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给孤寡老人送温暖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美)戴维·德克尔

一位外交家给儿子的信

前几天,偶然从你的朋友凯特那儿知道你参加了镇上“认养祖父母”的活动,我听了非常高兴。在这之前,我对鼓励年轻人到养老院探望老人之类的有意义的活动,虽曾略有耳闻,但你已积极参与此事.我还一无所知。遗憾的是,社会上,人们似乎不注意世界上每天发生的那么多善意的行为。传播界往往对于伤害他人的“社会阴暗面”加以强调,对那些帮助他人的人与事却忽略了报道,好像报纸刊载那些事情就会卖不出去!

帮助别人时的感觉非常愉快,我实在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不常常这样做呢!即使他们去诚心帮助别人时,往往还要选择对象,如果寻求帮助的对象是个不相干的人时,很多人还会感到不好意思。例如给予汽车爆胎的人帮助,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位,陪着想要穿越马路的长辈过马路等等。其实,真令人感到难为情的是,我们没有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援手。

也许你已经发觉,不论是谁,在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就本能地伸出援手的人,当自己本身遭遇困难时,通常也会及时地得到援助,这时,一定会有一个人奇迹般地出现,并且会予以“相同的报答”。因为善行必会衍生出另一个善行,善行终会招来善报。这是这个世上最强劲的连锁反应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碰到那些只需要言语安慰这一点点帮忙的人,说不定他们就在你身旁。像年老、穷苦、因病卧床、身体不自由的人都需要这种帮助。但我们虽然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却时常忘记,甚至故意去忽略他们。

提起“睦邻”,你的祖母对我说过她同村一位年轻女士的感人故事。村民都不愿意和这个女士来往,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倒不知道。总之,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了丈夫,一个弱女子经营着贫困的农场,并且还要养育4个孩子。她必须辛苦地从清早忙到半夜,才勉强能够过日子。

她的隔壁住着一个单独生活的老农夫,因为患了癌症卧病在床。但是,除了这位带有4个孩子的年轻母亲之外,没有一个其他村民、老人的亲戚愿意为照顾他的病而抽出一点时间。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这一位自己生活窘迫的邻居,即使再忙也设法抽空为他做饭。老人在得到她的看护一年后去世。突然之间,老人的亲属们觉得好运到来,不请自来地跑去律师事务所。因为据说老人虽然过着节俭的生活,但生前却存有一大笔财产,他们认为那些财产应该分给自己。可是他们最后连一分钱也没得到。老人所拥有的钱、农场以及其他的财产都依照遗嘱,赠给了照顾他的那位年轻女士。当律师宣布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发出了惊讶之声。老人深深明白这位女士的辛苦,而且理解她并不是出自一时的同情,她已尽全力实行了每天辛苦的看护计划。

不用说,从此之后,这位女士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她已不再需要为了养家而辛苦地工作了。除此之外,对于她来说,还有一项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以往她被村人排斥、嘲笑的情形也不再发生了。那位老人因为感激她服侍的善行,将这位女士的善意和她所努力的事实公开,大家因此自然而然开始赞赏并尊敬她。

一个人的善行会像现在对你说的故事一样,有戏剧性的报答,或是获得社会的赞赏,但这毕竟是少数。帮助别人,不要图什么回报,但你会因为施善行后觉得自己至少是做了件好事,因而在私下会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的喜悦。若是因为想让人感谢,或期待被社会认定而行善,那么美好的诚意就会降低。我想,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有这么多人以隐名方式来投入时间、精力、或金钱去行善,他们并不期望因此而获得感谢或赞扬,道理可能就在此。

所有的善行都充分表现出古谚“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19世纪的诗人菲利浦·詹姆斯·贝利曾经这样写道:“人生不是岁月,而是行为。”今后,我希望你能把善良之心更为扩大。由于“相同的回报”的连锁反应,相信你也会有好的回报。

这封外交家的信阐述了一个道理:尊老敬老,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古人云:“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孝亲敬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弘扬孝道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老年是人生中阅历最丰富的时期,但也是人生中最孤独、最需要关怀的时期。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子女承欢膝下,赡养尽孝,没有老伴相伴左右,共享天伦,风烛残年的他们年轻时曾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许多奉献,虽然他们默默无闻,可现在,他们老了,除了孤独之外,一无所有。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朴素简约的话语中,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的智慧,凸显了中华伦理的本真内涵——通过关爱他人,显示一个人的胸怀和品位,显示社会的崇高情愫和良善氛围。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关怀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加入到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行动中来,用我们年青人朝阳般的火热去温暖迟暮的心。作为年轻的新一代,我们应秉承这一传统美德,热心公益,关爱老人,回馈桑梓,让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能够得到弘扬,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建议一:探访敬老院

最好是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捐助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将捐款全部买食品,如水果、饼干、奶粉、日用品等,然后送到老人院,分给老人。

敬老院里的老人,多数是六亲无靠,孤独无依,更有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内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们需要亲情、温暖和照顾。由于人体筋骨气血的衰老退化,她(他)们手脚不灵活,面临行动、穿衣、饮食等种种不便。有些老人身患疾病,穿衣参差不齐或倒翻,须人帮忙;饮水喝汤流出嘴角,流湿衫襟,须人照顾。尤其是心灵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温暖的慰问。因此,探访慰问老人便是一种尊老孝老的行为。

2004年3月19日,某东山区千禧颐老院的阿婆阿伯们度过了一个甜蜜的上午。由于年事已高,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不能到外面玩乐,但那天上午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欣赏到了志愿者们为他们自编自排的节目,这让他们感动万分。同行中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青年志愿者黄冰冰像亲孙女一样给老人们修剪指甲,陪老人们拉了半天家常,感动得老人泪流满面……在这次活动中,老人们感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浓浓爱心,老人们哭了,不停地说:“你们能来陪我们聊聊天我们就很高兴了,还带这么多好节目、好礼物……”志愿者们则平静地说:“其实我们做得很少,社会需要更多的爱心参与。”

建议二:和老人一起过过节

当夜幕降临时,你是否能体会到一位孤寡老人心里的孤独和寂寞?在新年到来时,你是否会想到一位孤寡老人内心的凄凉?为了爱,你可以在迎新辞旧的特殊时刻,用新年祝福和问候驱逐老人心里的阴霾。甚至你不妨举办一场饺子宴与老人一起包包饺子,要知道哪怕是小小的爱都会温暖老人的心。

中秋佳节到了,不妨给老人准备一点中秋礼品,开展一次别有意义的敬老爱老活动,给在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温暖。

农历九月九日,也是我国的老人节,在这一天,你不妨与老人们秋游赏景,与老人一起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

北京通州区第四中学组建的“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队”,7年义务帮助孤寡老人。每到逢年过节,受助的老人嘴里就唠叨着:“四中这帮孩子又该来了,不见着还怪想的。”

受助之一的老人王世禄今年已经70多岁了,住在中山街42号院。说起义务服务队,老人一头雾水,但当记者提到“四中的孩子”几个字时,老人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边回忆边说:“要说那帮孩子啊,真是不错,逢年过节就来看我这老头子,人家和咱不沾亲不带故的,可对我那真是没的说,有时候见不着这帮孩子,还怪想他们的。”

这支义务服务队帮助孤寡老人至少也有7年的时间了。往往是这届毕业了,下一届马上就跟上来了。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有3届同学都毕业了,虽然毕业了,但是他们从没因为换届而缺少过一次。

建议三:陪老人聊聊天

“我想找个人说说话。”“谁能陪我看场电影?”面对着孤独与寂寞,一些孤寡老人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其实,老人们的要求很简单,不用你做什么,只要你听他们说说话,就能给老人们送去慰藉,送去温暖。

对此,某校志愿者开展了为老年人服务的“金晖行动”,考虑到孤寡老人无人陪伴、缺乏照顾等现实状况,志愿者将根据老年人不同的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比如帮老人修理家电、打扫房间;陪老人看一场电影,聊聊天等。

在活动的当日,志愿者们进入老人们的屋里,陪老人聊天,听老人们讲他们当年的故事。老人们兴致也很高,和志愿者们谈的十分投机,有的老人还给志愿者们唱起了戏曲,打起了山东快板……

建议四:给孤寡老人以生活上的帮助

孤寡老人一直是一个独自生活的群体,虽然各个社区对他们都有相应的照顾,但我国人口多,又正值发展的阶段,仍需要更多的自愿者义务地自发地对他们的生活给予照顾,并由此让我们活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多去探望探望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老人打扫打扫卫生。某中学团委组织20余名学生干部到镇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老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和关爱。

20余名学生干部不怕脏、不怕累,为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床铺、清理庭院,经过同学们的一番清扫后,敬老院内焕然一新。同学们还同老人们亲切地拉起了家常,高三美术班的同学还为老人们带去了自己的美术作品,并帮助老人张贴到墙上,老人们望着学生们自己画的作品,看看孩子们的笑脸,都激动地说“好,好!”

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有老,人人都会老,我坚信多一份爱心就会多一份快乐,多一份付出就会多一份收获!

建议五:关爱空巢老人

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北京市空巢老年人家庭约为45万户,占到老年家庭的38%。

空巢老人家庭带来的问题首先是孤独感常常伴随着他们。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着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有孤独感的空巢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

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比经济困难更大的伤害。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空巢老人过得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寂寥生活,他们无法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由于老年人与邻居的交往能力减弱,极易产生孤独感。再加上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老人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鉴于此,某校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该活动以解决孤寡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为主旨,以为老人测血压,陪老人聊天等形式深入到空巢老人的生活中,每周送去一次关爱。

每到一户空巢老人家中,队员们就开始帮老人测量血压,检查身体的状况,并细心地将老人的身体状况作了记录;帮老人打扫房间,整理物品;做完家务之后,队员们还经常与老人拉家常谈心。

老人们对志愿者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一边拿出水果招待,一边还热心的询问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志愿者们也是受益匪浅,决心将辐射他人的志愿者理念发扬到底。

建议六:给老人带去丰富精彩的文艺节目

我们的周围总有这么一群踽踽独行的老人,本该是安享天伦之乐的晚年,身边却缺少了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而孤独寂寞,他们或独居或住进敬老院,他们中绝大部分年老体弱甚至长期患病。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十分需要全社会的关爱,需要各单位的支持,需要大家的爱心和奉献。

2006年4月3日,某校设计专业044班部分同学利用放学的时间,在校团委、望江街道大通桥社区干部的组织带领下,为大通社区老人院的孤寡老人送上了一份祝福,为老人们自编自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该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平时为他们做的还不够多,想为这里的孤寡老人做更多的事情。如今,虽然老年人不如年轻时那样朝气蓬勃,在清幽的敬老院里颐养天年,但他们仍需要社会的关爱。我们感到只有亲情才能让老人感觉不孤单,所以作为年轻一辈的我们要关爱老人、孝敬老人,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

建议七:为孤寡老人设立健康档案

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不是有这病,就是有那病,给孤寡老人免费义诊,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关爱老年人的健康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2007年6月30日上午,某校团员在团支部的带领下,为老人们开展健康咨询活动。青年团员们一到老人院,就立即开始对老人进行量血压、测心率等详细的体格检查,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还结合以往为老人们建立的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了针对性的复查。同时,向老人们讲授了防病治病知识,指导用药治疗。有一位学临床的同学,不仅给一个90多岁的老奶奶看病,还把她吃的药拿出来给她详细讲解了吃药的注意事项。

对于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大家还深入各个寝室巡查。在对老人们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后,还进行了汇总,将每一位老人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向幸福院的负责人做了详细介绍,告知了一些日常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法等,并为老人们设立了“健康档案”。

当时正值炎炎夏日,同学们不仅为老人们讲解了怎样避暑的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赠送了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精灵丹等价值200余元的防暑降温必备药品。

此次活动可以说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同学们表示他们还要定期为老人们做体检,给他们进行家庭护理,并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建议八:参与“临终关怀”活动

临终者大都对面临的死亡有很大程度的惧怕,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们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病痛正折磨着他们,他们内心的话语不知如何向身边的亲人倾吐……参与此项活动,你可以跟他们从心灵上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将埋藏在心底想说的话倾诉出来,让他们可以不留遗憾毫不惧怕地面对事实上即将到来的死亡,让他们可以在承受身体巨大痛苦的同时,带着微笑离开他们所眷恋的这个世界。

在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住着一群临近死亡而又无亲人在身边照顾的老人。他们在这里等待享受人间最后的关怀,然后永别这个世界。他们的心里,充满着绝望,也充满着渴望。

北京城郊一所小学的学生于鸽是这里的常客。于鸽的出现,使死气沉沉的病房顿时有了一缕生气。

一位老奶奶仰卧在病床上,她连坐起来的能力都没有了。

于鸽走到老奶奶的床边,从水果袋里挑出一个大大的橘子。她剥出一瓣橘子,轻轻送到老奶奶的嘴边,说:“奶奶,我看望您来了。请您吃橘子吧。”

老奶奶睁开眼,直直地望着身边的小姑娘,她弄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当于鸽把橘汁小心地挤进她的嘴里时,她的嘴角微微动了一下,眼睛闪出了一道光亮。护士阿姨和另外几位老人高兴地说:“看,她听懂了!她听懂了!”

于鸽把书包打开,把带来的一大堆图画书一一分给几位老人看。老人们竞孩子般地把图画书一下子抓在手里,贪婪地翻看起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临终关怀医院,那里的老人们需要你的爱。

建议九:结对“一助一”,认亲敬老

所谓“一助一”结对服务,是指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或一名青年志愿者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提供其所需要的经常性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情感上的慰藉。青年志愿者走入他们的家庭,陪他们聊天、散步,照料他们的生活,给他们送去欢笑和温情。

截至2002年底,“一助一”结对数已从最初的15万对发展到250多万对。北京、上海、唐山、大连、长春、松源、哈尔滨、南京、南通、江阴、漳州、济南、深圳等城市的“一助一”服务,已经覆盖了主要城区中50%的孤老病残困难群众。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在志愿者的真诚奉献中衍生、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