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正文(1)

今天是周末,谢谢大家能抽出时间听我的讲座。今天的讲座还是蛮有意思的,是关于动物的语言与意识问题,而这也是心理学中研究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人可能会问,心理学为什么会研究动物?事实上,研究动物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因为人类的心理能力、发展状况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参照系,而这个参照系就是动物。我自己的研究方向既有动物又有儿童,今天,我主要挑了一部分主题,就是关于语言和意识的问题。如果说别的大家可能还不那么奇怪,因为语言和意识都是很高级的功能,那么动物会怎样表现呢?我觉得和人比较可能更直接一点,更容易理解。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给大家放一段录像,讲一些关于大猩猩的研究,也会提到许多关于语言的问题。

今天,我主要想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个就是动物的自然交往系统,说动物有语言主要依赖于我们怎么界定语言,如果把语言界定为人类的有声的语言的话,那当然动物就是没有的了。如果把它界定为一个交流的工具,或者说通过这个彼此可以交流信息,那动物肯定就是有语言的。下面,我们主要看一下在自然环境之中,动物是怎样交往的,是怎样交流信息的,并且怎样作出相应的反应。第二,我想用我们人类的语言去和它建立一种关系,研究一下它们是怎样互相交流信息的。第三,我想讲一下动物的意识和自我觉知。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动物的交流。就像刚才所说,如果我们这样界定语言的话,我们会发现很多动物都可以先发出信号,再通过一些媒介收到信号,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一只雄鸟发出求偶的鸣叫,雌鸟接受还是不接受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我们可以把鸟类鸣叫作为一种语言,根据信息接收通道我们就可以把其分成化学通讯或化学交往、听觉上的交往、视觉上的交往、触觉上的交往以及其他感觉道的一些交往。在嗅觉和味觉通道方面,动物的交往是很多的,我们称为信息素或外信息素,其实人也有,只不过我们其他的交往方式可能占些优势,因此这种交流方式就被我们忽视了。可以说,我们人类关于嗅和味的这样一些信息的感觉都有些退化了,有点被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所压抑。但是,在一些特殊的人群中,就会有这样的能力,比如盲人的嗅觉就很灵敏。这种化学通道的通讯是有自己的优点的,就是它耗能比较少,但是它速度比较慢,因为它是靠扩散来交流的。听觉应该是动物当中很普遍的一种交流通道,听觉道的优点就是我们定位很清楚,但隐蔽性较差,这跟用手势来交流是不一样的。在坐公共汽车的时候,你可能会看见两个聋哑人用手来比划,你根本就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那就是隐蔽性比较好。对于视觉,我们知道动物的典型的行为特征、行为表现都是视觉道,对于人类,书面语言就是视觉的,体态语言也是视觉的。这方面的信息往往都是多样化的、隐蔽的,我们需要有光,要不光比划也看不见,这样的话,就会影响我们的交流。对于触觉,我们知道人类很多的交流是通过触觉进行的,但是触觉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它一定要是近距离的。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感觉道外,还有一些不太普遍的,比如说电鳗使用的电信号的传递。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曾经让我们帮他们解释一个例子,就是:把两个有鱼的池塘用电线连接起来,一个池塘的鱼发出的信号就可以通过电线让另一个池塘的鱼接收,这种情况是否有可能?其实,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过电的感受器来觉察到相应的信号。这种电的东西不需要光,有一定的方向性,但是它需要高度特殊的器官,不是每一种动物都是可以用电来交流的,它必须要有特殊的器官才能发出和觉察到这种信号。以上都是我们从信息的发送、接收的通道来看信息交流的形式。我们常用人类的语言来衡量动物,那么,人类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做语言学研究的都可以列出十几条,但是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也就是说,当我们做人和动物语言的比较研究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从几个标准来讨论它到底算不算是一种语言。人类语言最突出的特征是任意性或者叫武断性,就是说人类使用的一些词都是由人类定下来的,比如我们称这个不是桌子而是椅子,这都是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定下来的,所以有一定的武断性和任意性。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一点,我们现在出现了很多新词,比如“丁宠一族”就是丁克家庭养宠物的意思,大家可以看看这是不是很任意啊,还有些词如“大款”等都具有很武断的特点。另外,我们翻译过来的很多东西也是具有一定的武断性或任意性的。语法应该是有很多有限的规则的,但用不同的词互换或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可以表达很多东西,这些特点都被我们拿来去对应动物使用的交流工具是不是语言,比如它们所表达的能不能指代一个东西、能不能有些变化。当然,如果说它是语言的话,应该还可以有一些新的表达,就是可以生成、可以转述。过一会儿,你们就可以看看我讲的一些例子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当然,如果使用语言学家界定出来的十几条标准严格来说的话,动物是很难和我们比的,因为这都是我们界定出来的,所以我们宁愿用一种功能的角度、功能的尺度来界定动物是否有语言。

在研究语言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方法,如果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语言的话,那么研究人类的语言还可以,比如说在西宁我们参观彩陶博物馆,它4000多年前的陶罐上就有一些文字,那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语言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人们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完成一些信息的交流。但是,当时行为表现出来的东西和当时发出的声音都无法留下考古的证据,那么我们就可以对现存的物种进行一些交往的分析,来帮助我们构建出可能的演化的途径。我们一直说要与动物之间建立交流,有一个电视片就讲有一些人会讲狼语,至于这是否可信我不知道,但由此可见,人类是非常想和动物交流的,非常希望听得懂动物的语言。

下面,我们来看看动物的自然交往系统,具体讲一些例子。

首先我想说一个蜜蜂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蜜蜂可以通过形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传递食源、新的巢穴等多种信息。我们知道如果它们交换找到食源的信息时就会“跳舞”,一般距离比较近的时候它们就会跳圆舞,这时候并没有什么具体方向和距离的信息,它们只是表示距离比较近。在不同的蜜蜂物种中所谓的近是不一样的,在有些物种中,近距离是指70米以内,有的则是指100米以内。如果远的话,它们就会跳一种“8”字舞或者叫摇摆舞,在蜂巢壁上,它们可以正着走,也可以倒着走,也可以有一个夹角去走。一般来说,正着走是冲向光源的,也就是说出去就向着太阳飞,背着走就是背向光源的,如果成个夹角走的话就说明和太阳的位置是呈一个夹角的,所以说这些代表了方向的信息。而距离的信息则依据于它跳的情况,它摇摆的速度和转的快慢就表现了巢穴和食源的距离情况。如果巢穴离食源比较近就转得比较快,因为很多工蜂都要出去找食源,回来后大家就“开会讨论”,谁坚持到最后谁的意见就会占上风。如果是寻找食源,找到食源后,工蜂可以带点花粉给其他的工蜂尝,以这样的方法来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上我所讲的就是蜜蜂的舞蹈语言,它可以通过舞蹈来表示距离和方向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