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镰仓武士公私双重属性的政治等级

镰仓时代武家社会双重属性的政治等级呈金字塔形,塔尖是源氏和北条氏,第二级是御家人,第三级是非御家人的 “侍”,第四级是 “郎党”、“郎从”。以关东武士为主体的御家人被认为是武士中的精英,构成武士阶级的中坚力量,把持武家政权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机关。由于幕府与御家人之间,大体上都能履行 “御恩”与 “奉公”的游戏规则,因此,直至13世纪80年代中叶御家人制度动摇前,武家社会基本上还能保持一定的秩序。

(一)武士阶级的君主源氏和北条氏

将军源氏是最上一级的武士,高居武家社会政治等级的顶端。不过,在1199年源赖朝死后的一百多年间,武家社会政治等级顶端的位置一直被人才辈出的北条氏家族长期把持。

源赖朝是源义朝的第三子,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精通弓马骑射。1159年的 “平治之乱”时,13岁的源赖朝随父参战,接受战火的洗礼。其父义朝策动 “平治之乱”失败后,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半岛。在流放到伊豆的20年间,卧薪尝胆,广结武士,时刻想着为父报仇,打倒平氏。1177年,与伊豆豪强北条时政之女北条政子结婚,实力大增。

1180年4月27日,源赖朝得到以仁王号召东国各地源氏讨伐平氏的“以仁王令旨”,8月在岳父北条时政等人的支持下,举起讨伐平氏的旗帜。同年10月的富士川大捷后,率兵进入镰仓致力于根据地建设,创建御家人制度,关东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大小武士团迅速聚集在其麾下,受其保护,听其指挥。1185年3月,全歼平氏军队。1189年7月,亲率大军平定奥州。至此,源赖朝的势力扩张到全国,各地武士团也统一在源赖朝之下。1192年7月,拥有强大武力、占有大片土地的源赖朝,被后鸟羽天皇 (1180—1239年)正式任命为 “征夷大将军”,基本上控制了国家实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1198年12月,源赖朝竟然从马背上摔下后一病不起,翌年正月逝世。

1199年,源赖朝与北条政子 (1157—1225年)之子、年仅18岁的源赖家 (1182—1204年)继任为第二代将军。1193年,12岁的赖家参加父亲组织的富士川原野上的狩猎活动,还成功地射杀了一只鹿,源赖朝为此十分高兴,专门在现场对着赖家的猎物举行感谢山神的弓祭。武士子弟参加狩猎,并开始射中猎物,被认为是现实的成人式,在证明自身武艺的同时,也意味着得到神的祝福;赖家取得军事政权之首长的资格,乃是神意。[2]不过,尽管赖家证明了武家栋梁继承人精于弓马骑射的 “武的资质”,但是赖家年少气盛、缺乏驾驭御家人的才能和权威,刚愎自用,行事专横,偏爱、重用岳父比企能员 (?—1203年),排挤、压制幕府元老,引起关东武士们的不满。而且,赖家与比企能员之女生下一幡,比企氏取代北条氏占据外戚地位,赖家之母北条政子、源赖朝的岳父北条时政,更是担心幕府实权落入比企氏手中。于是,出家为尼不久的北条政子以辅政为名垂帘听政,人称 “尼将军”。在政子和时政的推动下,1199年4月,将御家人诉讼由将军独裁的制度,改为13名元老共同商议裁决的合议制度。1203年8月,政子和时政又策划将赖家的权力和财产一分为二:关西38国的地头职归赖家之弟千幡——实朝 (1192—1219年),关东28国及全国的守护职授予赖家之子一幡。北条氏和比企氏的冲突激化,同年9月,北条时政先后杀死比企能员一家及赖家的长子一幡,废黜赖家,将其幽禁在伊豆的修善寺。次年7月,北条时政又派人杀死赖家。

赖家死后,年仅12岁的千幡——实朝继任第三代将军。实朝继位后,在朝廷做官,升至右大臣,但是,远离幕府权力中心的实朝,还是在拜贺八幡宫时死于非命。源氏将军,三代而亡。1219年,暗杀实朝的赖家遗子公晓被北条氏所杀,源氏宗家——源赖朝的子孙遂为断绝。

需要略加说明的是,源氏将军三代而亡,并不意味着源氏一门从此一蹶不振。源赖朝在世时,任命清和源氏血统的代表人物为关东御分国的国司,称为御门,准许称源姓。如:源赖范 (三河守)、大内惟义 (相模守)、山名义范 (伊豆守)、伏见广纲 (骏河守)、足利义兼 (上总介)、平贺义信 (武基藏守)、安田义定 (越后守)、加加美远光 (信浓守)。[3]在室町、战国和江户时代,依然可以看到源氏一族的众多后裔再显武威。

与源赖朝的直系传人一代不如一代相比,北条氏却是人才辈出,源赖朝死后,北条氏一直占据着 “武士之长”的位置。北条氏是赫赫有名的“坂东八平氏”中平国香之子平贞盛的后裔,北条时政的五世祖便是将镰仓馆——东国霸权让给源赖义的平直方。不过,平直方让给源氏的镰仓,13世纪初又被其后裔北条氏抢了回来。源氏三代而亡,当然是北条氏强夺的结果。属于坂东平氏的北条氏虎视眈眈地盯着主家源氏,顷刻之间就夺取政权宝座。[4]平直方是出于挽回武家名誉而将镰仓让给源氏,北条氏则是出于政治野心而抢回镰仓,为了夺取源氏政权,不惜让源赖朝断子绝孙。

当然,北条氏为镰仓幕府的建立、巩固和制度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是不能抹杀的。

北条时政 (1138—1215年)本是平氏部将,“进入镰仓前,已在伊豆国的北条馆确立起对当地的支配地位”[5]。源赖朝流放到伊豆时,时政受平氏之命负责监视源赖朝。1177年,长女北条政子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与源赖朝结为夫妻后,时政也逐渐转向支持源赖朝。1180年,拥护源赖朝响应 “以仁王令旨”起兵, “时政直属的北条军也成了源赖朝的亲兵队”[6]。在源赖朝创建镰仓幕府的过程中,北条时政可以说是功勋卓著。

1185年11月,时政率1000骑到京都后,立即施展才能,使后白河法皇发布追讨义经、行家的院宣,承认源赖朝在全国设置守护、地头,进而许可地头征收每反5升的兵粮米。镰仓幕府建立后,北条时政因占据镰仓殿的外戚——源赖朝岳父的地位,势力迅速膨胀,以致下野国足利庄的足利义兼、武藏国畠山庄的畠山重忠、下野国的宇都赖纲等关东大豪族,都与北条时政之女通婚。1199年,赖家继任第二代将军不久,工于心计的时政又与其女政子——源赖朝的正妻一起,将赖家的亲信、时任侍所别当的梶原景时逐出镰仓,次年又消灭梶原家族。为防止赖家之子一幡继任将军,政权落入外戚比企氏之手,1203年乘赖家病倒之机,与政子合谋将赖家的财产和职权一分为二,并且杀死赖家的儿子一幡、比企能员及其家族,软禁赖家,拥立实朝为将军,北条时政成为政所别当,以辅佐将军的名义掌握幕府大权。1204年,时政杀害赖家后,企图立自己的女婿平贺朝雅为将军,建立平贺氏政权,北条政子和北条义时等人坚决反对,起兵剿灭京都守护平贺朝雅,将其父时政逐出镰仓,不准重返政界。

北条时政被逐后,其子北条义时 (1163—1224年)在北条政子的支持下继任北条氏家督,掌握幕府实权。1181年,源赖朝选拔武艺超群、忠心耿耿的11名御家人组成贴身卫队,负责寝所安全,义时任笔头。[7]源赖朝在由比乡等处狩猎时,义时都在源赖朝身边警卫;赖家着甲时,由义时负责教导,源赖朝对义时的信任由此可见。而且,义时在源平大战中随军远征西国,与关东武士患难与共,得到许多御家人的支持。1205年,义时成为政所别当,自称幕府的 “执权”——代替将军掌握政治权力。1209年,取消守护终身制,代之以定期轮换制。1213年,借故杀死侍所别当和田义盛,自己一身二任,兼任政所别当和侍所别当两职,独揽幕府军政实权。1221年,在北条政子和关东御家人武士的有力支持下,成功粉碎了后鸟羽上皇发动的倒幕叛乱—— “承久之乱”。此后,北条义时在幕府内部牢固确立起北条氏的 “执权体制”。同时,武家在政治上也确立了对京都天皇朝廷的绝对优势。1224年,北条义时去世。

义时去世后,其子北条泰时 (1183—1242年)继任为执权。泰时任六波罗探题时已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继任执权后,其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针对时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完善幕府的统治体制作出了重大贡献,迎来了幕府政权建立以来政局最为稳定的时期。首先,改变执权独断幕政的体制,推行较为 “民主”的政治。1225年增设副职 “连署”,任命11名精通政务的御家人组成 “评定众”,与执权、连署一起组成幕府的最高决策机构。贞永元年 (1232年)8月,泰时以源赖朝以来的先例和武家社会的道理为骨架,制定并实施 《关东御成败式目五十一条》——俗称 《贞永式目》的法律。于是,“泰时的政治,成为以评定众制的合议制和 《贞永式目》的法治主义为两大支柱的执权政治”[8]。1242年泰时去世,其子时赖 (1227—1263年)进一步完善以执权为中心的政治体制,1249年在评定众之下设立 “引附众”,协助评定众处理诉讼案件,幕府的统治体制臻于完善。同时,时赖又极力将幕府权力集中于北条氏嫡系家族—— “得宗”,清除北条氏旁系家族,铲除对北条氏构成威胁的名越和三浦家族。

时赖之子时宗 (1251—1284年)任执权时年仅18岁,1268年、1271年、1272年三次拒绝元朝皇帝武力威胁的国书,继之又于1274年、1281年两次成功粉碎了元朝的侵日活动。然而,时宗在对内统治中无视执权政治传统的集体评议制度,抛开幕厅,在自己的私邸召集北条氏嫡系家族、外戚和家臣 (或称 “御内人”),裁定幕府的大政方针。于是,旁系和嫡系御家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激化,1285年的御家人骚动事件后,幕府赖以生存的权力基础——御家人制度开始动摇,镰仓幕府走向衰落。

时宗之后的数十年间,北条氏再也未能出现强有力的执权,实权落入下级权臣之手。末代执权北条高时 (1303—1333年)只好斗狗,人称“狗将军”。1333年,源氏后裔的御家人足利高氏在前往镇压倒幕军途中倒戈。接着,上野豪族、源氏后裔的御家人新田义贞 (1301—1338年)率关东地区的反幕武士攻陷镰仓,北条高时及其家族、随从800余人在东胜寺切腹自杀。

(二)武家政权的支柱——御家人

御家人,即与镰仓殿——将军结成家族式军事主从关系的武士,也称镰仓殿御家人、关东御家人。“御家人的本质在于镰仓殿与御家人私人性的关系。”[9]镰仓幕府成立后,御家人成为一种身份。

在源平大战期间,源赖朝通过保证东国武士本来的领地和主要住宅的支配权,将御家人编成自己的军事力量。御家人制的 “背景在于,赖义、义家以来武家栋梁源氏和 ‘源氏谱代家人’东国武士人格的信赖关系。继而形成清和源氏的嫡流源赖朝和东国武士的主从关系,最初的人格的主从制原理,和以所领为媒介的恩给制原理相结合”[10]。14世纪初的幕府法制、诉讼制度入门书籍 《沙汰未练书》说:“御家人即往昔的开发领主,由将军赐予御下文,确认其支配所领的人。开发领主就是具有根本私领或者本来领地的人。所谓非御家人,即身份上属于侍,但不直接侍奉将军,不领有承担御家人役的土地。”[11]御家人与其他武士的根本区别,在于与将军私人性的家族式主从关系,是源氏大家族的一员。

御家人是源赖朝的股肱家臣,日本学者桥本实将御家人分为: (1)累代御家人,指代代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关东武士,即赖义、义家以来与源氏结成主人关系的关东武士。 (2)源氏一门,主要是甲斐、信浓、远江的源氏,即武田信义、平资有义、安田义定、逸见光长、小笠原长清等所谓义光流的诸氏,他们在甲斐举兵,在骏河黄濑河与源赖朝会合,并在富士川大战建立奇功。(3)源平大战中有战功的地方豪族和臣属的地方武士,如肥前国的龙造寺季家不听平家命令,追随源氏并极尽忠勤。此外,义经将平氏追击到坛浦时,周防国在厅船所五郎正利——当国的船奉行,将数十艘船献给义经,经义经推荐源赖朝采用为御家人;佐竹藏人佐竹冠者秀义因追讨有功而列入御家人行列。(4)降伏的平氏家人,如畠山重忠、河越重赖、江户太郎重长等降于源赖朝军门之下,作为御家人占据枢要地位。(5)源赖朝招到镰仓的京都公卿,如大江广元、三善康信以及中原亲能、藤原邦通等。(6)源赖朝在特殊场合任用的御家人,源赖朝以一艺一能之杰出者为御家人。[12]从御家人的来源看,“镰仓幕府有力的御家人的大半,出自藤原秀乡流,桓武平氏贞盛、繁盛流,平氏良文流三部分”[13]。当然,御家人的主体和核心是关东武士。

御家人制度建于1180年,源氏的根据地在关东,基础是关东武士团,因而最早成为御家人的主要是关东豪强武士,故也称 “关东御家人”。随着源氏的节节胜利和镰仓幕府的建立,10余年间御家人便由关东扩展到全国各地。“据说平氏没落时,源赖朝在东部有家臣2000人以上。”[14]到“镰仓初期的文治元年 (1185),关东御家人有2096人。那以后,数量虽有增加,但要准确把握总数却是非常困难的。”[15]当然,也不是任何武士都有资格成为御家人。“镰仓幕府的御家人制度,以武士团的惣领制为前提,由惣领代表一族与镰仓殿结成主从关系。”[16]换句话说,御家人本来也是武士团的首领。

在御家人中,累代御家人最得源赖朝信任和器重。内战结束后,源赖朝让远江、信浓以东15国的御家人武士负责京都大番役、镰仓番役,并任命他们充当各庄园、国衙领的地头和各国的守护。正是他们构成支撑镰仓幕府的中核,占有比其他地域出身的御家人更高的地位。[17]从军事实力和对源氏的忠诚来看,以累代御家人为代表的关东御家人,高于其他地域的御家人。

将军与御家人的关系是封建的主从关系,要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须履行一定的手续。主要内容为:(1)御家人谒见将军,称为 “见参式”或“初参礼”(也有的从者向将军呈上表示忠诚的 “起誓文”),并向将军呈递名簿,即向将军表示臣服,宣誓忠诚;(2)将军向御家人颁发领地证明书 “本领安堵下文”,即将军承认其领地的合法性和双方结成主从关系。继承时也要履行同样的手续,御家人发生继承纠纷时,将军有权裁决。随着将军的家人不断增多,程序也日渐简化。如在西国地区,仅有源赖朝的代表接受当地武将向源氏呈上将成为御家人的武士 “交名”(即列有名字的文件),然后由将军发给下文 (通知)予以认可。再后来,由于御家人的人数越来越多,程序也更加简化,本该由将军发给的下文也改为由将军的代表给予 “奉书”(奉将军之命发的文书)。

源赖朝建立的武士政权没有像平氏政权那样,转瞬之间即土崩瓦解,根源就在于源赖朝通过以 “御恩”和 “奉公”为基础的御家人制度,与关东武士形成共同的利益集团,牢牢地控制了一大批豪族级武士团首领——御家人,并通过御家人组建起一支甘愿为之舍命疆场的武装力量,拥有越来越强大的武力。随着源赖朝势力的增大,特别是幕府实力的不断增强,源赖朝与家人的主从关系也越来越巩固。正是这种牢固的主从关系构成幕府政权的坚实基础。1221年 (承久三年),上皇发动推翻武家政治的 “承久之乱”,御家人依然对幕府忠贞不贰,纷纷率领一族参战,迅速集结起20万大军,短短一个月就平定了动乱。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皇室的倒幕战争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御家人是享有特权的军事贵族。政治上,御家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构成统治阶级的中上层,幕府的重要官职及地方各国事实上的军政长官——守护、各地公私庄园的实际统治者——地头,均由他们担任,掌握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权;军事上,他们是职业军人,充当幕府政权的军事支柱和国家军事力量的中高级军事指挥官,不仅统辖一国、一乡的武装力量,而且还直接拥有实力强大的家臣团;经济上,源赖朝保障他们的土地所有权,不再担心自己的土地会被朝廷没收,是拥有土地的军事领主。

(三)非御家人

“所谓非御家人,即身份上属于侍,但不直接侍奉将军,不领有承担御家人役土地的武士。”即:没有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的武士都属于非御家人。主要是:(1)身份地位属于 “侍”的骑马作战的武士,大部分为中小武士团首领;(2)“侍”的从者——郎党、郎从,几为徒步作战的下级武士。

非御家人中 “侍”的权力、地位和实力虽在御家人之下,主要是中小军事贵族,但自身也是拥有郎党、郎从的中小武士团的首领,有些人的实力可能还超过部分御家人。在武家社会的金字塔结构中处于中层,大体上属于中级武士和中下级指挥官。主要包括,没有与源氏建立主从关系的武士和御家人属下的家臣武士 (陪臣)。不过,他们虽然没有与将军建立直接的主从关系,不存在和将军直接的 “恩惠”与 “奉公”关系,但作为臣民,也需要服从将军的管辖和调度。

非御家人里的 “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只能担任御家人武士剩余的、次要的中下级官职,御家人担任各地庄园的地头,他们往往被任命为庄官,监督下人、所从和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军事上,作为自己军事组织的首长和专事征战杀伐的职业军人,构成武家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在上一级军事首领的统领下,率领属下武士东征西讨,平时在家磨炼骑射和刀术、剑术等战技。

经济上,这些非御家人武士以前既不被朝廷承认,又极不稳定的土地所有权,因武士政权的建立而取得了合法地位。和御家人一样,其土地也是包括祖传的土地 (本领地)和主君恩赏的土地 (恩地)两部分,直接通过属于自己的土地所有权获得经济来源,即使主君恩赏的土地被没收,依靠祖先传下来的土地,也能维持基本的经济生活,具有较强的经济独立性。

“毫无疑问,幕府是军事政权,基础是构成其军事力量的全部武士。”[18]不用说,这全部武士,当然包括数量庞大的下级武士,即郎党、郎从,大体上相当于军队中的普通士兵,构成整个武家金字塔结构的底座和基础。“构成武士团中核的是家子和郎党、郎从。例如,武藏国河越重赖的女儿嫁给义经赴上洛时,由家子2人和郎从30余人护送。宫城四郎受命追讨奥州的芝田次郎时,率家子3人、郎从10余人前往。要成为强有力的武士团,就需要有数量极大的家子和郎从。”[19]在平安时代到江户时代的各类大大小小的武士团中,家子和郎党、郎从,特别是郎党、郎从都是最基本的军事力量,至少要占武士总数的80%以上。郎党、郎从虽然是最下级的武士,但他们作为武士,也是政治上无可争辩的统治阶级、社会上的主流阶级。

还需稍加说明的是,镰仓时代也出现了相当数量失去主君、失去所领的 “浪人”。这些 “浪人”的出现,一是12世纪80年代,源赖朝先后消灭源义仲、平氏和奥州藤原氏,除义仲、平氏和藤原氏的所领外,其部分家臣武士的所领也成为源氏的战利品恩赐给关东御家人。二是幕府成立之初,源赖朝枉杀义经、范赖和上总介平广常、武田氏之后一条忠赖等大功臣;北条氏排斥异己,先后灭亡梶原氏、比企氏、和田氏、三浦氏等有实力的御家人武士,被源赖朝和北条氏灭亡者的家臣武士中也有部分人被没收了所领;三是 “承久之乱”后,参加叛乱的武士的所领被没收。这样,便产生了一定数量的 “浪人”,即在野的、非主流地位的武士。

(四)武士的分化和武士团的重组

镰仓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武士阶级内部的分化日益加剧,就连身为上级武士的御家人也日益贫困化。主要原因是:(1)分散继承制。大家族分裂为许多分支,丰厚的军事领地被分割成支离破碎的微薄遗产,抵御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弱。(2)繁重的军役负担。如 “御家人役”包括军役奉仕、封建性义务、封建性援助三部分,军役奉仕有战时奉仕和平时奉仕;封建义务分所谓公事和根据将军的命令向朝廷及寺社寄进,甚至将军旅行乃至远出的供奉等广泛的义务;封建援助,即将军的儿子元服、女儿结婚时的献金及其他义务。 (3)商品经济的侵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武士的生活支出日益增大。(4)抗元战争的军事负担和经济负担。尽管御家人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幕府没有战利品——土地满足有功将士的恩赏要求。

与 “源平大战”和 “承久之乱”不同, “历时五年的 ‘源平内战’没收的土地有500余所,31天的 ‘承久之乱’没收的所领有3000余所。而抗元战争的文永、弘安两役,一所战利品都没有”。“即使时宗将自家领地的肥前国神崎庄 (神崎町)等3000余町拿出来,分成二町、三町一份作为恩赏地,但是,要充分满足有功将士,依然是不可能的。”[20]为了弥补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恢复自己的经济实力,部分御家人通过大肆侵占 “公领”、大搞13世纪中期开始采取的 “地头请”和 “下地中分”的办法,蚕食庄园土地自救。但是,多数御家人却因军事负担和经济负担而穷困没落,许多贫困没落的御家人,甚至典当或出卖祖先拼命得来的“名字之地”——领地。

幕府拿不出土地恩赏给有功将士,破坏了主从关系 “恩惠”与 “奉公”的游戏规则,失去了御家人的信赖和支持,动摇了御家人制度的基础,御家人制度也开始走向崩溃。

在武士的分化过程中,一方面是包括御家人在内的广大武士日趋没落;另一方面是少数御家人武士——守护,利用其作为地方各国军政长官的权势,通过侵占庄园土地、将地头等武士作为自己的家臣,成为拥有大量土地和家臣的武士大封建主——守护大名。他们将国内武士变为自己的家臣武士时,许多御家人也转而与之结成主从关系,从而破坏了 “御家人直属幕府的根本原则”。

在武士的分化过程中,出现了武士团的重组。新产生的武士团,血缘关系越来越淡薄,地缘因素越来越浓厚。各御家人家族发生了分散聚合,他们在寻求经济援助和保护的过程中,与当地守护等强有力的御家人武士结成新的主从关系,形成新的武士团。围绕武士团的重新组合,以守护大名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争夺武士团领导权的斗争也日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