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佛相

一 庄严德相

按照声闻经典(阿含经典),释迦牟尼宿世行种种救度众生的菩萨行,后以菩萨身入住兜率天,又从兜率天下来人间,入出胎、出家、修苦行、降魔、成佛、转法轮、入灭等,皆乃一大事因缘的不同阶段相,在此过程中所显现的绝非常人征象,而是伴随殊异的身相、言语、行为与能力,乃至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地起大震动,慑服诸魔,等等,且诸佛最后成佛过程都如此,即乃“常法”。

当菩萨最后身出生时,身相已有殊胜相好庄严,所谓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以致阿私陀仙人预言在家当做转轮圣王,出家则当成佛陀。这其中,三十二相乃大相,八十随好是小相。

三十二相(Mahā-purusa-laksana),即三十二大人相,谓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跌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常光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狮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狮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绀青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成肉髻相。

八十随好(Anuvyajana),即八十随形好,谓手足二十指悉皆妙好,为二十随好;两手两足表里八处平满,为八随好;两跟、两膝、两髀、两肩、两肘、两腕、两股、两臀、藏相两圆、两膊、两胁、两腋、两乳、腰、背、心、脐及咽、肠悉皆妙好,为三十二随好。即咽以下共六十随好。上下牙齿悉皆妙好,为二随好;两唇、两龂、两颊、两鬓、两眼、两耳、两眉、鼻两孔、额两角悉皆妙好,为十八随好。即咽以上二十随好。合咽上下共八十随好。

大乘经典的记载也是相似的,不过要更为庄严,而且释迦牟尼佛在久远劫前已成佛,现只是以化身示现,圆寂身灭时,其真正佛体并不寂灭,而是作为金刚之身,永恒存在,具有常、乐、我、净之性。这在后文大乘佛教内容中当述。

二 德号

释迦牟尼,乃至一切佛陀,通过觉悟,获得十号,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薄伽梵。实际是十一号,但一般有合并情况出现,而略为十号:或者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或者将佛陀、世尊合为一号。具体含义如下。

如来(Tathāgata)者,音译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阿伽度、怛他哦多、怛萨阿竭、多阿竭等,谓依于如实道而来,亲证如实境界,故名如来。

应供(Arhat)者,音译阿罗汉、阿卢汉、阿罗诃、阿罗呵、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等,简称罗汉、啰呵,意译还作应、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等,谓具足一切智慧,断除一切染法,圆满一切功德,堪受天人供养,故名应供。相对于解脱道的佛弟子所成的阿罗汉,佛陀作为阿罗汉,应称大阿罗汉。

正遍知(Samyak-sambuddha)者,音译三藐三佛陀、三耶三佛檀等,意译还有正遍智、正遍觉、正等觉、正等正觉、正觉、正真道等,谓远离一切颠倒执着,能正遍了知一切法,故名正遍知。

明行足(Vidyā-carama-sapanna)者,音译鞞侈遮罗那三般那,意译还有明善行、明行成、明行圆满等,谓天眼、宿命、漏[1]尽三明及身口之功德行业圆满具足,故名明行足。这其中,三明即达于果位,除尽愚暗执着,而于天眼、宿命、漏尽三事通达无碍之智明。天眼明,又译死生智证明、天眼智等,即了知众生死此生彼种种因果相状的智慧;宿命明,又译宿住随念智作证明、宿住智证明、宿命智等,即明确了知自身及众生宿世之种种相状的智慧;漏尽明,又译漏尽智证明、漏尽智明、漏尽智等,即了知彻底灭除一切染法及其习气的智慧。

善逝(Sugata)者,音译作修伽陀、修伽多、苏揭多等,意译还有善去、好去、善解、好说、善说无患等,谓得究竟涅槃,更不复堕轮回,故名善逝。

世间解(Loka-vid)者,音译路迦惫,意译还作知世间,谓世间一切,不论众生还是非众生,如实了知,故名世间解。

无上士(Anuttara)者,音译阿耨多罗,意译还作无上、无上丈夫等,谓智慧圆满,解脱究竟,一切众生无能及者,故名无上士。

调御丈夫(Purusa-damya-sāratha)者,音译富楼沙昙藐娑罗提,意译还有可化丈夫调御师等,谓依于出世道法,以种种方便,善巧度化众生,故名调御丈夫。

天人师(āstādeva-manusnām)者,音译舍多提婆魔菟舍喃,谓智慧慈悲具足,一切天人堪能教化,故名天人师。

佛陀(Buddha),即佛,谓圆满觉悟者,故名佛陀。

薄伽梵(Bhagavān),音译还作婆伽婆、婆伽梵、婆帝等,意译世尊、有德、能破、尊贵等,谓智圆德满,尽破烦恼,世间所敬,故名薄伽梵。

还有称号,如两足尊(Dvi-pada-uttama),意译还作无上两足尊,谓佛陀功德圆满,智慧具足,一切天人无能比故,称两足尊。

三 智慧与能力

释迦牟尼否定有“我”,所谓“作者”与“受者”,也就否定存在上帝即造物主与拯救主,所以其作为佛,并非上帝之类,但具有与一切众生不共的殊胜智慧、能力与功德。在此意义上,佛陀超越于人,乃至超越于一切众生,超越于世间,即三界五趣(六趣),[2]但佛陀又是在三界以众生身自度度他成就的,且在成道后仍随缘不停地度化众生,所以又不离于人,不离于众生,不离于世间。

在阿含经典中,佛陀所具的殊胜智慧、能力与功德,一般摄为十八不共法,即十力、四无畏、三念住与大悲,以及六通,即身如意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与漏尽通,具体如下。

(一)十八不共法

1.十力

十力(Bala),即佛陀的十种智慧力用,谓是处非处智力、业异熟智力、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根上下智力、种种胜解智力、种种界智力、遍趣行智力、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漏尽智力。

一者处非处智力。其中,处谓道理,智即如实知。谓佛陀于一切因缘果报,乃至一切法之是非,能如实知,如作善业,即知当得善报,称为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善报无有是处,称为知非处。如是种种,皆如实遍知,故具处非处智力。

二者业异熟智力。其中,异熟即果报之义。谓佛陀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如实遍知,故具业异熟智力。

三者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其中,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乃不同种类与层次之定。谓佛陀于一切禅定出入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乃至种种方便,皆如实遍知,故具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

四者根上下智力。谓佛陀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如实遍知,故具根上下智力。

五者种种胜解智力。其中,胜解指意乐。举凡内心之所欲,皆称为意乐,也就是意欲、志愿等。谓佛陀于众生种种意欲之差别,皆如实遍知,故具种种胜解智力。

六者种种界智力。其中,界谓众生内在的种种净染因的区分。谓佛陀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的差别,皆如实遍知,故具种种界智力。

七者遍趣行智力。谓佛陀于一切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皆如实遍知,故具遍趣行智力。

八者宿住随念智力,即前文的宿命明之力。

九者死生智力,即前文的天眼明之力。

十者漏尽智力,即前文的漏尽明之力。

2.四无畏

四无畏(Vaiāradya),又称四无所畏,即佛陀说法时依于已觉悟解脱而如实具有的自信力所显现的四种无畏惧之相,谓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

一者一切智无所畏,又称诸法现等觉无畏、正等觉无畏、等觉无畏。谓佛陀于诸法皆如实觉知,安住于正见,由此自宣言,我已得正觉,得安稳,而无所屈伏,无所怖畏。

二者漏尽无畏,又称一切漏尽智无畏、漏永尽无畏、漏尽无所畏。谓佛陀已断尽一切烦恼染法及其习气,由此自宣言,我诸漏已尽,已得解脱,更不怖畏外难。

三者说障法无畏,又称障法不虚决定授记无畏、说障道无所畏、障法无畏。谓佛陀遍知一切障法非障法,由此自宣言,我能真正显示一切障碍涅槃之法,而不怖畏任何非难。

四者说出道无畏,又称于证一切具足出道如性无畏、说尽苦道无所畏、出苦道无畏。谓佛陀遍知一切涅槃之道,由此自宣言,我能宣说真正的出离之道,而无所怖畏。

3.三念住

三念住(Smrti-upasthāna),即佛陀以大智大悲摄受度化众生时的三种正念状态。第一念住,谓佛陀对于佛说信受奉行者心平等,不生欢喜,安住正念正智;第二念住,谓佛陀对于佛说不信受奉行者心平等,不生忧恼,安住正念正智;第三念住,谓佛陀对于佛说信受奉行者与不信受奉行者心平等,不生欢戚,安住正念正智。

4.大悲

大悲(Mahā-karunā),又称大悲心,谓佛陀悲悯一切众生所受世间种种苦,而欲救拯济拔,令其得脱,此心即为大悲。大悲乃于一切众生平等而起,并且意欲拔济众生令其永离一切世间之苦,所以无上无等,超越于一切众生的有限悲心。

显然,这十八不共法显示出了佛陀度化众生的智慧、慈悲及其能力,一切众生皆不能及。

当然,佛陀的不共法甚多,只是以十八不共法来代表,其余如四不护、永断习气等。其中,四不护(Araksya),谓佛陀的身、口、意行自然清净,无有过失,而不须防护,佛陀的命行亦不须防护,而不减寿;永断习气(Vāsanā),谓唯佛陀不仅断尽烦恼,而且断尽习气。在大乘经教中,佛陀十八不共法内容不同,而且不共法列举更多。

(二)六通

佛陀具有六种神通,即身如意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及漏尽通。这其中,神通(Abhi-jā),又称神通力、神力、通力、通,指依于禅定通过智慧所引发的变化莫测、无碍自在的超俗功能作用。六神通略明如下。

身如意通,又称神境智证通、神足通、神境通、如意通、身通等,即身能飞天入地、出入三界、变化自在的作用。

天眼通,又称天眼智证通、天眼智通等,谓无碍自在地照见世间一切远近的形色,以及五趣众生的苦乐之相的作用。

天耳通,又称天耳智证通、天耳智通等,谓无碍自在地听闻世间种种音声,及五趣众生的一切苦乐言语的作用。

他心通,又称他心智证通、知他心通等,谓无碍自在地悉知他人心中所想种种善恶等事的作用。

宿命通,又称宿住随念智证通、宿住智通、知宿命通等,谓无碍自在地悉知自他宿世的各种生存状态的作用。

漏尽通,又称漏尽智证通等,谓断尽诸漏,更不复堕三界的作用。

在六种神通中,前五种神通的一部分能力,凡夫也能通过修习禅定获得,但宿命通只有佛陀、阿罗汉、缘觉等证果圣者能够获得,而佛陀所获最为圆满,因为其还能断除习气。按照佛典,佛陀正是在这些能力的辅助下,不仅于人道普度众生,而且遍行于三界五趣,随缘方便地度化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