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是词典修订的灵魂

  ——初读《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李 行 健

(语文出版社  100010)

现代语文词典是当代词语面貌的反映,是指引人们学习、应用语言的重要工具。而语言又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它的词语发展变化更快。大量新词语、新义项和新用法不断涌现。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1年产生新词594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从2006年到2010年共搜获新词语2977个,在2011年语料中存活下来的仅40%,其中有四分之一已沦为低频度使用词。新词变化迅猛,就要求现代语文词典不断修订,吐故纳新,才能更好地反映语言变化的情况,从而永葆青春,满足读者的需求。《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这几次修订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实践也证明,及时修订某些内容,才能更好地保持词典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因此,我认为与时俱进是现代语文词典修订的灵魂。

要与时俱进,就要增补新词语、新义项和新用法,删除过时的词、意义和用法。我感到第6版在这方面有不少新的成果。

一  新词新语的增补

“产能”。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个词的使用频度猛增,近年该词在人民网中用例就有10万次以上。如果我们仅从字面理解为“生产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没有抓住这个新词所指的核心内容。《现汉》第6版注释为:“生产能力,企业在正常状态下能够达到最高产量的实力。”后半句就画龙点睛,抓住了这个词的核心内容。

“达人”。这本不算太新的词,但《现汉》第5版之前均未收录。此前这个词有词典收录,分3个义项: ❶通晓事理的人。 ❷豁达豪放的人。❸显贵的人。(见《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第6版收录了这个词,将3个义项概括为1个义项,增加义项②“在某方面(学术、艺术、技术等)非常精通的人;高手”。这个义项才是“达人”作为“新词”(也可算新义)的依据。第6版将“达人”原先的3个义项概括为1个义项是合理的,这样更突出了补充的义项②。“达人”今天的新的重要含义和用法正是义项②所体现出来的。

在字母词方面,第6版也适当地予以增补,如“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我国称之为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注释的内容也简明扼要。

第6版所收新词还有不少,如“矮化、霸王条款、白名单、保鲜膜、给力、外化、虚拟世界”等,给读者查阅新词提供了很多方便。

二  新义项、新用法的增补也很值得我们关注

“世情”。这是个很古老的词,义项比较多,其中至今常用的是“世俗之情”和“世态人情”。《现汉》第5版以前收释的就是这个义项,表述为“社会上的情况;世态人情”,较之传统所指已有所变动。但是,近些年来,特别是2007年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将“世情”与“国情”并列提出以来,以“世情”指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被相当普遍地使用,《现汉》第6版为此给“世情”设立了义项②:“国际上的情况,指国际形势、世界格局等”。收释了现在使用的新义。

“植入”。这是个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新词。前些年,这个词多用于具体、有形的东西,近些年原用法并未减少,同时又增加了用于抽象、无形的东西,如“在计算机中植入了木马病毒、在传统中植入时尚、将先进文化植入企业”等等。《现汉》第6版中增补了“不宜在电视剧中随意~商业广告”例,就很恰当地体现了这种新用法。

《现汉》第6版中增补的这类新义项、新用法还有不少。如“败笔”加了义项“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恶作剧”原只有名词义,第6版增补了动词义“捉弄耍笑,使人难堪”,并把增补义列为第一义项;“歌迷”,第5版为“喜欢听歌曲或唱歌而入迷的人”,第6版增加一义项“指对某位歌星十分喜爱和崇拜的人”。

三  传统词语中已死亡或罕用,但近年又“复苏”的词语的增补

“事权”。这是个很古老的词,《淮南子》中就有用例。《汉语大词典》对这个词设立了两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指军事指挥上的种种妥善处置”,现今确已不用(至少是极罕用)。《现汉》第6版未取这个义项,而是把《汉语大词典》中这个词的第二个义项“职权;权力”进行了恰当的改写:“处理事情的权力;职权。特指各级政府对所属国有企业与事业单位行使的行政管理权力。”但释文中“特指”义的表述我感到还可进一步推敲,“事权”涉及的对象也不限于“所属国有企业与事业单位”。“事权”可否理解为“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行使的行政管理权”?

《现汉》第6版增补的这类词语还有一些,如“遂行、壮行、公序良俗”等。

四  近年稳定地进入普通语文生活词语的百科术语的增补

“让渡”。这是经济学和经济生活领域中早已使用的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与成熟,特别是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这个词以来,它已高频稳定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现汉》第6版增补这个词是很合适的,这里建议在释文“让出;转让”后加一括注:“(一般是有偿的)”。

“石漠”。这个词在地质领域早就使用,随着全民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的增强,现已进入了一般词语。只是,在普通语文生活中更多使用的是“石漠化”,人民网已见4000多例“石漠化”,是否可以改收“石漠化”呢?当然,“石漠”较之“石漠化”,具有词根性质,能产性更强,这也是在收词选择时要全面考虑的。

《现汉》第6版增补的这类词语还有一些,如“矮行星、炭化、减排、软实力、硬实力、性别比”等。

做好新词语、新义项和新用法的收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全面观察其是否真正进入了全民语言,考察它的稳定性和使用度后,才能决定有无收释的价值。这项工作可用计算机进行,相对来说还比较好办。最难的是对新词语、新义项和新用法的释义。既然是新的,就是过去没有的,很难找到现成的资料。新的东西往往又是处于变动中的,要概括出准确的含义并给出书面注释,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因此,读者对新词语的释义要多一些宽容。新的东西除了还在变动之外,在不同人的观念和认识中也未必都一致。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现汉》第6版中有个别的新词语似以不收为宜,现举两例。其一,“苏丹红”。这仅是一种染料,于2005年因特殊原因骤然进入了普通语文生活,且频率出奇的高,但现在时过境迁,已经很少出现在普通语文生活里面了,似可不收(像“三聚氰胺”等也没有收嘛)。其二,“抓手”。这个词的义项③既然是方言,似可不收。义项②似是从义项①引申出来的,虽然新鲜,但群众用得很少,其生命力如何似可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