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网络流行音乐及其特点

网络音乐蓬蓬勃勃地发展,给不同的网络群体带来了愉悦的精神享受,但由于其发展的自发性、无序性以及草根性,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网络音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切实研究网络音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策略对网络音乐的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以此促进网络音乐的健康发展等,是当前网络文化发展中认真对待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 网络流行音乐概述

网络流行歌曲是指由网友原创、翻唱或改唱,最先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并得以流行的歌曲[1]。其实网络歌曲只是流行音乐在网络时代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流行歌曲在制作形式、发布渠道等方面的一种表现形态。胡斌认为,“作为传统音乐形式的电影音乐、电视音乐、广播音乐等,一旦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进行传播,便带有了新的特征,便成了网络音乐”。[2]广义的网络流行音乐泛指出现在互联网或者依靠互联网进行传播扩散的流行音乐,或只要借助于网络进行传播的音乐均可称为网络音乐,这是一种宽泛的理解。而狭义的网络流行音乐是指由普通音乐爱好者创作的,依靠互联网作为主要传播媒体平台进行扩散的一种流行音乐形式。本章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对网络音乐进行分析和研究的。

网络流行音乐的最大特性在于其创作的“草根”性、无功利性,以及传播上无可比拟的速度优势。因为网络流行音乐的作品风格独特,创作贴近生活,词曲都饱含新意,较之以往的其他流行音乐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另一方面,这些音乐的创作都来源于普通的音乐爱好者,他们就生活在网民中间,一种朴实无华的亲切感和触手可及的真实感,使大家觉得音乐更加贴近自己的生活,更带有浓厚的情感。[3]

1997年初,音乐人白勺上传到网络上的音乐作品《惠多》,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首网络原创歌曲。随后发表的《望江南》是第一首成功的以MIDI形式表现中国民族音乐的网络音乐作品,在华人网络世界里引起很大关注。1997年,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早期最重要的作词人之一,著名词作家、音乐制作人陈哲开辟了中国第一个音乐个人主页,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之后,网络的魅力与力量逐渐被人所关注和了解,随后数年中,中国的音乐个人主页已经数以千计。2000年之后,网蛙音乐网、声呐音乐网、听365音乐网、红色852音乐网等专业网站相继建立开通,这些网站的建立给中国流行音乐提供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发展平台。[4]

随后,“网络歌曲”、“网络唱片”、网上销售、网上宣传歌手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2001年出现的“雪村音乐现象”是对网络流行音乐文化极好的注释[5]。雪村2001年创作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并被众多网友制作成Flash动画,单是大陆地区就有Flash版本十余个,他将一种夸张、另类的艺术体裁呈现给了广大观众,互联网兴起之初引起很多新闻和大众的争议,影响很大。人们从“雪村音乐现象”的争议中对网络流行音乐文化特点进行了极好的注释,因此,雪村也被称为“中国网络音乐第一人”。其后,北京京文唱片有限公司推出雪村的专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该专辑的音乐曲风丰富多彩,既借鉴了京剧、秦腔、花鼓戏、二人转等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特点,也吸取了布鲁斯、爵士、民谣、摇滚等欧美音乐的精华,可谓是民族民间因素与欧美时尚的完美结合;它的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叙事风格和浓厚的文化气息,诙谐、生动而又深刻,而故事的主角既有广为熟知的通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又有典型的大众形象和社会丑恶现象。

图2-1 贝瓦儿歌版与面具熊版《甩葱歌》

自此以后,网络音乐声势日盛,劲头十足,开始快速流行起来,如2003年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大学自习室》等,2004年描写爱情的《老鼠爱大米》、《丁香花》、《两只蝴蝶》、《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等,2005年幽默的《猪之歌》、《嘻唰唰》等,2010年的《2009年杯具进行曲》、《回家吃饭》、《忐忑》、《老男孩》等,2011年的《甩葱歌》、《甩饼歌》等等。一些歌曲还被制作成Flash动画(如图2-1),从更多层面增强了网络文化的娱乐性和大众对流行文化的参与性。更多热爱音乐的音乐爱好者,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成功地从一名网络歌手打进流行乐坛,其中的许多人还登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进一步扩大了网络歌曲的影响力。2004年可以说是网络歌曲发展标志性的一年,作为一种歌曲流派,其所应有的各种社会形式基本上都显现了。

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个人通过各种软件录制歌曲并贴在网站供网友欣赏已成为可能。一大批网站都开设了“原创音乐”专区,供歌迷甚至是专业歌手发表自己的作品。网络音乐题材之广泛,能让不同职业、年龄层次的听众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从而引起共鸣。更重要的是,网络为这种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音乐形式提供了良好的流传条件,并且在网络上演绎为不同的版本、手机彩铃等被网民复制、下载和传播,于是,网络音乐开始飞速发展起来。

如今,网络流行音乐已经势不可挡地占领着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娱乐空间,网络音乐已经由网络上的小众流行变为一种基本的大众音乐传播形式了。

二 网络流行音乐与网络流行文化

流行音乐在流行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流行音乐不仅以其动听悦耳的魅力广泛地传播于广大民众中,而且它往往构成整个流行文化传播和扩散的重要媒介和推动力量。 流行音乐的出现和发展,必须具备其整体社会文化的充分条件,同时也需要等待音乐本身的自我改革和自我超越达到一定的条件[6]。随着网络数字音乐平台物质基础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网络音乐具备并且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网民收听音乐的新形式。从在线下载歌曲到随时随身(如Mp3、手机、车载Mp3等),如今,网络歌曲已是遍布商场超市、宾馆餐厅、车船住所以及大街小巷每个角落,网络音乐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文艺欣赏形式,下载、传播或制作网络音乐也已经成为诸多网民越来越热衷的网络活动[7]。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和音乐文化内容也使网络音乐成为网络文化中较为流行的现象。

阿多诺对流行音乐有过深入的细致分析,他认为流行音乐纯然是文化工业的商业制作。流行音乐有两个特点:一是标准化,二是伪个性化。比如说,流行歌曲外表上五花八门,实质上却是千篇一律,其唯一的追求就是挖空心思玩弄所谓的技术效应。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的这两个特点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文化工业的商品拜物教性质,其结果必然导致听众鉴赏力的退化,这与日常生活中文化工业教授给它们的顺从态度,毫无二致。[8]最初,网络音乐是带着大众的自娱自乐的姿态踏入网络舞台的,而在传统音乐和主流音乐浸淫下的听众迅速的接纳和认可下,网络音乐便成为网络中自我展示和释放的声音表达,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文化品位的通俗性,并不是为了欣赏和审美,更无从谈论提高听众的鉴赏力。但它带有普适性的流行元素,因此,在网络大众群体走向流行并不是一种偶然。

阿多诺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对流行音乐的影响,在他看来,“只有密切关注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才能清晰判断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整个流行音乐的结构都已标准化了,甚至在那些试图避免标准化的地方也是如此”。[9]阿多诺谈论的是那种伴随资本主义行业体系而产生的标准化。广义上说,标准化几乎是人类在生产中的普遍现象。以此来看,流行音乐因为技术的推广,它可以在任何既定的时间地点,以不同的方式如磁带、DVD、MTV、MP4、数字(比特)等形式进行生产和复制,其本质亦是现代工业社会生产标准化带来的一种消费产品。

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不衰,阿多诺认为,这是因为它的生产和消费是携手并进的。而大众对标准化产品的消费,说到底也是源出于他们所从事生产活动的标准化、机械化和重复化的枯燥性质。心生厌倦的消费者需要不断地刺激,因而,音乐制造业便创造出虚伪的个性化“旋律”,以及不间断的新奇幻象。在阿多诺看来,流行音乐既是一种麻醉剂和调和剂,调和大众对社会的不满和怨愤,使之屈从命运,屈从于现存社会的既定秩序;同时流行音乐也展示了幻想中花花绿绿的世界,使人很清楚自己的生活与之相隔有十万八千里,所以它们是一种社会心理、情感等宣泄渠道或发泄场所,听众和观众的不幸和悲哀在此得到排遣。[10]如网络流行歌曲《2009年杯具进行曲》:

正月十五,央视添堵,预示牛年,难以靠谱。

猫猫刚躲,甲流如虎,开胸验肺,跨省追捕。

公交燃烧,宗衡落幕,天价香烟,逯军语录。

孙楠离婚,文军吸毒,杭州飙车,巴东抗辱。

上海钓鱼,新疆七五,耀华买药,忠祥进补。

山城打黑,足坛扫赌,拆迁自焚,楼倒黄浦。

楼价狂飙,股市打鼓,彩霞被黑,李庄被捕。

纸币开铐,偷菜如鼠,校园踩踏,熊姐功夫。

学森辞世,羡林作古,不堪寂寞,曹操出土。

四川省成都市一名叫“声琴相拥”的网友创作了一首名叫《2009杯具进行曲》的歌曲,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由于歌曲概括了一年内中国发生的悲剧事件,引起共鸣。《2009杯具进行曲》采用四言绝句的方式,按时间顺序,从2009年元旦央视新址大楼配楼火灾开头,到云南昆明的“躲猫猫”事件、新疆“七·五”事件,以及被重庆“黑老大”当事人检举而被捕的北京律师李庄,至年末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的争论结尾。歌词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此外,该歌的背景音乐采用红歌《歌唱祖国》的曲调和唱腔。有网友将它评为:一曲唱尽09事,句句皆杯具(悲剧)。[11]通过歌曲《歌唱祖国》熟悉的旋律,将2009年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事件编串为歌词,注入其中进行翻唱,一方面有着讽刺、搞笑的现实意味,另一方面也有着面对现实的无奈,既有揶揄的口吻,也有评论的语气,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讽刺与情绪发泄。“从音乐的表现内容上看,流行音乐则是当今社会的一面镜子。”广东音乐人士陈小奇指出,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相比,流行音乐更贴近现实社会,更全面地反映了当今人们的生活状态。借助流行音乐,人们能够宣泄和表达各种情感。因此,陈小奇认为流行音乐是当今社会的主流音乐,它在“宣泄和表达当代人情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马克思曾经以音乐为例,对精神交往的需要进行过较深入的分析,他指出:“音乐家给我一种美的享受,我购买他的演奏。”“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酒高尚。”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如果他真正进入境界,有如听音乐那样的精神交往感受,他的心灵超越实用的领域,也得到心理补偿和情绪升华。[13]在这个意义上,对网络流行音乐的欣赏满足也是一种精神交往的“消费”,显然它也高于物质消费的层次。

三 网络歌曲具有流行文化的自身特点

网络流行歌曲的风靡是与网络歌曲自身特点和性质密不可分的。正因为网络媒介的个性化、颠覆性与自发性,使网络歌曲具备了传统媒介流行歌曲所不具有的特性,有了这些特点,网络歌曲才能成为现今华语乐坛一支强大的主力军。

(一)语言上简单通俗,贴近生活。

网络歌曲在语言形式上有明显的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朗朗上口,诙谐幽默的特点,重视与时代生活结合,从社会大众生活中汲取新的养料。[14]

首先,网络歌曲没有华丽的辞藻、复杂的句读,歌词大多是用非常直白的语言平铺直叙,仿佛在向听众讲述一个故事,诉说一种哲理,或者直接就是生活中的大白话。同时,网络歌曲歌词的一大特点便是善用比喻——许多歌曲用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喻体被大家牢牢地记住。例如,庞龙的《两只蝴蝶》将爱人比作蝴蝶,男女之间的爱情就是化蝶而飞;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将自己对女友的爱情比喻成老鼠爱大米,表达对爱情的专一。这些恰当生动的比喻,极大地增强了歌曲的认可度,一经推出便广为传唱,达到了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热烈程度。

其次,网络歌曲重视时代的发展,注重与时代生活相结合。网络歌曲来源于社会生活,大多反映生活百态和对生活的感悟。如唐磊的《丁香花》是为了纪念好友去世的女友写的歌曲,将许多男女期望的纯真爱情唱的凄美、忧伤和动人。许多网络歌曲甚至热情的参与到社会流行话题的讨论之中,用歌曲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如2010年的网络歌曲《要嫁就嫁灰太狼》,结合了当下最流行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要嫁就嫁灰太狼,这样的男人是榜样,女人就像花,经不起风浪,顶多一点刺,带着玫瑰的香”,表达了词曲作者的择偶标准,反映出广大的女性希望被关怀、被呵护,成为家庭中的主角的心态,因而歌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唱。

(二)歌词重复易记

网络歌曲的另一大特点就是重复——歌词和旋律的反复,让听众想不记住都难。歌曲能不能“火”关键看高潮部分好不好:很多人熟悉一首网络歌曲,都是从熟悉它的曲段高潮开始的——大多数网络歌曲铺垫很短便直接进入高潮,高潮部分的歌词和旋律反复出现,有的甚至能够占到整首歌的一半左右。于是歌曲的高潮很容易被人记住,之后人们才会想去进一步了解整首歌曲,达到传唱的目的。例如,《回家吃饭》整首歌长4分27秒,“回家吃饭”作为主题词被反复唱了16次,高潮部分还用藏族歌曲的语调唱了4次,其中还穿插了如“二柱子,回家吃饭了!”、“小石头,回家吃饭了!”等带有东北口音的村头巷尾妈妈呼喊小孩回家吃饭的话,这种反复并不烦琐,而是自然而出,通过对童年美好的记忆来感动听众,虽然带有娱乐、调侃,甚至是搞笑的成分,但在网络上也能深受欢迎。《老鼠爱大米》整首歌时长4分36秒,高潮部分反复唱了8次,达到2分04秒,这种反复通过把对爱的表达为“像老鼠一样爱大米”,形象地表达对爱的忠贞而给听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三)以情爱和生活为主题

情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永远都有说不完的爱、抒不尽的情。大量的网络流行歌曲都是表现这一主题的。[15]从最早的《两只蝴蝶》、《丁香花》、《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到之后的《秋天不回来》、《香水有毒》、《QQ爱》、《一万个理由》……再到如今的《伤不起》、《爱情买卖》、《要嫁就嫁灰太狼》……这些歌曲的主格调大多柔情似水、缠绵悱恻,并且可以和听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庞龙的《两只蝴蝶》,作者似乎受到“梁祝化蝶”爱情故事的影响,采用比喻的手法抒发两只蝴蝶翩翩起舞,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跃那红尘永相随。等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能和你一起枯萎也无悔”,情感表现深沉但不深刻,有悲剧味儿但没有悲剧感,给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语言煽情。

对爱的期待和失去爱后的苦涩与痛苦的抒发,也是网络歌曲刻意着重要表达的情感。这很符合时下年轻人尤其是大多数青少年群体的心态。对爱的期盼“如果真的有一天,爱情理想会实现,不管路有多么远,一定会让它实现”(《老鼠爱大米》杨臣刚);对爱的无悔“你若化成风,我幻化成雨,陪在你身边,一笑为红颜”(《你若成风》许嵩);对爱的悲伤“就让秋风带走我的思念带走我的泪,我还一直静静守候在,相约的地点”(《秋天不回来》王强);对爱的坚定“如果爱真的需要什么理由,一万个也不够”(《一万个理由》郑源),等等。这些表达很贴近现实,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时间过了,爱情淡了,相爱的人,也就散了。”——唐磊的《丁香花》抒发的是对已经逝去的美好回忆的怀念,胡杨林的《香水有毒》表达的是悲切、绝望的爱情……这些都很符合现代都市社会人的一种社会情感心理,即失去的、得不到的才是珍贵的情感体验。

(四)制作成本低,可行性强

网络音乐的创作与传播方式改变了传播音乐的流程模式,它将制作与发行的程序大大简化,另外在传播、宣传的过程中也无须租用平台的费用及广告的费用,同时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成本达到最小化。[16]制作成本低、歌曲制作、传播简单易行是网络歌曲大量涌现,蔚然成风的直接原因。网络歌曲的制作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不必音乐科班出身,不必认识五线谱,不需要太多的商业宣传,不需要唱片公司包装、炒作,不需要奔波各地做宣传,只要有一台能够正常运转的电脑,一套音乐编辑软件,外加一个可以出声的麦克风,就可以成为一名网络歌手,搞不好也就一夜成名了。例如《大学自习室》就是架子鼓加上相关简单配乐以及东北口音的说唱;《猪之歌》采用的是简单的吉他和弦,《老爸》开头使用的是口琴,但简单的词曲却能触及现代人心灵底层,将某些诉求和情绪释放出来,所以,这些网络流行音乐深受网络草根民众的追捧和欢迎。

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用PC电脑和耳麦就可以录制“音乐作品”,甚至只是粗糙的半成品小样也可以。有的是弹着钢琴随性创作出的,有的是翻唱、改编的,有的是和网友合写等。正是因为网络音乐这种“用最少的钱成就最多人的音乐梦想”特点,让许多网民加入到网络歌手的行列之中,希冀有一天可以依靠网络,成为真正的流行歌手,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的同时也带来丰厚金钱收益。诸如一些网络歌手如夏婉安、闵亮、杨臣刚、胡杨林、程响、东来东往、香香等均是通过一首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歌曲,通过网媒的传播确立自己的流行歌手地位,从而获得较大的媒介声誉。

(五)歌曲形式不拘一格

网络原创歌曲大多曲调简单、话语直白、朗朗上口、通俗易唱,加之曲调缠绵、抒情、优美,比较适合年轻人随时随处哼唱,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所以得以流行。现有的网络歌曲大多是民谣类型的,其节奏一般都是舒缓、平稳,变化不大,适宜在生活中的吟唱。当然还有许多另类、搞怪的“非主流”形式,也备受青少年的青睐。这些网络歌曲基本上采用的是以下几种形式:

方言形式: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不仅是第一首成功的网络歌曲,其本人也成为歌曲方言化的第一人。他以东北方言来说唱歌曲,幽默风趣,诙谐调侃,表达出对东北人的赞美,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翠花,上酸菜!”甚至成为了当年社会的流行语。同样,哈尔滨某大学生郝雨创作的《大学自习室》被全国诸多高校学生模仿,有数十种方言版本,网络上演绎的视频版本也达上百种之多。“小样,你新来的吧?”也成为大家用来进行讽刺、调侃的口头禅。

对话形式:小鸣和洛洛的《爱你是个错误》,以男女挂电话对唱的模式,表达对爱情的追忆,诉说的是一种曾经拥有过的情愫。

说唱形式:哈尔滨某大学生郝雨创作的《大学自习室》,以说唱的形式将当前某些大学自习室不文明的行为用东北方言以Flash表达出来,虽然有夸张的语言描述,但还是很形象地反映了当前某些大学校园不良校园风气,幽默讽刺效果形象到位而获得网民的认可,在网络、音像等市场大受欢迎。网络红人刘咚咚以《甩葱歌》为版本,创作的《甩饼歌》以说唱的形式,把2011年上半年最热的时事新闻全部包含其中,四百多字的歌词里网罗了上半年28件新闻热点事件,被网友称之为“2011年神曲”甩饼歌。

杂糅形式:张宏伯的《北京土著》,借鉴了京剧、花鼓戏、评书等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特点,也吸收了说唱、民谣、摇滚等欧美音乐的精华,促成民族风格和欧美时尚的完美结合,歌词诙谐生动,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用京腔演唱,突出了地域特色,成为杂糅形式成功的代表作。[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