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换一种姿态让梦融入你的生命

上帝给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只不过每个人的礼物不同,

有的很容易找到,比如美丽的外表等。

有的很珍贵,但不好找,需要努力才能找到。

电台里来了一位从地方电台来中央台交流的同行,说是想见我,寒暄了几句之后,他就充满疑惑地问我:“我曾听你在《千里共良宵》节目里说过,你以前是做汽车修理工的,这激励了很多听众,可我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汽车修理工和国家电台的主持人,这之间简直天差地别,这是真的吗?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这个问题,听友、同事、领导以及采访对象,在听到我的肯定答复之后,都会睁大眼睛,表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其实我也曾带着类似的疑问,采访过一位80岁的小作家。80岁了,怎么还是小作家?这位叫姜淑梅的奶奶说:“我75岁才开始写作,到现在才出了三本小说,和那些作品等身的资深作家相比,我不就是一位小作家吗?”

姜淑梅奶奶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她和我们身边的很多普通老人一样,一直是家庭主妇,一辈子不辞辛苦,养儿育女。


60岁之前她只字不识,一切改变源于1996年的一场车祸。

60岁那年,姜淑梅的老伴去世了,闺女艾苓为了分散老人的精力,就建议她开始学认字和写字,于是,为了转移自己的悲伤情绪,姜淑梅开始跟着自己上一年级的孙子一起学写字,她告诉我说:“我学认字的时候,有一个方法,就是自己编歌词,叫我外孙写出来,我这样学认字很快,也不用问别人。然后我就一个一个念,念熟了呢,我就拿着笔跟着画,我外孙说,姥姥,你这样写字不对,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左到右你得记住这几样,这叫笔画,我就记住了。”


学会了读写简单的字,姜淑梅又开始看孩子的小人书和童话故事,她看的第一本大部头是《一千零一夜》,那些充满神秘色彩和想象力的故事,激起了她的写作欲望。

她想,自己从旧社会走过来,也听过和看过太多的故事,如果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写下来,让现在更多的年轻人看到,那该多好。


在75岁那年,姜淑梅奶奶正式开始写故事。

在一般人眼里,70多岁的老人就该安安稳稳地乐享晚年,学写字那是小孩子的事情,伏案写作那更是作家的事情,所以当初没人相信,目不识丁的姜淑梅能够写成一本书。

但是,在女儿艾苓不断地鼓励下,姜奶奶的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 ,终于在2013年出版。


在这本书里,姜奶奶用质朴而充满力量的语言,再现了一部老百姓亲笔书写的乱穷中国史。

小说出版后,好评如潮,不仅获得了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30大好书,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等,还为姜奶奶赢得了一大批“姜丝”。


这些,鼓励了姜淑梅奶奶,她笔耕不辍,陆续又出版了《苦菜花,甘蔗芽》和《长脖子的女人》,从文盲到作家,十五年如一日,一天一点进步,这就是发生在姜奶奶身上的“奇迹”。

没有什么秘诀,一切只因为她想要做这件事,无论别人说什么,她若是想做,便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拦那力透纸背的笔尖。


也许你会说,姜奶奶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寥寥无几,因为她拥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更多的普通人并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就算心有不甘,迫于生活的压力,还是不得不按部就班地做着一份糊口的工作,默默无闻地忍受着岁月的磨蚀。

其实,哪有什么是固化的不变的,始终能变的是自己,是自己要不要改变的恒心。


电影《立春》里,蒋雯丽饰演的女主角王彩玲是一个县城声乐老师,貌不出众却有一副好嗓子。她一心想到北京实现她的音乐梦,她想唱到北京,唱到巴黎,但是最终失败了。

很多希望走上专业道路的人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幻灭时刻。很多人从此彻底远离了自己的艺术梦想,扔掉琴谱,卖掉乐器,将躁动不安的心完全封存起来,从此与梦想“一刀两断”。

其实,梦想的美好之处,不就在于它那遥不可及、若隐若现的吸引力吗?

让这样一份美好,从自己的生命里消失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


有时候,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换一种姿态,把梦的力量融入生命里,融入呼吸和心跳声中,那么,当机遇找上门时,这股力量便会化作一只巨大的手掌,托举起你,令你成为瞩目的闪耀的星。

就像,在《英国达人秀》上一鸣惊人的苏珊大妈。

其实,梦想的美好之处,

不就在于它那遥不可及、若隐若现的吸引力吗?


她的故事,曾让无数人唏嘘。

从小,因智力比同龄儿童迟缓而备受欺辱,学习成绩不好,长得也不好看,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在一起玩,更不喜欢她唱歌。她曾哭着问妈妈上帝为什么不公平,妈妈告诉她:“上帝给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只不过每个人的礼物不同,有的很容易找到,比如美丽的外表等。有的很珍贵,但不好找,需要努力才能找到。”

后来,苏珊天天都唱歌,没有人愿意听她唱,她就来到山顶对着天地放歌,很多动物都成为了她的听众。


就这样,她一直坚持了几十年,直到2009年,一位老者无意中听见了她的歌声,很是感动,给了她一张名片,告诉她有一个地方会有很多人听她唱歌。

几天后,她来到了英国达人秀的舞台,之后,就有了这位家喻户晓的苏珊大妈。

这样一夜实现人生巨变的故事,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但在无数无人倾听的孤独岁月里,苏珊大妈是如何用青春和生命砥砺自己的歌喉的?没有人真的知道。


无论是姜淑梅奶奶还是苏珊大妈,她们都曾是别人眼中最普通、最不起眼的那类人,她们或被人嘲笑过,或被生活重压过,或被社会抛弃过,可她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

她们的努力,值得拥有大大的梦想。


媒体曾报道了一则新闻,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一位文化水平只有小学四年级的60岁农民吴正奎,画作竟卖出天价,部分画作还被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文化博物馆收藏。

吴正奎是贵州大方县农民画的7位传承人之一。

从小,他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13岁时,母亲去世,他为讨生活开始上山放牛。放牛的间隙,他就捡来树枝在沙土上画画,刨土捏捏泥人。


1976年,19岁的吴正奎遇见了伯乐,从此走上了农民画创作的道路。如今作品远展海外,并被重金买走。

且看这新闻的标题如何夺人眼球:“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和“天价画作”,这之间巨大的差别强烈地冲击着每个读者的心灵。

但细想之下,并不矛盾,当别的孩子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时,吴正奎虽然离开了学校,但却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山野丛林充当他的灵感女神,大地河流成为他的画板颜料,在日月山川的润泽里,他早已突破了普通教育体制的局限,尽情地铺展开属于自己的梦想画卷。


为什么这些实现华丽蜕变,梦想成真的人都生活在新闻里,自己身边却没有几个呢?

其实你仔细回忆,用心倾听,会发现在距离你不远的地方,有不少这样的追梦人:

高中时班里的“奇葩”男同学,在别人还在发愁背课文的时候,他却疯狂地迷上了计算机编程。每天抱着一本艰涩难懂的英文版编程书看得入迷,看着他的样子,大家都觉得很可笑。

而十几年后,你偶尔从老同学口里听说他现在是一名美国硅谷软件开发工程师的那一刻,会感到惊讶吗?


隔壁老张家的女儿,从小就是街坊邻里谈论的对象。

不好好学习,也不爱打扮自己,就喜欢在外面疯跑野玩。攀登、骑行、游泳,是她的最爱。

大家都觉得这孩子长大肯定没有什么出息。

毕业后你回到家找工作,却听妈妈说起,老张家的女儿在大学期间就已经组建了自己的户外俱乐部,这个从小就对山川景点如数家珍的女孩,带着自己骑行队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现在,已经在湖光山色间经营起自己的小旅店,谈笑间宾客满座,乐得逍遥自在。


自古以来追梦成功者都不是神话人物,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中间。

无论境遇如何、起点高低,他们都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选择了一个目标,然后持续努力,哪怕进步很慢,只要不停下脚步,那么终有一天,积蓄日月精华的梦想之花会尽情绽放,舒展开每一片汁液丰盈的花瓣,惊艳岁月。


梦想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不是打在白布上的幻灯片,也不是锁在柜子里的秘密,它是支撑起追梦人腰杆儿的那一股子精神气,是能让如芦苇般脆弱的人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和跌倒后,还能站起来继续前行的,深入骨髓的力量。

无论奋斗的理由是什么,只要你心中有未竟的梦,就沉淀下来。

南方以南,以梦为马。

我们每个人,都可化梦为骨,带着梦想铸就一身肝胆,勇敢地走进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