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惟诚文集(第5卷)
- 徐惟诚
- 3402字
- 2021-03-29 17:57:17
自私不是人的本质
怎样看待自私?这本来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我们历来主张,在政策上要照顾个人利益,而在思想上则要反对自私,提倡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的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没有放松过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后,更加强了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反对自私自利”“克服个人主义”“以集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为了集体利益应该约束以至牺牲个人利益”等思想的宣传相当深入。虽然有的同志在有的时候觉得这些是“大道理”,想不通,但也只是说这些道理“大”,却没有认为这些道理不对。现在的问题,则是有人公开在理论上说这些道理不对,不应该这么提。他们的根据就是:人的本质是自私的。甚至还有人把自私说成是人类前进的动力。这就很需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清楚。
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会出现混乱,同多年来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受到极“左”思想的严重影响是有关系的。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个人利益同自私这个概念被等同了起来。“文化大革命”时期,“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口号风靡全国,更是在反对自私的旗号下反对一切个人利益。广大群众正当的个人利益被否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也遭到了大破坏。今天,拨乱反正,就必须彻底批判这些“左”的错误,引导群众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去实现自己的利益。我们无产阶级搞革命,是以实现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目标的。如果我们党的方针政策,不能使群众得到实际上可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那是不可能动员和团结广大群众来一起奋斗的。但是,如果认为肯定正当的个人利益,就要同时肯定自私思想,那就错了。这种看法,同样是犯了把个人利益和自私思想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在一起的错误。
人要生存,要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不能没有个人利益。如果没有必要的条件,人的生命都不能维持,对人类和社会做出贡献也就无从谈起了。个人利益,是实实在在的,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是一件科学事实”。对于个人利益需要保护,但对自私思想则必须反对。因为,自私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一己私利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并且往往为了个人利益的满足,不惜损害他人和整体的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个人利益是同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是依赖于整体利益的。个人利益的任何解决,都离不开整体利益,它只有随着整体利益的提高才能逐步提高。如果听任自私思想泛滥,整体利益遭到了破坏,个人利益最终也就会受到损害。
人从来都是自私的吗?不是。自私思想是人的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在从动物界中最后分离出来以后,长时期地以群居的形式生活于大自然之中。这个历史阶段,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占了99%以上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既不知道什么叫公,也不知道什么叫私,只知道依靠群的力量才能生存。那时,人们既要同锐齿利爪的各种野兽搏斗,也要经受天气变化的考验。冰刀霜剑,酷暑严寒,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对原始人说来,是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人们面临的敌人是强大的,而手里的工具和武器,只不过是一根棍子、几块石头。环境如此艰难困苦,人类还是生存、延续、发展下来了,靠的就是同心协力,集群而生。由于生产方式极端落后,人们所能猎取、采集到的食物,只能勉强维持群的生存,任何人如果想独自多占一点,群都可能垮台。要是群垮了,任何单个人都不可能抵御野兽的侵袭,也不可能抗拒自然的灾难,不被野兽咬死,便是冻死、饿死,根本无法生存下去。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自私思想是不可能产生出来的。只是在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之后,才发生了剩余产品归谁所有的问题;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才有了剥削和压迫,自私作为人的一种社会观念也才应运而生。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自私观念本身也有所变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滋生的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观念。地主阶级的自私则是“不杀穷人不富”。在资本主义世界里,激烈的市场竞争支配着整个社会,资产阶级的自私观念便以“拜金主义”“剥削自由”为特点,他们所奉行的是“人对人是豺狼”的极端利己主义哲学。从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看,自私这种社会观念出现的时间还很短,并且必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而最终消亡。
就是在自私观念出现于人类历史以来的短短的阶段中,每个国家、民族和阶级也都涌现过一批高尚的、对于这些国家、民族和阶级来说具有大公无私美德的先进人物。这些人比较有远见卓识、真知灼见,对自己阶级、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看得比较清楚。他们愿意为了维护整体利益,为了社会的进步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做出贡献,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的生命。中国历史上,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体现了这种“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忘我精神。外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为了争取本阶级的利益,而被送上了断头台的罗伯斯庇尔这样的人物。这些舍己忘我的人,历来受到人民的称颂和赞扬。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公”的范围还是有限的。只有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才使“大公无私”的思想,提高到新的高度。一环紧扣一环的大生产的链条,使得无产阶级比别的阶级更容易认识到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紧密联系和互相一致。而且,无产阶级自身的彻底解放,又是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在无产阶级中,必然会产生比别的阶级多得多、思想境界也高得多的大公无私的人物。刘胡兰、黄继光、雷锋、王杰、张志新以及许许多多为革命捐躯的烈士,不就是具有大公无私精神的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吗?今天,不是也有一大批英雄模范,在“四化”征途上公而忘私地努力奋斗吗?所以,说自私是人的本质,是违反历史真实的。在建立了公有制的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再来提倡这种思想,则更是历史的倒退了。
我们否定了自私是人的本质这种说法,但并不是说在现阶段自私思想就不可能存在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群众中目前实际存在着的程度不同的自私思想,同当今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不能要求一下子便统统克服。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自私观念会越来越减少,而大公无私思想的阵地,会越来越扩大。尽管这个过程会有许多曲折和反复,总的趋势却是肯定不移的。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个人的利益归根到底依赖于整个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人们迟早总会认识这个事实,我们的思想工作,无非就是加速这个进程而已。
本来,“自私是人的本质”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当初,资产阶级在追求“个性解放”、争取自由贸易权利、同封建主义做斗争的时候,就鼓吹过类似的观点。即使在那个时候,这种观点也远不是科学的。后来,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蚕食鲸吞、扩充自身利益,又把这种观点推向了顶点。尼采关于人生的目的在于发挥权力、扩张自我的论调,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青年人弄不清楚,误把糟粕当精华,并不奇怪。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学习历史知识,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引导他们逐步提高。可是,有些被青年尊为师长的人,却把资产阶级的货色当作比共产主义还要好的东西向青年人推荐,就很不应该了。有些人把批大公无私,批一心为公,批雷锋,称作“思想解放”。这是对思想解放的一种曲解。思想解放就是要使思想从一切盲目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实事求是地、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掌握客观规律。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枷锁。钻到这个锁眼里去,对于不符合他个人利益的,都不愿意承认,还怎么能认识真理?在思想领域公开提倡“斤斤计较”,实际上就是拿着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枷锁往青年人头上套。如果每个人都站在个人立场上斤斤计较,而没有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集体主义思想,不要说是搞“四化”,连克服眼前经济上的困难也是不可能的。这种做法,不利于医治“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归根到底,也必然要损害群众的物质利益。
社会上实际存在着的许多混乱认识,迫切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做出切合实际的说明。只有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才能把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地说清楚。我们大家都有了一致的认识,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地建设起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人生探索》,北京出版社,198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