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佛教通史(第1卷)印度佛教:从佛教起源至公元7世纪
- 周贵华
- 883字
- 2021-03-28 17:15:05
序章 古代印度概况
第一节 印度名及其汉译
印度与中国的西部相邻,乃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是一块神秘、神圣、神奇与充满传说的土地,其名称因所据不同而有种种说法,代表性的有Sindhu、Hindu、Indu。印度古典文明的基干是雅利安民族奠定的,因其最初定居于信度河(Sindhu)流域,Sindhu遂成古代印度即古代南亚次大陆的统称;后来古代波斯人讹传而成Hindu,古代希腊人又讹传为Indu(Indus),乃至India。[1]这些名称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载中有种种译名,如身毒、信度、申毒、捐毒、忻都、天竺、天笃、身笃、乾笃、贤豆、身豆、天豆、印度、印都、呬度、印土、印第亚等。最早《史记》《汉书》称“身毒”之名,《魏略》《后汉书》又称“天竺”,在魏晋南北朝的佛典中,亦多称“天竺”。此名应用普遍,至今仍多用其指古印度。但唐代以后,则主要称“印度”,现一般以其作为印度古今的通称。
对“印度”(Indu)这一称名的来源,玄奘等有不同的诠释。《大唐西域记》云:“‘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云‘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云‘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言诸群生轮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日既隐,宵烛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苟缘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2]即唐代玄奘大师认为“印度”之名称来自梵语“月”(Indu),在古代印度确有这种传说。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些称名,如Indaka,译作印特伽;Inda-kala,译作印特伽罗、印特罗,即新月国。唐代义净大师曾认为这是附会,以“印度”为“月”义,道理可以通,但并未得到公认,“如西国名‘大唐’为‘支那’者,直是其名,更无别义”[3]。也有说“印度”(Indu)名来源于“因陀罗婆他那”,即Indra-bhavana(或vadana),谓因陀罗(Indra)所居国,当然这种说法附会成分更多。[4]
印度古代还有其他一些称名,如Madhya-dea,译作末睇提舍,或者沐胥,即中国;rya-dea,译作阿离耶提舍,或ryā-varta,皆可译作雅利安国,或者圣国;Brahmā-varta,译作婆罗门国;Bhārata,译作婆罗多,或者Bhārata-varsa,译作婆罗多伐沙;Jambu-dvipa,译作阎浮提;等等。这些称名大多与印度雅利安的婆罗门文化传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