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研究:1945~1949
- 魏晓锴
- 4208字
- 2021-03-29 19:08:48
四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本书研究避开以往政府史与企业史研究以政策或制度为重点的研究路径,尝试从政府、社团、工人互动的角度探讨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的发展演变,审视特殊背景下上海卷烟企业围绕生存发展的各类博弈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战前上海卷烟业的政企关系是研究的起点,选题将1945—1949年上海卷烟业的政企关系放在战后时代大变局中加以考察,同时又将政府与外企、民企、国企三种不同类型企业关系加以对比研究,透视战后上海卷烟业领域政企关系的主要特性。首先,以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还原战后上海卷烟业发展及企业围绕生存发展努力的实态。其次,在重建史实基础上,从政府、社团、工人互动的角度分析政府与卷烟行业公会、产业工会、重点企业的关系。最后,以上海卷烟业政府与企业互动的特征为案例,对战后中国社会转型中所遭遇的困境和问题有一定认识和总结。
该书具有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为了使叙述和论证更加富有说服力,该书将运用多学科学术理论,采用计量分析法、历史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在特殊历史情境下的政府、社团、工人的互动,尽可能还原1945—1949年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的历史全景,以启迪现实。首先,统计相关数据,分析战后上海卷烟企业、机器设备、从业人员的种类及数量和外企、民企与国企的资本与营销额等,力图对战后上海卷烟企业的发展作出整体性的阐释;其次,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还原政府与卷烟行业公会、产业工会、重点企业互动的历史样貌,对战后上海卷烟业领域政府与企业关系中的典型个案进行详细探讨;最后,对政府与外资、民营、国营三种不同类型企业的关系进行比较,尤其对具体场景中政府与行业公会、产业工会的互动与博弈进行多方面比较等。
本书着眼于全面展示1945—1949年上海卷烟业领域政企关系的基本脉络,从政府与企业关系的互动与转型角度认识近代社会经济变迁,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史与政府史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中国近代社会历史面相。史料运用上,大量未刊史料的运用是研究的主要特色。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开放的民国时期烟草行业数字化档案为研究开展提供了便利,上海市档案馆、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企业史中心也藏有不少卷烟企业史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有不少上海卷烟企业工人运动史料。此外,英美烟公司、烟草数字图书馆网络英文档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档案馆的经济部上海各烟草公司数字化档案作为重要补充,多重资料的印证,使论证更加科学,结论更加客观。本书突破以往从经济学与管理学角度研究企业与政府,而从政权、社团、工人互动视角来研究政企关系。同业公会作为企业集体利益的代言人,产业工会作为重要的企业工人组织,都是与政企关系密切相关的板块,本书不仅涉及企业与政府,而且涵盖这些非政府组织,既有企业整体研究,又有典型个案剖析,将综合考察政府、公会、工会等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版块展开的多重互动,丰富和拓宽政企关系史研究的视域,推进和健全其学科体系。
[1] 王菊:《近代上海棉纺业的最后辉煌:1945—1949》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2] 马军:《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3] 熊月之:《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总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4] 方宪堂主编:《上海近代民族卷烟工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5] 相关论著有唐垂裕《从烟业看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历史教学》1957年第12期;阿英《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香烟市场之争》,《人民日报》1960年12月19日;史济今《英美烟公司在旧中国干了些什么?》,《解放日报》1963年5月3日;陈子谦《英美烟公司在旧中国的掠夺》,《光明日报》1963年10月29日;汪熙《从英美烟公司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历史研究》1976年第4期等。
[6] 张仲礼:《旧中国外资企业发展的特点——关于英美烟公司资本的积累和超额利润》,《社会科学》1980年第6期。
[7] 陈曾年:《英美烟公司在中国的销售网》,《学术月刊》1981年第1期。
[8] 张洁:《市场内部化的历史启示——从英美公司在近代中国的经销方式看现代企业制度》,《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9] 王强:《近代外国在华企业本土化研究——以英美烟公司为中心的考察》,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8年。
[10] 方宪堂:《试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经营特色》,《上海经济研究》1988年第1期。
[11] 李会龙:《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略论》,《天中学刊》1998年增刊。
[12] 李玉、熊秋良:《论民国初年公司法规对公司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荣氏企业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例》,《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6期。
[13] 金源云:《南京国民政府卷烟统税研究——1927—1937年》,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4] 王海虹:《近代中外卷烟业商家广告竞争述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15] 李国俊:《中国民族卷烟工业的生存与发展——以抗战前的上海卷烟市场为中心》,《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6] 皇甫秋实:《中国近代卷烟市场研究(1927—1937):以企业发展、消费文化、经济危机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年。
[17] 相关论文有:《我国试办烟草托拉斯的历史回顾》,《中国烟草学报》2005年第2期;《烟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湖南烟草》2006年第4期;《卷烟工业的形成与发展》,《湖南烟草》2007年第1期;《烟草税收制度的形成》,《湖南烟草》2007年第2期;《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中国烟草业》,《湖南烟草》2007年第3期;《1949—1981年烟草行业发展概况》,《湖南烟草》2007年第3期;《卷烟销售史话》,《湖南烟草》2008年第1期;《中国卷烟纸的生产、经营与专卖》,《湖南烟草》2008年第6期等。
[18] 郑伟:《中国卷烟工业组织结构调整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
[19] 冯华:《中国卷烟工业市场结构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6年。
[20] 汪银生:《中国烟草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 笔者所能见到的各类地方烟草史志统计达80部之多,参见《中国烟草通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烟草通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862—1865页。
[22] 朱兰兰:《20世纪初至30年代英美烟公司与河南烟草业》,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04年。
[23] 张红峰:《1912—1937年的河南烟草业》,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7年。
[24] 陈洪友:《民国时期河南手工卷烟研究(1912—1949)》,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2年。
[25] 陈曦:《烟草种植与许昌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1915—1936)》,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2年。
[26] 马爱东:《英美烟公司的经营活动及其对山东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7] 王海梅:《近代山东烟草业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4年。
[28] 刘冬青:《民国时期四川烟草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9] 杨新刚:《清代民国时期四川烟草产业地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6年。
[30] 杨永芳:《清末民初黑龙江烟草业发展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31] 任光辉:《民国后期陕西卷烟业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09年。
[32] 周曦:《民国时期重庆地区烟草税收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3] 何思瞇:《近代中国卷烟工业的发展(1912—1937)》,载《国史馆馆刊》复刊第20期,台北“国史馆”1996年版。
[34] 何思瞇:《抗战时期的专卖事业(1941—1945)》,台北“国史馆”1997年版。
[35] 陈佳文:《我国烟酒专卖政策及专卖制度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湾政治大学,1986年。
[36] 王文裕:《明清的烟草论》,博士学位论文,台湾师范大学,2001年。
[37] 胡力人:《日治时期台湾烟草专卖制度下叶烟草产业设施发展历程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湾中原大学,2009年。
[38] 吴玉英:《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史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香港新亚研究所,1987年。
[39] 杨学元:《中国烟业史研究(1573—1937)》,博士学位论文,香港新亚研究所,1996年。
[40] [美]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樊书华、程麟荪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1] [美]高家龙:《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1880—1937)》,程麟荪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42] [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刘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3] [美]理查德·克鲁格:《烟草的命运:美国烟草业百年争斗史》,徐再荣等译,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44] [美]葛凯:《制造中国: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黄振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5] Benedict,Carol,Golden-Silk Smoke:A History of Tobacco in China,1550-2010,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1.
[46] [以]谢艾伦:《被监押的帝国主义:英法在华企业的命运》,张平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7] Howard,Cox,The Global Cigarette: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British America Tobacco,1880-1945,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8] [英]桑德尔·吉尔曼:《吸烟史:对吸烟的文化解读》,汪方挺等译,九州出版社2008年版。
[49] [日]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葛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0] 李玉:《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结构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51] 朱荫贵:《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2] 张忠民:《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53] 白华山:《上海政商互动研究(1927—1937)》,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
[54] 赵兴胜:《战后国民政府国营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55] 赵兴胜:《1947—1949年间国民党政府国营生产事业的民营化》,《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56] 赵兴胜:《传统经验与现代理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工业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版。
[57] 左世元:《从汉冶萍公司的发展历程看近代中国的政企关系》,《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58] 左世元、方魏巍:《抗战后“接收”过程中汉冶萍公司与国民政府之关系》,《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59] 王菊:《近代上海棉纺业的最后辉煌:1945—194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60] [韩]金志焕:《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研究:1945—1950》,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1] 李道永、丁毅:《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公共关系探析》,《文教资料》2007年第1期。
[62] 李冠杰:《英美烟公司在华后期经营状况之考察(1937—1949年)》,硕士学位论文,东华大学,2007年。
[6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57页。
[64] 龚学胜主编:《当代汉语词典》(国际华语版),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962页。
[65]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卷1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