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解读
文/陈 毓
阅读是不分年龄的,儿童图画书的阅读更是如此,经典的图画书可以在幼儿园作为教材,在小学的低、中、高年级也能作为语文教材,关键是施教老师对材料的理解和剖析。
在一个课题月中,我们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儿童绘本图画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教材解读、故事讲述、聚焦课堂等。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过程能增加对图画书的理解与把握。我们和孩子们共读了绘本《驴小弟变石头》,通过对图画书的解读,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绘本。
解读背景
美国作家威廉·史塔克偏爱动物的形象,善用动物的形象表现故事,用动物的形象来象征人类的行为。《驴小弟变石头》是威廉·史塔克的第三本图画书,创作这本书时,他已是一位六十二岁的老人了,可是他却用大师之笔、孩子之眼,写出了这样一个洋溢着魔法的爱的故事。他的创作来自于某种童年本质,这种本质是任何大人都无法放弃、无法拒绝的,而幸运的力量、变身和重生的能力、好魔法的存在都是这种“童年本质”的表现。
在书中,威廉·史塔克让那些动物披上人的服装,用形象鲜明却又十分简单的图画,唤起无法抗拒的、令人心碎的生动的情感。他说: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生活中某种实实在在的东西,那就是爱。从这句话里,我找到了上这堂课的支撑点——爱的情感。在实践中,通过我耐心地引导,孩子们的确深刻感受到了这样的情感,对驴小弟失踪后其父母的心情感同身受,对他们一家子感到深深的同情,都许愿他们能有重逢的一天。
解读结构
以前在看图画书时,我们只看内容而忽视其他。在讲给孩子听时,也只讲内容而忽视其他。通过对图画书的学习,我进一步了解,在上图画书课的时候,必须了解图画书的结构。从头到尾阅读一本图画书,包括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封面和封底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最重要的来源,大家都应当重视。而环衬是最容易让人漏看的一页,图画书的环衬,不管是白纸还是色纸,其实都是大有讲究的,它们的颜色往往与故事十分吻合,前后环衬遥相呼应,有时还会提升主题,有的环衬还有图案,它不仅仅是装饰性的,所以别放过它们,也许看完后你就会恍然大悟了。
那么扉页上的图画是什么呢?图画书告诉我:扉页会讲故事,扉页会告诉我们谁是这本书的主人公,扉页会带给我们第二次阅读的乐趣,《母鸡萝丝去散步》就是这样的。
解读正文
对图画书正文的解读,不光包括文字,也包括图画。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初看图画书时,我们成年人是先看文字的,读文字一遍下来,大概的故事内容已经了解;而在读图方面花的时间比较少。但是我们的孩子不认字,在初看图画书时,是先看画面的。谁也否认不了,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书的天才,孩子总能读出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所以他们在图上找到的东西能比我们多很多,有时在课上提出的问题能让我们老师哑口无言。因此现在我学着孩子的样子来看图画书,看一遍两遍是远远不够的,要足以能看出图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变化。
对图画书正文的解读,还需找到文学作品的主题,以及活动设计的主线和连接点,因此,解读情感和情节发展是比较重要的。在《驴小弟变石头》这本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又极易被忽视的线索,那就是隐藏着的细节——魔法石必须与驴小弟的身体相接触以后才能发生魔力,这个因果关系只有让孩子一开始就发现,才能在后来的重生环节中,让孩子去理解驴小弟究竟是怎么变回来的。如果孩子没弄明白这一点,他读完这本后,心里面还是模糊的。所以在刚开始的讲述故事中,我把这一段来来回回地讲述,演示,直到他们弄明白为止。
可爱而美丽的图画书,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图画书走进幼儿园的课堂,甚至小学、中学的课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理解的方式也不同。在幼儿园,怎么看图画书,怎么阅读图画书,怎么上好图画书的阅读课例,现在和以后,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与探讨的。
《母鸡萝丝去散步》
作 者: 佩特·哈群斯
译 者: 上谊出版部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年: 2006年
定 价:27.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