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研究
- 程岩
- 1055字
- 2021-03-27 23:41:45
前言
民族管弦乐队是将民族乐器参照西方管弦乐队的基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大型合奏乐队。就我国传统的丝竹乐和吹打乐来说,民族管弦乐是一种新兴的合奏形式。20世纪初,西乐在中国传播日盛,大有盖过中乐之势。1920年,面对日渐式微的民族音乐,为“促进中华民族固有音乐的传播与兴盛”,求“中西音乐之大同”,郑觐文创办了“大同乐会”。“大同乐会”参考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组方法,将民族乐器分为吹、拉、弹、打四组,考虑到了乐器组内部的高、中、低声部组合,采用十二平均律制定音,用五线谱记谱,被普遍认为是目前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雏形。由于战乱、不受重视等原因,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管弦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十分重视这种新型合奏形式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组建了一批专业的民族管弦乐团,民族管弦乐事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日,民族管弦乐在这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本书的宗旨正是梳理这段时间民族管弦乐发展的脉络,总结其功过得失,以启未来。
本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和历史作用,研究了全国各地重点民族管弦乐团的成长经历及对民族管弦乐事业的贡献。对杰出人物的艺术观点、创作特点、代表作品、乐器改革、理论研究,及其在当代民族管弦乐发展史中所作出的贡献和历史地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剖析,全面地、系统地对民族管弦乐的发展状况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本书主要探讨和研究了当代中国民族管弦乐的乐队建设、乐器改革、代表性人物、音乐创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民族管弦乐的音乐创作发展、确定审美特质以适应现代人的欣赏要求、把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结合起来、走一条既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社会需要的成功之路等等问题的认识和再认识。
本书的写作非常重视资料工作。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历程较短,在一些是非问题上还没有经过历史的沉淀,定论为时尚早,因此在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上,尽量避免专断,而是尽可能地将涉及的事实罗列出来,供读者参考。
反观实践、指导实践是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的。民族管弦乐的发展需要理论工作的支持和推动。在艺术消费市场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民族管弦乐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样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顺应时代的需求,其发展就会进入一个快车道,逆潮流而行,则会有进入万劫不复境地的风险。把握时代的脉搏、感知时代的节奏,需要对时代的风貌有较强的探析能力,更需要对自身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将自身的发展融入时代的大背景中去,推动民族管弦乐健康、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