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机理与实证:以江西为例
- 王勇
- 836字
- 2021-03-28 00:25:02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书以公共财政、公共产品、内生增长、现代人力资本等理论为基础,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效应,如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等经济效应及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提高等社会效应的机理、传导机制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等现代计量方法及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对财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及综合评价,得出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不同区域差异化的对策和建议。具体而言,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有:
第一,对财政支持江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和梳理,分析其内在发展规律、特点等,为后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运用相关理论分别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各项支出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机理和传导机制、实现路径进行分析,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与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相关性及影响路径、方式等。
第三,以县为截面,将研究的样本县分为城郊县和边远县,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增长效应和农民增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各项支出的具体弹性系数,并对城郊县和边远县实证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
第四,运用协整理论,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效应,如人均受教育年限、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第五,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和实际,构建以县为单位的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综合评价经济、社会等效应,并以江西35个县2007—2009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这些县2007—2009年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综合效应评价值。同时利用Malmquist方法,分别估算了城郊县和边远县2007—2009年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Malmquist指数。
第六,在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理论和实证及综合评价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分区域、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政策建议。
第七,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进行个案分析,选取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发源地兴国县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分析其特点和具体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