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起居与长寿

老子:顺应自然,何病能生

《素问·四气调神篇》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宋代养生学家陈直所著的《养生奉亲书》提出,若“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

老子是先秦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也是道家创始人。《史记》中记载:老子曾做过周朝王室的守藏室之吏,征集、保管和整理周王朝及诸侯典籍。曾收孔子做学生,享年160余岁,一说200余岁。不论此说是否属实,但老子的长寿是无可怀疑的。老子的养生观点与主张,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顺应自然,恬淡寡欲。

顺应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息息相通,顺应自然之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则何病能生?又何患不寿?老子认为自然界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体必须与自然规律相适应,才能生长。不然,逆自然规律而动,则会生病折寿。这种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养生观,对我国中医学的养生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黄帝内经》中便是吸收了老子的这一养生主张的。

人们早已注意到自然因素与人类健康长寿和疾病的关系,认识到气候变化、昼夜更迭、地理环境可影响人的健康。祖国医学认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为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一切生命有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必然会发生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相应变化。为此提出了顺应四时的养生保健原则,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谓春夏养阳,是说春夏季气候温暖,人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界提供的天然养分(阳气)来促进人体本身阳气的生长。秋冬养阴,是指秋冬季气候寒冷,人应及时避寒取暖,使人身阳气免遭寒冷气候的伤害,阳气固密,阴精就能内守而充实。

具体来说,春天为万物生长发育的季节,自然界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老年人早睡早起,到户外尽情地散步、锻炼,适时也要到郊外花多木茂之地游赏。另外,春天气候变化无常,寒暑不一,老年人衣着不可乍薄,总以保暖为宜。夏天及长夏,气候多暑热夹湿,中医认为这是万物生长旺盛时期,昼长夜短,人们同样要早起,调理自己的情绪,尽量少发怒,切勿因热而贪凉饮冷、睡于户外。夏天虽气候炎热但心尤要宁静,方是上策。秋天气候干燥,秋风渐起,并成秋风扫落叶之势。宋代养生家陈直指出:“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动多伤感。若颜色不悦,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老年人秋天特别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能因秋气的萧杀而触景生情,以劳心伤神。冬天气候寒冷,宇宙万物都处于收藏陷匿阶段。老年人大多年事已高,阳气不足,抵抗力低下,应少到寒冷的户外活动,及时防寒取暖,使人身阳气免受寒冷的侵袭,阴精才能潜藏于内,以达“阴平阳秘”,才能祛病延年。

生活环境、地理区域不同,则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也不一样。如寒湿之地,多使人患风湿、痹病之类的病;寒冷地区,多使人卫表固密;干燥之地的人,常患干燥症,等等。有条件的老年人应当选择优雅的环境生活,适时到农村、海滨疗养,这样有℃于长寿。古代养生家十分注意居住环境的选择,如唐代孙思邈,在晚年时选择山清水秀之地植树、种花、造屋,在那里养老,结果活了100多岁。现实生活中,农村长寿老人比城市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农村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是老年人养生长寿的重要因素。

韩者香:十二月养生法

《四季养生》:“根据一年四季十二月天地阴阳之气的具体变化,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调适自己的活动,使之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协调一致。”

韩者香,浙江省绍兴市百岁女寿星,精神矍铄,十分健谈,最惊人的是老人的记忆力很强,且眼睛不花。她小时候上过7年私塾,故有读书的爱好。老人之所以长寿,全赖一套独特又科学的养生方法,这就是十二月养生法。老人对此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

除顺季节养生外,古人还提出了十二月养生法。按《四时纂要》的观点,十二月养生法强调天人相应,重在戒人律己忌粗讳疏,以适应自然。

1.孟春正月。这时气候虽冷,但开始转暖,草木即将萌发,自然界充满生机,有利于人体肝的生理活动。但气候尚冷,老年人尤宜注意保暖。到“立春”这天,宜服蔓青汁,以预防春季传染病。

2.仲春二月。老年人不可骤然脱掉棉衣,应随气候冷暖而适当增减衣服。此时肝气旺盛,老年人易动怒,要注意情绪神志的调整,随时保持心平气和,不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升腾太过,易患眩晕、中风之病。可用枸杞煎水擦身洗面,使皮肤光泽不老。

3.季春三月。草木欣欣向荣,应早卧早起,练功习拳。此时天气开始变热,切不可练得大汗淋漓。老人津液本亏,大汗反会伤身。清明可采大蓼,以预防肠道病的发生。谷雨日采茶备用,老人饮茶不但可以解热止渴,还可防病延年。4.孟夏四月。天气已热,植物茂盛,大地一片翠绿。这样的气候环境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老年人要注意衣薄被单。若感冒不可轻用发汗之药,汗出过多会损伤心血。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本月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酒,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能防止心病发生。情志宜开朗畅怀,安闲自在,切忌暴怒伤心。

5.仲夏五月。气候炎热,禾苗茁壮,果实青青。老年人不要贪凉而露天睡卧,不要大汗而裸体吹风,不要吃鸡肉、羊肉等生火助热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心情宜恬静,所谓“心静自然凉”。

6.季夏六月。炎暑季节,暑气逼人,宜避暑纳凉,居通风空敞之处,水亭林荫之中。但切忌将身浸入冷水。老年人更不宜卧霜月星下,宜净心调息,常觉冰雪在心,自然浑身清爽。“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老年人不宜吃冰水、雪糕,更忌肥腻食物;老人肠胃虚弱,最易受伤,而且常是内寒外热,所以高龄老人夏天反倒宜服温和平补的“金匮肾气丸”;口渴可用乌梅泡开水当茶饮,祛暑解渴。

7.孟秋七月。收成季节,田野一片金黄。早起早卧,练功舞剑预防脾病。本月昼热夜凉,温差较大,雨水多、湿热重,老年人多不思食,宜吃荷叶粥,芳香化湿,开胃健脾。立秋日可吞服赤小豆14粒,预防痢疾。

8.仲秋八月。气候转凉,暑气全消,人觉清爽。“一场秋雨一场凉”。老年人应及时增添衣服,防止秋凉感冒。仲秋当心冷风来。冷风来时,有哮喘病的老人常在此时发作,应练呼吸气功,增强肺气,减少发作。

9.季秋九月。重阳佳节,秋高气爽,此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年人可在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观景,赏菊咏诗,畅舒情怀;切不可见秋风落叶,产生垂慕之感,应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慨。宜饮菊花酒,使人长寿无病。秋天气候干燥,老年人多血枯津燥,宜服蜂蜜、芝麻以养血润燥。

10.孟冬十月。北风吹来,天气变冷,霜降大地,草木凋零,虫鸟伏藏。老年人宜着棉衣以御风寒。早卧晚起,必待阳光。老人阳气本弱,可在阳光下打太极拳,练八段锦。另外,冬天更宜“清心寡欲”,节制性生活,以保护肾精。立冬之日可采槐子,每服21粒,能补肾明目,乌发延龄。

11.仲冬冬月。水冰地坼,大雪封山,鸟兽绝迹。老人怕冷,须避寒就温,宜毛衣贴身,棉软着体。手脚易冻,尤宜保暖。但炉火不宜太旺,室内不宜太热,更不可闭户燃炉而卧,防中毒气。冬至日可吃当归炖牛肉,或饮狗肉汤等药膳。借自然界阳气萌动,以补人体阳气,增强御寒阳病之能力。

12.季冬腊月。此时可采集蜡梅花十数朵泡开水,当茶饮,能防治咽喉肿痛。高龄老人骨弱肌薄,极易外感风寒,早起可服人参黄芪酒一小杯,防风御寒,免患感冒;但又恐老人内热伏藏,晚宜服杞菊地黄丸或清水化痰丸,清降痰火。勤练养生功,迎接朝气蓬勃的春天。

巴甫洛夫:生活严格遵循“时间顺序表”

《健康生活》曾报道说:“人们正寻觅延长人类寿命更有效的途径,其中适应人体内部规律的生物学延寿法——生物钟养生法便是科学家们的注意点之一。科学研究认为,人体内确有一只钟,控制着人体生理机能,如觉醒与睡眠,血压升与降、体温高与低、疾病与健康等生理活动的运行规律。”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甫洛夫,107岁去世,他的健康长寿之道是恪守科学严格的作息制度,坚持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合理的饮食营养。

巴甫洛夫每天的起居、饮食、工作、运动和体力劳动,都严格遵循“时间顺序表”。7时起床做操,8时早餐,9时进实验室,12时午餐。饭后闭目养神,13时30分开始工作,18时晚餐,饭后稍作休息就从事体育活动和劳动,22时30分睡觉。这一制度坚持50年不变。

巴甫洛夫善于工作而又善于休息,他在休息时,严格要求自己完全不去想工作,以提高休息效果。每到假日,他便将那些紧张的手术实验和浩如烟海的资料忘得一干二净,总是尽情地玩。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适应于人体内部生物规律的养生方法,即生物钟养生法。人体内部的生物变化是有节律的,人的活动如果能遵循这个生物节律,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利,而且可以预防许多疾病。归结起来,人体生物钟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

1.可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大脑皮质是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指挥、调节器官,它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条件反射。若长期定时地从事各项活动,就可以形成良性的条件反射。在生理学上称之为“动力定型”。

2.通过生物钟掌握疾病的发作规律,有利于采取防范措施。美国加州斯旺普司医学研究基金会的梅丽尔·朱勒博士的研究表明,上午6—10时是局部缺血型心脏病、癌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许多疾病的第一发病高峰期,而下午4—8时是心脏病第二发病高峰期。有以上疾病的人,对这两时间要保持高度警惕,或进行预防性投药。

3.利用生物钟规律安排打针吃药时间,既可提高疗效,又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心脏病人,既然在上午6~8时容易发生疾病,故在早晨8时服用心绞痛药物最有效。至于体育锻炼,则安排在下午4时之前,以避开心脏病的高发时间段。

4.利用生物钟进行保健,如上午8时左右肝脏毒素最少,此时饮酒最易受害。下午4—6时心律和脉搏随运动带来的变化,故为锻炼的最佳时间。由于大多数人中心睡眠时间为12时到凌晨2点,故睡觉时间不得迟于10时,以保证睡眠质量。

如何利用生物钟达到养生的目的呢?专家们提出以下几点。

其一生活要有规律。每天按时起居,按时工作,能使人精力充沛;每天定时进餐,定时大便等,以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

其二排除对生物钟的干扰。保养生物钟,是指消除那些干扰、破坏生物钟正常运转的因素。比如,当人生气时,会出现心跳、呼吸加快,忧伤时会造成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等。这些都严重地妨碍了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所以应尽量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

其三提高应付工作和生活中不测事件的应变能力。

马金莲: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一段有关起居养生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抱朴子内篇·极言》讲:“是以摄生者,医人起有四时之早晚。吾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闭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

家住武汉音乐学院家属区的马金莲老人,出生于1898年10月13日,虽说是位百余岁的超高寿星,但怎么看也只像80多岁。老人不胖,看起来特别硬朗,坐在椅子上,也不像一般的老人那样倚着靠着,而是精神饱满地坐着。

和她住在一起的五儿子陈清锁说,老母亲没有什么娱乐爱好,所以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上一般6时多起床,起床后就自己扳扳腿,活动活动筋骨;晚上7时多就要上床睡觉,很有规律。睡觉时也没有起夜的习惯。中午,马婆婆没有午睡的习惯,天气好的时候,就爱坐在外面晒太阳,偶尔倦了,就靠在椅子上小睡一会儿,时间大约是半个小时。

母亲还很爱干净,勤于洗头洗澡。天热时天天都要洗,天冷了隔几天就洗一次。夏天用温水洗,冬天就用热水洗。另外,马婆婆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尽管家里经济条件还比较好,但老人也没有刻意去吃什么保健品。

陈清锁强调说,母亲的长寿与良好的生活起居是分不开的,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使老人的生活质量较高。

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习惯,建立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以保证身心健康,延年℃寿的方法,谓之生活起居养生法,又称起居调摄法。

现代医学认为,有规律的生活对健康长寿有着重要的作用。规律的作息习惯可在大脑神经中枢建立各种条件反射,不断巩固而形成固定的“动力定型”。从而能使人的生理活动有张有弛,保持良好的节律,过着有节律而规则的生活。现代兴起的“生物钟学说”与“时间生物学”都认为有规律的生活与人类的健康长寿有关。大量的调查资料也表明,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大多数生活都很有规律,即按自己的生物钟运转而作息。城市里的长寿老人多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农村里的则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的长寿充分说明了有规律的生活对健康长寿的重要。

生活有规律,严格遵循作息制度,完全按照昼夜节律行事,人体内的生物钟全然与昼夜节律合拍,一切活动顺应大自然,就会延缓衰老,那么人就会长寿。

朱宝吓:睡眠是健康的第一要素

清代医家李渔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胃,睡能坚骨强筋。”

研究生物节奏的专家托马斯·威尔说:“多睡一小时,你得到的不只是工作时更加充沛的精力,还可能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113岁的朱宝吓老人,是莆田市平海镇嵌头渔村人,一生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民国的战乱、新中国的诞生和改革开放。

朱宝吓老人17岁结婚,相继生了7个儿子。丈夫在“文革”时期过世,她的7个儿子中除三儿子已经过世外,其他6个都健在。虽然人间沧桑在朱宝吓老人的脸上刻满深深的皱纹,可老人依然神清气爽、耳聪目明、手脚麻利。

老人的四儿子说,母亲如今还耳聪目明,很少感冒,戴着250度的老花镜还能穿针。在谈到老人的生活习惯时,他介绍说,母亲的生活起居非常有规律,每天保证有七八个小时的睡眠。母亲认为睡眠是健康的第一要素,这恐怕就是老人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不仅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老年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并不多,每晚五六小时就可以了。但实践证明,这并不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当人体步入老年期以后,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体内物质消耗增多,合成减少,体力和免疫力大大下降,容易感到疲劳和易遭受疾病侵袭。在这种情况下,如想减缓这些情况的发生,人体就必须保障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除病延年的作用。高质量的睡眠,对身体有以下几大好处。

1.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睡眠过程中人体合成并制造能量物质,以供机体应用。

2.保护大脑,恢复体力。在睡眠状态下大脑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储存,提高脑细胞活力。

3.增强机体免疫力,康复机体。有效的睡眠可使体内各种免疫物质的分泌量增加,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能抵御病魔的侵袭。同时,睡眠还可以使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自我康复加快,利于疾病恢复。

4.延缓衰老,促进长寿。睡眠使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延缓器官老化,促进长寿。

5.保持人的心理健康。因为短时间的睡眠不佳就会出现注意力涣散,而长时间的睡眠不佳就会造成思维逻辑能力的改变,因此,睡眠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

为了得到充足、深沉、酣甜的睡眠,解除一天的疲劳和改善脑力,老年人睡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临睡前半小时,应停止工作学习、看电视。最好起身到庭院里,或在居室内活动一下,做一做体操、练一练太极拳等,不要过于用力,应自然、放松,使心身得以平静,为即将入睡打下基础。

二是睡前用温开水泡脚,同时用手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发热为止。这样,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末梢神经兴奋,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有条件者可洗温水澡,可因全身血管扩张造成头部相对贫血而易入睡。

三是上床前应排净小便,上床后再静坐片刻,心定神安,则容易进入甜蜜梦乡。睡眠提倡“卧如弓”,最好采取侧卧位。仰卧入眠者,双手不可放置左胸前,亦不可压在身下。

王兴训:顺应四时规律安排睡眠

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是以善摄生者,卧起自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春欲晏卧早起,夏及秋欲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而晏起,皆℃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欲晏起,莫在日出后。”

王兴训,江苏沛县人,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2月出生于贫寒家庭。老寿星在进入百岁之后,仍腰不弯,背不驼,体魄强健,耳聪目明,说话清楚洪亮,步伐稳健有力。

当人问起王兴训的长寿奥秘时,他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的一生也要讲动静结合。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睡在床上,睡眠在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规律的、保质保量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因此,王老对睡眠是非常讲究,顺应四时规律安排睡眠。晚春和夏季晚睡早起,秋季早睡早起,冬季天寒地冻早睡晚起。晚春和夏季养成和坚持午睡习惯。他还认为睡眠的姿势很重要,他从小就养成了侧卧姿势的习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睡如弓”。以这种睡眠姿势容易保养元气,而元气乃是人生之本。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物钟应当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健康的睡眠,不仅有赖于正常的作息规律,而且还要顺应四季变化,适应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

春季:春季3个月,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人们应该入夜即睡觉,早一些起床,到庭院中散散步,披开头发,舒展形体,使情志活泼,充满生机。

夏季:夏季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人们应该晚些睡觉,早些起床,应该精神愉快,不要发怒,使体内阳气能够向外舒发,这就是适应夏天的调养。

秋季:秋季要早睡早起,像雄鸡一样,天黑就睡,天亮就起,使意志安逸宁静,来缓和秋天肃杀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不让意志外驰,使肺气保持清静。如果违反了,就要损伤肺气,到冬天容易生泻泄病。

冬季: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们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些睡觉,晚些起床;最好等到日出再起,使意志好像埋伏般的安静,避严寒,保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否则就要损伤肾气,到来年夏天,就要发生痿厥之病。

漆元鑫:早晨醒后宜赖床5分钟

明代养生学家吕坤曾经告诫人们:“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提出了从容养生的观念。

百岁老人漆元鑫,家住四川省成都市一家钢管厂的宿舍楼内。在老人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张全家福,全家福上有40多人。

35岁以前,漆元鑫身处动荡的重庆,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在动荡岁月里,漆老的发妻走了,带着亡妻留下的两个孩子,生活越加辛苦。直到遇见现在的妻子李顺英,漆老才算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安定生活。再后来,漆老进入了重庆特钢厂工作,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对于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漆元鑫老人始终怀着感恩的心。

虽已年过百岁,漆元鑫老人却还像70岁左右的样子,且面色红润、口齿清晰。据老人的儿媳介绍,每天老人虽然早上6时就醒了,却并不着急起床,而是在床上从头到脚进行自我按摩,赖上5分钟后才起。老人下午会跟家人打打牌,偶尔还出去逛逛街,还一直坚持每天睡一个小时的午觉。

清晨,是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而最危险的时刻恰是刚刚睡醒的一刹那。

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各项生理机能都维持着“低速运转”,这时人体新陈代谢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变缓,部分血液郁积于四肢。早晨一觉醒来后,呼吸、心跳、血压、肌张力等在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的一瞬间,即要迅速恢复“正常运转”,此时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由于经过一夜时间的体内代谢,尿液和不显性失水会丢失体内水分,以致血液变稠,血流变缓,循环阻力加大,心脑供血不足。所以,醒后如果立即下床活动,对本来已经负担过重的心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最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造成意外死亡。而赖床则有助于生物钟的运转。医学界研究表明,人体生物钟的运转与光线有密切的关系。在人们睁眼活动时与闭眼睛睡觉时是有区别的。生物钟被光线所调节,所以几分钟的赖床是理想的交替过程,而且赖床可减少突发病的发生。

因此,早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不是仓促起身穿衣,而是赖床5分钟,取仰卧位,进行心前区和头部的自我按摩,做深呼吸、舒展腰身和四肢,然后慢慢坐起,从容不迫地穿衣,再缓缓地下床,使刚从睡梦中醒来的身体功能逐步适应日常活动。因为身体由平躺着到站立,由静止到运动,由一般运动到剧烈运动,都需要有一个“换挡”和“加油门”的过程。这一点,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刘海粟:打盹儿有℃于人体健康

《新民晚报》报道说:“如果人们不及时补充睡眠,疲劳就得不到消除,精力就得不到较好恢复,工作和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对健康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盹儿与午睡一样是对夜间睡眠不足的补充,也是人体快速‘充电’的好办法。”

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自小酷爱书画,聪明好学。14岁进背景画传习所学习绘画,17岁时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并亲自担任校长。1918年,22岁的刘海粟到北京大学讲学,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称誉。后来,他赴日、法、意、德、英、瑞士等国考察访问,在所在国举行画展,由此而震动了西方画坛,被誉为“中国文艺复兴大师”。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木家协会顾问、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等。一生著有《画学真诠》《海粟画语》和《黄山读艺录》等。1994年作古,享年100岁。

饭后打盹儿是刘大师的生活习惯之一。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熬夜,逢到饭后,每感倦意,不去室外散步,而是午睡或打盹儿。步入晚年后,饭后打盹,更是必不可少。他生活很有规律,一般早起看书创作,早餐后躺在沙发上打盹儿休息一会儿,中餐前挥笔阅读,中餐后午睡,3点钟后会客、聊天,晚餐后看电视,听新闻,10点左右睡觉休息。

不少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除了晚上睡眠外,白天还总爱闭目养神,甚至打起盹儿来,十几分钟过后,又自动醒来,这时显得很有精神。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白天和晚上9点左右。人每晚的睡眠时间,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减少。通常少年儿童能睡9—10个小时,青年需睡9个小时,而老年人晚上只能睡6个小时左右。因此,老年人就不得不采取白天打盹儿或小睡片刻的方法,弥补晚间睡眠之不足,这也正是老年人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缓和焦虑、促进食欲、重新获得精力和体力的一种特有的休息方式。

有些研究睡眠的学者认为,小睡片刻或者打盹儿有℃人体健康,是健康人用来满足正常生理需要的一种方法,犹如给身体充电。老年人一般白天打盹儿2—3次,每次10—15分钟,中午再小睡半小时左右,是合乎老年人生理需要的,有利于健康。如果老年人能够学会适时地打盹儿,对养生和长寿是十分有℃的。

当然,老人坐着打盹儿,醒来后,会感到全身疲劳,头晕,腿软,耳鸣,视物模糊,如果马上站立行走,极易跌倒,发生意外。如果白天有睡意时,应上床休息或找合适的地方躺下,这样才符合老人的生理需求,有℃身体健康。但白天打盹儿的次数不宜多,时间也不宜太长,一般白天打盹儿2—3次,每次10—15分钟,有利于健康。

张素坤:中午必须休息

医学专家说:午睡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条件。

祖国医学认为,“睡、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

“我太高兴了!”106岁的张素坤老人说道。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四区老人67岁的儿子家,五代同堂的张素坤庆祝自己第一百零六个生日,她的儿子、孙媳、孙女和曾孙等50余位晚辈给她点燃了生日蜡烛,并给她磕头拜寿。

老寿星白皙的脸上,戴着一副水晶片眼镜,梳着整齐的短发,上身穿着紫色花纹的短袖衫。老人还拉着记者的手,脸上露出笑容。

她的小儿子周儒俭说,一个月前,老人就在盘算着自己的生日。生日那天早6时,老人就起床梳洗,用时40多分钟。老人目前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清晰。四代子孙每个人的名字她都记得十分清楚。

老人的孙女周淑芳说,奶奶吃饭从不挑食,平时每天只吃两顿饭。奶奶爱午睡,每天中午11时,她必须休息。

周淑芳称,奶奶身体十分硬朗,2000年她百岁时,曾独自登上八达岭长城的第三个烽火台。2002年时,她由于下床时不小心,摔伤胯骨。可惜!她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灵便走动,但此后每天看电视则成了她的新爱好。

老年人每天需要的实际睡眠时间比中、青年人要相对少些,但是精力恢复得较慢。根据这一特点,老年人在安排起居作息时间的时候,就应该在白天增加静坐、按摩功(气功)、午睡等休息方式。午睡是白天最好的休息方式,可防止过度疲劳,有利于身心健康。根据医学研究,人的精力在早晨起床后到上午10时左右最为充沛,以后逐渐下降。午睡后,精力又开始回升,就像充过电。

所以,老年人必须要睡好“子午觉”。“子”指子时(23时到1时),“午”指午时(11时到13时)。这两个时辰内睡好,对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有事半功倍之效。这个提法也恰好同人体生物钟运行规律相吻合。

午睡也得讲科学,应注意以下六忌。

一忌午睡时间过长。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内,否则醒来会很不舒服。午睡时间太长还会搅乱生物时钟,影响到晚上睡觉的规律。

二忌饭后倒床就睡。因为这样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容易使人腹胀不舒服,时间长了会闹胃病。

三忌贪凉躺地睡。睡在凉地上,潮湿气会趁机侵犯人体,诱发关节炎,还易长疖肿等皮肤病。

四忌睡前饮用刺激性饮料。浓茶、咖啡使人大脑兴奋,膀胱满胀,影响入睡。

五忌入睡后吹电风扇。入睡后人体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毛孔张大,再让电风扇吹,容易伤风感冒或腹痛、腹泻。

六忌起床就参加剧烈运动。因为刚刚睡醒,血液循环还未回到正常运动水平,心脑供血不足,容易使人头晕、胸闷、气促,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舒均和:睡硬板床睡出了好身板

《健康环保》一书中曾说:“要保证睡眠健康、舒适,应该选购一个卫生、舒适、美观、耐用的床垫。”

舒均和,115岁,湖南省袁家乡人。他是个饱经风霜的农民,一生中做过长工、石匠、木匠和瓦工。儿孙们劝他好好休息,安度晚年,可他一天也闲不住,不是上山捡柴,就是下地浇菜,有时还兴致勃勃地打着赤脚下河捞鱼虾。有人问他有何健身之术,他说:“我一年365天,天天做功夫;一日三餐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硬板床;不喝酒、不吸烟。阎王老子捎信来,说我在世还有七八年。”

如今,不少家庭购置了各类软垫弹簧床或沙发床。可是,您知道吗?这样的床对人的健康十分不利,尤其是那些身患脊柱疾病的人。

不知您可有这样的体会,睡这种床一觉醒来,常感到腰酸背痛腿麻,甚至全身都不舒服。如果您患有脊柱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滑脱症等,睡这样的床,不但可使病情加重,甚至能导致旧病复发。因为这些床柔软,容易变形,人睡在上面,无论是仰卧还是侧卧,都会使受压的部位下沉,造成脊柱的弯曲或扭转,使人体正常的脊柱曲度改变,相关的肌肉、韧带张力过大,得不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从而出现上述腰酸腿痛的感觉。时间久了,还会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加快肌肉劳损和脊柱骨骼的退行性变,并对某些脊柱疾病带来影响,使病情加重或造成脊柱畸形。

对老年人来说,什么样的床最为理想呢?

以床面柔软舒适,有利于肌肉的放松和解除疲劳,使全身得到休息,但又不过度改变脊柱的生理曲度的床最为理想。在硬板床上加用一个5—10厘米厚的软垫即可达到以上要求,可集硬板床和沙发弹簧床二者的优点于一体,是比较理想的睡床。

如果想买席梦思床垫,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重而定。席梦思床垫可根据其内部弹簧的粗硬程度分为三种:普通型、加强型、超硬加强型。一般体重不超过60千克的人应买普通型;体重在65千克以上者应买加强型;体重在90千克以上者应买超硬加强型。当然,过硬的床垫也同样不利于脊柱的放松,容易压迫承重部分,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褥疮。

李德才:只有枕头好才会睡得好

《老老恒言·枕》里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凡枕坚实不用。”“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滞于一处。”

103岁的老寿星李德才是辽宁省黑山县四家子镇十七户村人。生于1901年,整整跨越了一个世纪,目前又沐浴在21世纪的阳光下,生活得很幸福。虽说已达到百岁之龄,却仍然精神矍铄,鹤发童颜,步履矫健,还能干些杂活。

老人生活非常简朴。老人从小受过苦,而且一直生活在农村,这种环境使他养成了生活俭朴的习惯。烟和酒与他无缘,饮食也是以素食为主,逢年过节才吃点鱼肉。老人的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总是乐意与家里人吃一样的饭菜。他的牙齿很好,不论吃什么都吃得很香甜。

老人在生活上唯一的特点就是对睡觉非常重视,每晚10时准时就寝,早晨6时生物钟必然催醒。在床具的选择上唯独对枕头比较考究,老人认为头为人之首,只有枕头好才会睡得好,只有睡得好,身体才会健康。

枕头是我们睡觉时最亲密的伙伴了,但是这个亲密伙伴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为此,专家提出,要想拥有健康睡眠,最好先要检查一下你的枕头合不合适。

高枕容易引起颈椎病。古人云,高枕无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对睡眠和健康皆不利。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松弛、骨质增生情况,宜选择能维护颈椎正常功能的枕头才行。老年人选用的枕头过高,则颈部姿势会不合适,一侧颈肌牵拉过紧,容易引起落枕,导致颈部酸痛,不能转动。长期使用过高的枕头,会影响颈椎的生理弯曲度。例如仰卧时,颈部处于过度前屈位,会使颈椎变形,出现肩酸背痛、头痛头晕、手指麻木等颈椎病或脑供血不足的现象。

高枕不好,用低枕或干脆不用枕头是不是就好呢?其实,枕头过低或不用枕头同样不利于健康。有的人患了颈椎病后认为不用枕头就能利于康复,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不垫枕头,人仰卧时过分后仰,易张口呼吸,进而产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和打呼噜现象。如果侧卧不垫枕头,一边的颈部肌肉也会由于过分伸拉、疲劳而导致痉挛、疼痛,出现落枕。

枕头过低还会使得供血不太均衡,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肿胀,而鼻黏膜很敏感,一肿胀便会影响呼吸。如果颈部与肩部在一觉醒来后出现酸痛的现象,那也就可能是枕头太低或不用枕头造成的。

那么,枕头究竟该多高才合适呢?我国古代医书里曾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也就是说,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即仰卧时枕高一拳,侧卧时枕高一拳半。一般来说枕高以10—15厘米为宜,宽度应在25—30厘米,长度为55—60厘米。这样的枕头高度在侧卧时,颈椎处在正中位置。仰卧时,头略向前,保持颈椎弧度,颈部肌肉得到放松。

除了枕头的高度以外,枕头的硬度也要注意。过硬的枕头,与头的接触面积小,压强增大,头皮不舒服;反之,枕头太软,难以保持一定的高度,颈肌易疲劳,也不利于睡眠,并且头陷其间,影响血液循环。因此枕头应选稍柔软些,又不失一定硬度的。

刘谅英:洗热水澡胜过吃补药

《中医百科》中说:“沐浴法自古一直被人们习用,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沐浴法不仅是一种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的常用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法。”

在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梧桐村,有一位叫刘谅英的百岁老人,她虽然头发斑白,但却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生活仍能自理。

目前,刘谅英老人和年逾花甲的小儿子住在一起。在生活上,最奇特的是,老人喜爱洗热水澡,不论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从她年轻时候开始,天天要洗热水澡。要是夏天,一天最少洗两次,而且水温要很高才行,小澡堂里总是热气腾腾,她常常对人说;“夏天洗上热水澡,更能清热消暑;冬天洗上热水澡,每天胜过吃补药。”

刘谅英老人能长命百岁,与晚辈对她的孝敬有着密切关系。为了让老人吃好睡好,晚辈将其所需要的各类食物、煤炭、衣服、棉被等都安排得妥妥帖帖,从不让老人操心。在外面工作的孙儿孙女,经常打电话回家向老奶奶请安,要是回家探亲,他们都要给老奶奶买回糖果和礼品,亲手交给老奶奶,让老人家安享晚年。

洗澡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极普通又重要的事情。无论何种形式的洗澡,对老年人来说都是有℃处的。清洁皮肤不用说了,更主要的是,洗澡同时也是一种运动。穿脱衣服、洗浴擦身、热水浸泡、淋冲撩泼,无不是一种轻微的活动,锻炼了老年人的腿脚和腰板。对不参加劳动的老人来说,无疑是增加活动的机会。

温热的浴池,轻柔地搓接,特别对老人的皮肤有℃。因为机体开始衰老,血液循环减弱,洗澡会使全身皮肤因接触热水而促进周围的血液循环,轻度增加心排出量,也就使心肌得到一定的锻炼。外周血液循环的增快,不但促进了新陈代谢,还使皮肤本身得到更多的养料,从而减缓皮肤的衰老速度。新陈代谢的旺盛,将对内脏器官产生良好的影响,例如会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功能,睡眠香甜,头脑爽利。这样看,洗澡对老年人的健康是有利的。

但是,如患有心血管等疾病,洗澡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在浴池内发生意外。所以,中老年人洗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洗澡要选择适当时间。饭前、饭后都不宜到浴池洗澡,前者容易发生低血糖,使人周身无力、头晕、恶心、心慌等,后者会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又可增加心脏负担,一般选择饭后1~2小时洗澡为宜。

2.洗澡宜用温水。有些人喜欢用很烫的热水泡澡且时间较长,这样会使表皮毛细血管扩张,心脏、大脑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出现“晕池”现象。所以,水的温度不宜过高,以35℃—40℃为宜。

3.洗澡时间不宜太长。在公共浴池洗澡,入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浴后要适当地躺卧休息,不要立即出门,防止受凉感冒。

4.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擦皮肤。如果过度搓擦,会损伤皮肤的自然防护功能,招致细菌从皮肤的微小破损处侵入体内,从而引起炎症。

5.宜加强空气流通。浴室中空气质量本来就差,洗浴时又有很多水汽,所以就要开窗通风,防止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心胸憋闷和引发心脏病。

6.防滑倒。因浴盆内和浴室地面上常积有肥皂污水,容易使人滑倒。轻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擦裂伤,重者可导致骨折或颅脑等损伤,特别是头后枕部着地所造成的脑干损伤,常可危及生命安全。中老年人从浴盆里站起时,务必注意抓好浴盆边缘或其上的把手,或扶住墙壁缓慢站起为宜。从浴盆里出来时,最好在铺有浴巾或防滑垫的浴室地上走动较为安全。

对于一些老年人在浴室出现不适的急救措施。

1.出现头晕目眩、心胸憋闷、呼吸不畅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在水池中休息片刻,饮用一杯清茶或糖水,这样会使症状减轻、消失。

2.对于心脏病人,陪同人员要准备一些急救药,出现不适时服用。

3.洗浴时出现昏迷,应将病人平放在通风良好处,头略放低,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对人中、合谷等部位进行刺激,如若病人还不苏醒,就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池尚开:常泡温泉体安康

北魏元茛在《温泉颂》碑文中先赞温泉为“自然之经方,天地方元医”。

东汉张衡在《温泉赋》中曾提到:“有病厉兮,温泉泊焉。”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道:“温泉主治诸风温、盘骨挛缩及肌皮顽疥,手足不遂。”

池尚开老人是福州市人,生于1901年,做了大半辈子的理发师的工作。老人给人的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在百岁寿星中很难见到像池老这样发福的,微胖的身躯,红润的脸庞,谁也不会相信他是位百岁老寿星。

池尚开老人由于年轻时在美军驻马尾军营理发,生活待遇较好,除了维持家庭生活还有些许余裕,因而他有条件去泡温泉,一来二去就养成了泡温泉的习惯。闲暇时一泡就是半天,觉得浑身松利,美不胜收。泡温泉这个习惯几十年不改,直到现在老人至少每周也要泡一次温泉。温泉中含有多种对人身体有℃的矿物质,长期在这种温泉中泡洗身体,持之以恒地洗浴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所需的养分,有℃于健康。

洗浴温泉是中医康复诊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疗法。温泉水性温热而富含多种元素,浴之不仅可以温经通络、畅达气血、祛寒舒筋,而且可以“治疥癣,疗疮毒”,达到消除疲劳、强身健体、令人精神焕发的目的。在古代,温泉浴素有“神仙水”“美人汤”之美名。日本将温泉浴发扬光大,发展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泡汤文化及温泉理疗,称之为“汤治文化”。

泡温泉主要从温度、水的浮力、水的压力以及化学刺激几个方面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1.温度的刺激作用。因温泉的温度不同,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水温在30℃—40℃时,可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对轻度冠心病、早期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慢性炎症、关节疾病及皮肤病等有治疗效果。水温在低于34℃时,可以反射性地提高交感神经兴奋度,经常洗浴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应激适应能力,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水温在34℃—37℃时,对大脑皮质有抑制作用,可以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头痛、失眠、神经官能症及脑血管后遗症等有一定疗效。

2.水的浮力作用。温泉的矿物度越高,比重就越大,浸浴时产生的浮力也越大,人体浸浴时所感受到的重量明显减少。由于体重变“轻”,人的运动变得比较容易,故对某些肌肉、关节及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肢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有利。

3.水的压力作用。人在温泉中,全身要承受水的压力作用,人会感觉呼气易,吸气难,这可以加强机体的呼吸运动和气体代谢。此外,这种压力会压迫体表的血管和淋巴管,促使血液向心回流,由此引起体液的再分配。如果人为地使水流加速,产生波浪,则会发挥温泉浴的机械刺激作用,这样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

4.化学刺激作用。这是矿泉浴治疗的特异性作用。在浸浴中,有些矿物质成分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有的虽不能经皮肤吸收,但却能附着在皮肤上对神经末梢产生作用。还有一些气体成分则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而发挥作用。

泡温泉有以下注意事项。

1.进入温泉之前,要先用小木桶取少量温泉水浇在身上,让身体适应水温后再进入浴池浸泡,这样可避免骤然血压降低和贫血引起的头晕。建议先用手或脚探测泉水温度是否合适,千万不要一下子跳进温泉中。

2.长途旅行后不要马上洗温泉,先要适当休息。空腹时和饭后应避免洗温泉,以免引起贫血和消化不良,空腹有可能引起虚脱。要避免酒后入浴,饮酒后入浴最容易引发心脏或血管系统急症。

3.老人、皮肤干燥或有冬季皮肤发痒问题的人,泡温泉时间不宜太久。在热气袅袅的温泉池里,要记得照顾脸部皮肤,免得脸在高温里蒸得太久。可以用冷毛巾抹抹脸。

4.洗温泉前不要做剧烈运动。运动后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加上温泉的热度作用,对身体并不好;运动后,最好先休息10—20分钟再洗温泉。

5.按摩配合。适当的穴位按摩会加强温泉的保健功效,对一些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6.出浴后要穿好浴衣回房间休息,注意不要着凉,应适当饮水或喝些饮料,以补充损失的水分。

7.如果感觉口干、胸闷,就上池边歇一歇,做些舒展的体操,再喝一些蒸馏水补充水分。有些人喜欢让全身泡得通红,这就尤其需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现象,避免发生危险。

8.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有过敏性皮炎的患者应谨慎泡温泉。即使要泡,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林芝友:每天早上洗冷水浴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对于自然界的各种周期性变化“人亦应之”。

俗话说:“要想身体好,每天冷水澡。”

家住哈尔滨市动力区王兆四道街的林芝友老人,虽年过一百,仍然身体健康、活动灵便、思路清晰。老人说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就是长年坚持冷水浴。

林芝友老人原籍是黑龙江省双城市。木匠出身的他赶过马车、开过小铺,最后在黑龙江木器厂工作至退休。老人一生共有3个子女,现在老人一家已经是五世同堂了。

老人所住的房间宽敞明亮,打扫得也很干净。老人说:“我想自己长寿的秘诀可能是因为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坚持每天早上洗冷水浴的缘故。我也很少得感冒,现在身体还很健康。”

老人的儿媳妇说,因为要洗冷水浴,老人每天早上都要在洗手间里折腾一个多小时。老人虽然这么大年纪了,却是一点也不糊涂,一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连平时用的雪花膏、香皂都是老人自己买的。

冷水浴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它是利用冷水(水温在20℃以下)和身体表面温度之间刺激机体调节体温,同时影响集体血管、神经的功能,达到锻炼的作用。冷水浴包括:冷水擦身、冷水淋浴、冷水浸身。其保健作用被现代医学形象地称为“血管体操”。经实践验证,冷水浴对人体有以下作用。

1.冷水浴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当身体受到冷水刺激时,皮肤表层的血管会急剧收缩,大量血液流向身体内部器官,使内脏血液增加。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又会很快扩张,大量血液又流向体表,使皮肤变红。血管一缩一张会使其弹性增加。所以有人称冷水浴为“血管体操”。实践证明,冷水浴有助于防止高血压,使物质代谢正常,减少脂肪堆积和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防止动脉硬化。

2.冷水浴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冷水浴是一种强烈的良性刺激,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各系统也随之活跃起来。还可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更多的氧气被送到大脑细胞中,有利于消除大脑疲劳,使精神振奋,情绪饱满。

3.冷水浴能够刺激胃肠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增强,改善消化功能,使人食欲旺盛,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冷水浴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人体经常受冷水刺激,肌肉紧张收缩,迅速作出抵御反应,从而增强人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预防伤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冷水浴的健身效果以“贯穿于一年四季并持之以恒”为最佳。冷水浴应从夏季开始,水温逐渐降低,全年坚持。刚开始时不宜太长,一般2—3分钟即可,以后再延长至10—15分钟,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可根据个人的耐受性自行掌握。

必须说明的是,冷水浴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有些人的皮肤对冷水敏感,遇到冷水就会产生过敏症状,如起疹子、生紫斑等,这类特异体质的人就不能进行冷水浴;此外,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空洞性肺结核、坐骨神经痛以及高热病人都不可进行冷水淋浴。

张光建:每天至少1小时洗脚成“工程”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睡前洗脚,胜吃补药”的说法。

古人认为,洗脚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春天洗脚,升阳固托;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

文坛巨匠苏东坡、陆游等留有“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的诗句。

洗脚洗成了个百岁寿星!都江堰市天马镇建华村的百岁老人张光建老人因为洗脚,还有望赢得一笔收入——都江堰市某大型休闲场所有意请老太太为他们的洗脚中心做广告。

张光建老人一生育有三女一儿,目前她与儿子李进修住在一起。看上去,老太太一头银发,精神矍铄,只是耳朵有点不好使了。

据说,作家林语堂每天晚上要花2个小时洗脚,这在名人中传为美谈。与之相比,这位普通农村老太太大概也毫不逊色。据李进修和妻子叶宗群介绍,老太太每天晚上都要洗一洗脚。那可不是寻常人所理解的洗脚,简直就是一项“工程”。老太太每天晚上洗脚所花的时间最少1个小时,多则2个小时。

李进修说,她洗脚都用温水,慢慢泡,细细搓,水凉了,又换,洗一次脚,至少也要换五六次水。洗脚的时间短了,老太太会觉得不舒服。李进修说,咋也要让老太太把脚洗舒适。

热水泡脚,又称之为“足浴”。民间有“头寒脚暖,四季平安”的说法,说明脚部保暖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认为,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6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足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占全身穴位的1/10。经常进行足浴,使足部的涌泉、太冲、隐白、昆仑等诸多穴位受到热力刺激,就会促进人体血脉流通,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舒通经脉,强身健体,推迟衰老,祛病延年。

现代医学也已证实,“人老脚先老”、“寒从脚下起”、“小看脚一双,头上增层霜”,它们说明了脚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寿命有很大关系。因为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紧相连,同时又密布众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脏”之称。如果经常能够坚持用热水泡洗双脚,并用力揉擦足心,除能祛除污垢、御寒保暖,还能改善睡眠,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以及促进血液循环。

怎样进行足浴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呢?

足浴养生的最佳方法是:先取适量水于脚盆中,水温因人而异,以脚感温热为准,或烫或凉都不好。水深开始以刚覆脚面为宜,先将双脚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或毛巾反复搓揉足背、足心、足趾。为强化效果,可有意识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于足心的涌泉穴等;必要时,还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复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肤发红发热为止。为维持水温,需边搓洗边加热水,最后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后,不要晾干,用干毛巾反复搓揉干净最好。一般来说,每晚一次足浴即可达到养生的目的。当然,也可一天数次或早晚两次。实践表明,晚上临睡前足浴的养生收效最佳,因此,保证每晚足浴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足浴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足浴完毕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睡觉。

不适合足浴的人群:严重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严重血栓患者;心脏病患者;孕妇;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就不适合足浴。

程子林:洗脚后抠脚板100下

《足疗健身祛病歌》中说:“中医观点整体论,人身一体足为根;人到晚年先老脚,树到老来根先竭;人体器官与脏腑,足部均有反射处;诊病防病与治疗,按摩足部见功效;坚持足疗做按摩,延年℃寿好处多。”

程子林老人于1903年出生在黄陂武湖,虽已年过百余,但仍旧耳聪目明。他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除了有点关节炎和白内障外,身体基本健康,生活上亦能够自理。

他的大儿子程立政说,老父亲晚上洗脚有个特点,就是每次洗脚的同时,他还要不停地抠脚板、捏脚指头半个小时。程老抠脚板也是有次数的,他规定了每次都是100下。为什么要100下?程老说也没有什么根据,他以前患有白内障,听一个锻炼的人说,抠脚板有利于白内障好得快,从那时起就开始抠了。程老还说,抠脚板100下,他感觉对视力的恢复也能起到一些作用。程立政插话说,抠脚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父亲睡眠情况非常好,很少有失眠的现象。

抠脚板其实就是足部按摩的一种简单表现形式。足部按摩疗法是通过对人体各脏器在足部相对应的反射区进行手法刺激的一种疗法,所以又被称之为足部反射区健康法。《黄帝内经》中就论述了足部保健养生的理论原则。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足部按摩的方法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为什么对足部反射区进行手法刺激能影响到全身呢?足部按摩对全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血液循环。通过对足部进行手法刺激,使足部的血液循环通畅,可带走在足部积存的代谢产物,运到肾脏处理后排出体外。由于双足处于距心脏最远的一端,双足的血液循环改善,将促使全身的血液循环亦处于良好状态。

2.调节个脏腑器官的功能。对足部的心反射区施加适当的刺激,能改善心脏的功能。使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规则的患者,恢复较正常的心律,比使用药物更为安全可靠。

3.增强内分泌系统。对足部各腺体反射区进行手法刺激,能有效地调节各内分泌腺的功能。由于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能到达人体各个部位,因此可对全身状况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例如,针对足部的垂体反射区进行手法刺激,可增强垂体的功能。

4.提高自我防御能力。对足部的脾反射区及淋巴系统反射区进行手法刺激,可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如对免疫功能低下或变态反应病(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消除紧张状态。几十分钟的足部按摩可使被施术者从紧张的生活节奏或疾病的痛苦煎熬中解脱出来,得到充分的放松休息。

为能达到预期的功效,进行足部反射区按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饭前半小时及饭后1小时内不宜做按摩。

其二治疗时应避开骨骼突起处及外伤部位,以免挤伤骨膜。

其三老年人骨骼脆弱,关节僵硬,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度。

其四心脏病严重者、危重病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止按摩。

其五按摩结束后30分钟内应饮一杯温开水,这样有利于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尚爱池:梳头坚持了几十年

明代《焦氏类林》中写道:冬至子夜时,梳头千二百次,以攒阳气,经岁五脏流通,为“神仙梳头法”。

《摄生消息论》指出:“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自然祛风明目矣。”

《清异录》说:“服饵导引之余,有二事乃养生大要:梳头、洗脚是也。”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

在石家庄的辛集居住着一位年逾百岁的老寿星,她叫尚爱池。与这样的一位老寿星聊天,难免会被问到她长寿的秘诀,每每被问及这个问题时,老人家也是欣然相告。原来老人家有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那就是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自己梳头。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头发也变得越来越稀疏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她梳头的习惯,现在每天起床后依然坚持着,并且一梳的话就是10多分钟,无论起早起晚,老人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这个习惯。虽然头发很少了,但一梳就是十多分钟,这个习惯坚持几十年了。

中医认为,头发与肾、肝、心、脾、肺、脑等脏腑组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头发的乌黑、润泽、柔韧,均标志着气血充足、肾气充盛、大脑健旺、神气充足。所以,我国历代养生家都把梳头护法健脑的养生方法,看着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代研究证实,勤梳头有六大好处。

1.能疏通血脉,有助于脑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并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病的发生。

2.能使头发得到充分的营养,防止脱发和早生华发,有美发作用。

3.能散风、预防感冒,减轻头痛。

4.有明目作用,梳头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能健脑提神、缓解精神紧张、促进睡眠、消除疲劳。

有人做过试验,因思虑过度,而致神经性头痛、失眠、烦躁者,每天用梳子梳头3—5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结果一星期以后,头痛、失眠、烦躁自行消失。

6.有利于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协调功能,延年℃寿。

梳头养生,重在坚持,日久方能见效,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同时也应注意梳头方法的正确性。

正确的梳头方法是: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梳头数十次或数百次后,再把头发整理、梳至平整光滑为止。所用头梳宜取木质如桃木或用牛角等天然材料制成,梳齿易圆滑。梳头时间一般取早晚各5分钟,其余闲暇时间亦可,切忌在饱食后梳理,以免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梳头时还可结合手指按摩,即双手十指自然分开,用指腹或指端从额前发际向后发际做环状揉动,然后再由两则向头顶按摩,用力要均匀一致,如此反复数十次,以头皮有微热感为度。

范香秀:洁牙、叩齿保健康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每晨起,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温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齿即牢密。”

《陆地仙经》记载说:“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永无虫牙之患”,意即每天将上下牙齿有意识有规律地互相叩击,就可以达到保护牙齿的目的。

《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

生于1890年的老人范香秀,居住在湖南℃阳市桃花江县苏团村。范香秀五世同堂,全家共有158人,其中60岁以上的15人,80岁以上的7人,因而被称为“长寿之家”。

范香秀一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爱干净、讲卫生。过去尽管生活艰苦,衣衫破旧,房屋简陋,但她仍坚持勤洗衣被、勤洗头发、勤洗身子。

问起范香秀的长寿之道,她的曾孙女介绍说:“祖母早晚都漱口,吃了甜的、咸的东西就马上漱口,还坚持叩齿,上厕所也不例外,为的是保护好牙齿。”

牙齿不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脏器的健康。漱口是口腔保健方法之一。漱口能除去口腔内食物残渣和部分软垢,并能暂时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数量,经常漱口对保持口腔清洁,牙齿健康,对于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漱口的效果与漱口的时间、含漱的力量和次数有关。漱口的时间最好在刚刚进食后,因为这时会有效地把食物残渣从牙齿表面或牙缝里冲洗出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并能减弱细菌的生长繁殖。漱口时应将漱口水含在口内,闭上口,然后鼓动两腮与唇部,使溶液在口腔内能充分与牙齿接触,并利用水力反复地冲洗口腔各个部位,这样就能清除掉存留在牙齿的小窝小沟处、牙间隙、牙龈处、唇颊沟等的食物残渣和软垢,使口腔内的细菌数量相对减少,从而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漱口除了清水漱口和茶漱外,市场上还有抗生素漱口剂和含氟化物的漱口剂出售,一般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疾病或目的而配制的,应遵医嘱使用。

叩齿是我国古代保健牙齿的有效方法。现代生理学家认为,人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清晨起床时,牙周组织会处于松弛状态,牙齿有些松动。此时,若能经常叩齿,不仅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经络畅通,增强牙体和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而且还可使牙齿变得更加坚硬稳固、润丰光泽。注意叩齿的时候要用力中等而均匀,不可用力太猛,以防咬舌。

叩齿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器具,不受场地、天气限制,只要闲时运动嘴巴——咬咬牙、切切齿即可,非常适合闲暇的时候。但真正奏效贵在持之以恒,若叩齿之后,配合吞咽唾液的方法,则会收到更佳的效果。

张务菊:“要把疾病晒死”

美国纽约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生物物理学家谢特劳说:“每天不擦防晒油在户外的阳光下晒两次太阳、每次15分钟足以获得关于人体健康方面的全部好处。”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日光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2006年曾当选为“湖南十大寿星”的108岁老人张务菊出生于1898年,是湖南省泸溪县兴隆场镇龙头寨村人,最喜欢晒太阳。

“要把疾病晒死。”这是张务菊进入百岁之后常说的一句话。因此,只要天气好,杨云碧和家人都要搀着张务菊出来晒晒太阳,到户外散散步。

如今,张务菊已是四世同堂,全家已有25口人,第五代也已孕育在其曾外孙女李玉书的身体里,再过两个多月新生命就要降临了,爱热闹的张务菊非常期待五代同堂的那一天快点到来。老人一直关爱后辈的成长,对几个在外打工的曾孙辈更是多了一份牵挂。因此,曾孙们出门在外,总会不定期地给老人打打电话,回家时,也不会忘记给老人带上一份礼物。

晒太阳被现代医学形象地比喻为日光浴。日光浴,就是有意识地使身体皮肤直接暴晒在阳光之下。阳光中除可见的光外,还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有着很强的穿透力,在阳光中,它约含50%—70%,它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热刺激,当人们皮肤接受红外线照射,一部分透入肌肉,为组织所吸收,并放出热量,使组织均匀加温,局部血管因受热刺激,引起反射性扩张,使血流加快,皮肤温度升高,从而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作用。

日光浴还可以防治老年抑郁症。科学研究发现,有的老人在隆冬季节,容易出现精神抑郁症,表现出精神萎靡、疲乏、大脑反应迟钝及昏昏欲睡等症状。有关专家认为,这除了与冬季活动量较其他季节减少有关外,很重要的因素是冬天昼短夜长,光照不足。因为阳光中的一种电磁波犹如一种天然的“兴奋剂”。

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作用,勤晒被褥,室内常透阳光等,都是减少疾病传播所必要的。紫外线还可刺激造血器官更好地工作,使体内红血球、白血球、血色素增加,使抗病能力得到增强。

尤其是在冬季,老年人应多到户外晒晒太阳,活动一下身体,有助于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生。

可见,阳光是人们一切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伴侣,是健身防病、延年℃寿的一个保证。那么如何进行日光浴呢?

首先,日光浴最好结合生活、生产、体育活动自然地进行。

其次,应以一定方式专门进行日光浴。日光浴的地点应选择在尘埃比较少,有较多阳光的地方。进行日光浴的时间应视季节不同而异。夏天,最好在8—10时或16—18时,天气转冷后,气温不要低于18℃,比较理想的时间是11时耀14时。进行日光浴时要循序渐进,开始时每次照射10多分钟,适应后再增加,一般以三四十分钟为宜。

再次,老年人最好不要独自进行日光浴,原因是独自进行日光浴容易睡着,反而容易感冒,得不偿失。可以几个人聚在一起,边晒太阳边聊天,既能舒筋活血,又可调节精神。

杨宝妹:根据自己的情况添加衣物

《孙真人卫生歌》说:“春寒莫着棉衣薄,夏热汗多须换着,秋令觉冷渐加添,莫待病久才服药。”

杨宝妹,浙江杭州市拱墅区金华新村的老人。1899年出生于上海浦东,22岁结婚。杨老太太一生都以家庭为中心,现在和72岁的二儿子生活在一起。

据老人的儿子介绍,杨老太太能如此高寿,很大一方面是由于她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添加衣物,进行适当的保养。我妈年轻时身体也不算特别壮实。她自己说自己是阴性的人,特别怕冷,一到冬天,手脚冰凉,有时半夜都暖不过来,还容易感冒。但她很自觉,不用别人提醒,她自己就很注意保暖。穿棉衣要比别人早,而且特别注意脚的保暖,冬天有特别厚厚的毛袜,每天还用热水泡脚,这样,既能在睡觉的时候比较暖和,又可通经络。她常说,寒从脚生,脚不冷,身上也不会冷。母亲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戴帽子的时间长,每年十个月总是有的,她出门就戴帽子,尤其是刮风的时候。她说脑子里有神,如果被风吹散了,人就会不精神,身体就会不舒服。听着有点玄乎,可她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从没害过头疼,可能还是有道理的。

古人早就知道服饰与养生的密切关系。《论衡》说:“衣以温肤,食以充腹。肤温腹饱,精神名盛。”历代医家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就服饰养生的意义和方法做出了许多专门的阐述。如《延寿书》等按照《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认为春冰未泮,衣服要下厚上薄,养阳敛阴,春天不可薄衣而患伤寒。

由于穿衣后,在各层衣服之间,衣服与皮肤之间形成许多空气层,空气层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冬天能减少人体表面对外界冷气的热辐射,夏天能遮挡或反射外界高气温侵袭体表的辐射热,因此衣服有保温防暑、保护肌体等功能。从养生角度而言,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衣着合体。无论戴帽、穿鞋和衣着,都要适合自身的体型,既不可过于宽松,衣不着身,易中风寒;也不宜过重、过厚、过紧。过厚、过重使人臃肿笨拙,活动不便;过紧则阻碍气血流畅,甚至引起血管压迫、发育不良、胃肠功能减弱、阴部炎症、不孕等多种疾病。总之,以轻、软、穿、脱方便为宜。

2.选料须恰当。只有根据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衣料,才能充分发挥服饰的保健功能。御寒,宜选保暖性好的纺织材料,如毛、棉、羽绒等;防暑,宜选透气、吸湿性能好的衣料,如真丝、棉织品。在色泽的选择上也应注意,冬天应选择深色的衣料以提高吸热性,利于保暖;夏天宜穿浅色服装有助于散热。内衣的选择应特别注意选料,宜选柔软、吸湿性好的棉织品,色泽宜淡,而不应采用化纤制品以免导致皮肤过敏,哮喘者更应避免。

3.时令不可违。俗称“冬穿棉,夏穿单”,概括说明了衣着要适应季节的变化。需要补充的是,夏季虽热盛,但着衣仍须护其胸背;冬天还要注意关节局部的保暖,必要时可戴上护膝、护腰等。春天由寒转暖,忽冷忽热,不可马上脱去冬装;秋天由热转寒,应逐渐适应寒冷,不应骤然增加过多衣服。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这个意思,总之应采用递增或递减的方法。

4.鞋帽宜讲究。“头为诸阳之会”,中医认为全身阳气会聚于头部,在寒冷季节戴帽,可以避免阳气的耗散,戴帽应大小适宜,轻重合度,不影响头部的透气、排汗。

穿鞋也应注意大小适宜,过大行动不便,容易跌跤,过小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足脚畸形。一般以布鞋大半号,皮鞋大一号为宜。其次要注意鞋跟的高度适中,否则易引起疲劳和疼痛,一般以2—3厘米为度。此外,要注意保持足部温暖,以免受寒,古人云:“寒从脚起”,认为足部受凉,易患风寒之疾。

万美珍:只穿棉织的衣服

《祝您健康》中曾提到:人们都知道“病从口入”,但很少听说过“病从衣生”。其实衣服对人体健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们在选择衣料时,除了考虑经济、实惠、美观、大方外,还应把对健康的影响摆到重要位置。衣料对人的生理机能,如对体液、酸碱值、电解质等都有影响,如果衣料选择不当可以导致代谢功能紊乱等各种疾病。

闻名已久的百岁老人万美珍,虽然近年来耳朵、眼睛都不太灵便了,但精神看起来很不错,布满皱纹的脸上透着恬静和慈祥。衣服穿得干净整洁,时不时地掏出手绢来擦拭眼角。

你会注意到,万婆婆不时拿出来擦眼睛的手绢是棉布做的,而且老人身上穿的旧式对襟开深蓝色衣服也是棉布做的。她的大女儿刘秀英说,母亲里里外外穿的都是棉的,棉织衣服比较软和,又比较透气、吸汗,母亲一直都喜欢穿。就连母亲的床单、被套也都是全棉的,盖的也是棉絮,保暖舒适。

万婆婆不仅只穿棉织的衣服,而且穿衣很注重得体,不管好看不好看的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弄得平平整整。岁数大了以后,还要在外面穿上一件深色的罩衣,免得把衣服弄脏。

中老年人对衣服选择的要求不同于年轻人,不仅要合身与舒适,更要健康。老年人服装的面料要柔软,以棉布为佳。如果是内衣、内裤一般应选择纯棉布料。为什么要选择纯棉织品呢?纯棉织品对健康有何好处呢?

1.纯棉织品具有吸湿性。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在正常的情况下,纤维可向周围的大气中吸收水分,其含水率为8%—10%,所以它接触人的皮肤,使人感到柔软而不僵硬。如果棉布湿度增大,周围温度较高,纤维中含的水分会全部蒸发散去,使织物保持水平衡状态,使人感觉舒适。

2.纯棉织品具有保湿性。由于棉纤维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热传导系数极低,又因棉纤维本身具有多孔性,弹性高等优点,纤维之间能积存大量空气,空气又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所以,纯棉纤维纺织品具有良好的保湿性,穿着纯棉织品服装使人感觉到温暖。

3.纯棉织品具有耐热性。纯棉织品耐热性能良好,在摄氏110℃以下时,只会引起织物上水分蒸发,不会损伤纤维,所以纯棉织物在常温下穿着使用,洗涤印染等对织品都无影响,由此提高了纯棉织品耐洗耐穿的性能。

4.纯棉织品具有卫生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副作用,久穿对人体有℃无害,卫生性能良好。

有些面料如毛织品、化纤品等穿起来轻松、柔软,而且色彩斑斓,一向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对于这些面料中的过敏源会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导致过敏性皮炎。另外,尤其是化学纤维面料透气和吸湿性差,会影响老年人汗液蒸发与排泄。有的衣服在互相摩擦或与皮肤摩擦中产生静电,这些静电在长期的作用下会使皮肤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对老年人的健康不利。因此,可以适当选择适量的毛织化纤成分的面料,使服装不致太过单调。

当然,生活中绝对不穿化纤面料的服装是不现实的。只要我们贴身内衣不选用化纤衣料,大多数化纤衣料引起的皮肤损害是可以避免的。一旦产生由化纤面料产生皮肤瘙痒或过敏,应及时更换衣服,用消毒剂、洗涤剂等漂洗。

北乡门:生活节奏缓慢有℃于健康

《贵州日报》曾经报道说:“人到老年,想事、做事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对事、对人、对自己如过于苛求,非但无必要,反而会伤己,所以生活中有些事还是慢半拍为好。”

在日本长寿老人最多的鹿儿岛有一位超百岁的女寿星,她叫北乡门,生于1888年。北乡老寿星生有7个儿女,除大女儿于两年前以90岁的高龄病逝外,其他6个孩子都健在。北乡老寿星长寿之道是什么?一是生活节奏慢,二是心情开朗。

在生活上,北乡老寿星与众人不同,一般人都是一天一天地生活,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休息、活动,比较规律,也很正常。而北乡老寿星的生活节奏却很缓慢,她一觉需要两天,一醒也是两天,也很有规律。

长寿老人大都精神爽朗,笑口常开。北乡门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寿星。她情绪稳定,心情开朗,喜欢唱歌跳舞。北乡老寿星一觉醒来之后,她的孩子们都来看她、陪她,老寿星也特别精神,她喜笑颜开,神采奕奕,并和晚辈一起唱歌,有时还指挥、打拍子。

在饮食上,主食是米饭,副食除蔬菜外,她喜欢吃用粗盐腌过的猪肉,也爱吃鱼片。饮料,她最爱喝日本的米酒,还有绿茶。

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很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但是,对身体各器官逐渐衰退,对外界反应不够灵敏的老年人来说,快节奏的生活容易诱发疾病,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实践告诉我们,老年人将生活节奏放慢一些,有利健康长寿。

1.步速宜慢半拍。老年人由于运动、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减退,举步如年轻时高,男性常出现宽矮步态,女性则呈蹒跚步态,身体的重心前移,使身体处于前倾姿势,行走不稳,走路速度过快时容易摔倒。又由于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跌倒后易引起股骨颈骨折和腕部骨折,因此,老年人行走速度宜慢,并注意身体重心平衡,还可带上手杖,以防跌倒。

2.体位改变速度要慢、幅度宜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脏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每次心脏收缩向全身输送血液相对减少,同时脑血管弹性减低,接纳血液也较少,故不少老年人常出现头昏、眼花现象。由卧位变成坐位,由蹲坐位变成立位时,如果动作过快,体位的突然改变,可使脑的供血量明显不足,而造成大脑的短暂性缺氧,会使老年人眼前发黑或突然昏倒,甚至诱发其他严重疾病。

此外,老年人关节不灵活,平时活动又少,在开关门窗或从高处取物、弯腰搬东西时,若动作过快,用力过猛,很容易发生颈、肩、腰、膝等关节扭伤,甚至发生骨折,需卧床休息治疗,生活不能自理,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多困难和痛苦。因此,老年人在改变体位或进行体力活动时动作要放慢一些。

3.进餐细嚼慢咽。食物的消化、吸收,首先靠牙齿的切磨和消化液的帮助,而老年人由于各种腺体的退化,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都有所减少,加上牙齿不好,容易发生食物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不好,易致营养不良。况且,老年人患脑血管病变者较多,可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咽部吞咽反射迟钝和不协调,如进食过快,易使食物误入气管,万一抢救不及时,就可发生“噎食猝死”。因此,老年人在进餐时,除应讲究食物的营养配比和易于消化外,还应特别注意细嚼慢咽,以防发生意外。

4.排便时不可操之过急。不少老年人,由于部分牙齿脱落、松动,咀嚼功能减退,加之吃纤维素食物和体力活动减少,肠蠕动变慢,以致常出现便秘。如果排便过急,过于用力,易使干结的粪便将肛门的黏膜擦破,引起肛裂,在排便时痛苦不堪。尤其是部分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蹲下大便时,腹腔和下肢的血管受挤压,流向大脑的血液增多,如果排便时猛然用力,增加腹压,可使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直接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大便时不可操之过急,要有节奏地慢慢用力,以防发生意外。

心情开朗和吃米酒对人体的养生保健作用在本书其他篇章已有叙述,在这里不再加以累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