欲念的驱使,被自己的激情折磨得死去活来。这不是命运的悲剧,而是现实的悲剧,人生的悲剧。

欧里庇得斯在戏剧艺术方面的贡献在于:

第一,采用写实手法。他的创作标志着旧的英雄悲剧的终结,现实问题和日常生活成为作品描写的内容。《美狄亚》虽然取材于神话,但很接近现实,并且为现实的需要作了某些改动,目的是反映现实人生的问题。

第二,善于心理描写。尤其是对妇女的心理表现得非常细腻,他也因此被称为“心理戏剧之鼻祖”。

第三,创造出一种新型悲剧。即在悲剧中出现浪漫情调和闹剧气氛,把悲剧性和喜剧性结合起来,后人称之为“悲喜剧”或“正剧”,为以后的“新喜剧”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