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中国史诗学读本
作者名:
朝戈金主编
本章字数:
1156字
更新时间:
2021-03-28 01:02:24
目录
总序
正名杂义·史诗
摩罗诗力说
门外文谈·不识字的作家
故事诗的起来
史诗
史诗问题
“藏三国”的初步介绍
一 何谓“藏三国”
二 普遍流传的禁书
三 卷帙概略
四 格萨尔确有其人
五 引人入胜之点
六 何以叫“藏关公”
《罗摩衍那》在中国
一 《罗摩衍那》留在古代汉译佛经中的痕迹
二 傣族
三 西藏
四 蒙古
五 新疆
结束语
谈史诗《江格尔》中的《洪格尔娶亲》
日出扶桑:中国上古英雄史诗发掘报告
一 引言:本文的方法
二 发掘序曲:羿与太阳原始关系的重构
三 表层结构:母题比较与羿神话整体的复原
四 深层结构:中国上古英雄史诗的读解
五 循环模式:神话思维与史诗的再读解
近东开辟史诗·前言
蒙古英雄史诗中马文化及马形象的整一性
一 人和马同生
二 马的超自然属性
三 蒙古民族审美体验的程式化表现——调驯马的系列化描述
四 具有“反审美价值”的形象——驴子
五 史诗中的马文化氛围
格萨尔王与历史人物的关系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地理位置的考察
三 历史事件的验证
四 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
五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英雄的再生
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序
蒙古—突厥英雄史诗情节结构类型的形成与发展
一 蒙古—突厥英雄史诗的类型分类
二 早期英雄史诗的产生
三 中小型英雄史诗类型的发展
四 长篇英雄史诗的形成与发展
《摩诃婆罗多》译后记
叠加单元:史诗可持续生长的结构机制
一 中国现存史诗的演述状况及问题的提出
二 史诗演述初始条件的设定
三 史诗结构的可持续生长功能
四 回到原点:史诗叠加单元的情节指向
五 叠加单元与相关结构理论的区别以及本文回避的内容
六 选择《罗摩衍那·战斗篇》的理由
七 《战斗篇》的情节基干
八 《战斗篇》叠加单元的一个特例
九 《战斗篇》中的叠加单元
十 《战斗篇》的结构模型
十一 回到本文的原点:对若干问题的解答
十二 问题的延伸: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叠加单元
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
一 “民间叙事传统的格式化”问题:田野与文本
二 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史诗的研究视界
三 演述场域的确定:“五个在场”
四 田野工作模型的方法论意义
藏族口头传统的特性
一 藏族叙事传统的渊源
二 藏族传统诗词格律与《格萨尔王传》的韵律
三 藏族口传知识的历史与传统
口头传统与书面传统的互动和表演文本的形成过程
一 齐宝德的生活史
二 齐宝德与蟒古思故事——田野观察与访谈
三 《铁木尔·森德尔·巴图尔》的文本化过程
20世纪汉语“史诗问题”探论
奥德修斯的名相
史诗观念与史诗研究范式转移
一 从古典学到口头诗学
二 口传史诗研究范式转移
三 史诗研究在中国
结语
从荷马到冉皮勒:反思国际史诗学术的范式转换
第一节 “荷马问题”:从作者身份的质疑到学术传统的嬗变
第二节 阿夫多:从歌手立场到口头诗学建构
第三节 伦洛特:从文本类型到传统阐释
第四节 毗耶娑:从大史诗的编订到史诗传统的重构
第五节 莪相:从“知识赝品”的挞伐到口头诗歌的解读
第六节 冉皮勒:从“他者”叙事到“自我”书写
余论:朝向21世纪的中国史诗学术之反思
《中国史诗学读本》选文出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