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美国语言学研究简介注1
(1965—1975)
1.前言
1.1 主流派的变化
美国语言学形成自己独特传统的历史不算太长注2,它经历了“摇篮时期”“布龙菲尔德时期”“美国新语言学时期”,以及目前的“转换理论时期”注3。但是,美国语言学始终并不是清一色的一个学派。其中有继承欧洲的传统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的,也有从人类学角度调查美洲印第安语进行描写语言学的研究的,等等。这些不同立场和观点的语言学家在美国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派别。在这些派别里,最有代表性的或者说具有独特的立场和观点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从狭义上说,这个学派可以代表美国语言学。而在这个学派里,到20世纪50年代时又可以按学术观点分为三派。
(1) 耶鲁派:这一派以耶鲁大学为中心。主要成员有布龙菲尔德、霍凯特、海里斯、布洛克等人。他们主要继承布龙菲尔德的学说,主张机械主义,反对心理主义。
(2) 密执安派:这一派成员多数出自密执安大学。主要成员有派克、奈达、弗里斯等人。他们主要继承了萨丕尔的学说,利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知识解释语言现象。
(3) 麻省派:这一派的成员主要集中在麻省理工学院。主要成员有乔姆斯基、哈勒、波斯塔、罗斯等人。他们最初继承和发展了海里斯的学说,以后提出了一整套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这一段时期里,耶鲁派可以说在美国语言学里是主流派。但是近十年里,麻省派取代了耶鲁派的位置,成了美国语言学中的主流派。
1.2 “突破”和“革命”
近十年来,美国语言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比较引人注目的是理论研究的发展。从1933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Language)问世以来,美国语言学界在理论上一直把它奉为圣经。二十多年来,布龙菲尔德的学说在美国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冲击。这种情况到1957年以后开始有了变化。
乔姆斯基继1957年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之后,在1965年又写了《句法理论要略》(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5年出版了《笛卡尔语言学》(Cartesian Linguistics),1968年又出版了《语言和心理》(Language and Mind)等著作,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所谓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对布龙菲尔德的学说作了全面的否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十年来美国语言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动态和趋向,特别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此外,也有选择地简单介绍一下其他课题的研究。我们介绍的目的是为了供读者批判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