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轮船驾驶”

严复是福建侯官人,父亲医术高明,有一定的国学根底,祖父中过举人,在县里做过训导(学官)。严复七岁开始求师受业,十岁时父亲聘请同邑名儒黄少岩到家中教授“四书五经”,课余还讲述明代东林党掌故等历史故事,培育严复关怀时世的使命感。一年后,黄少岩感染时瘟去世,弥留之际将严复托付给当时已是拔贡的儿子黄增来继续培养。后因严复的父亲在救治时瘟中去世,家境贫苦,严复不得已辍学。

【资料卡】

黄少岩,著有《闽方言》等书。虽未获功名,但为学汉宋并重,既重视清代的考据学,也不废宋明义理之学。

1866年,福州街头一夜间贴满了船政学堂的招生广告,这是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福州马尾设厂造船后,为其培养后备人员而创建的洋务学堂。严复看着广告上说学生不要学费、住宿费,每个月还发四个银圆补助,他心动了,以“严宗光”报名应试。虽然船政学堂教授的科目以西学为主,但入学考试仍然按照旧学进行。严复凭借良好的古文训练,出色创作《大孝终生慕父母》一文,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学习英文与驭船术。

马尾船政学堂作为洋务学堂,其课程设置与传统的私塾完全不一样。当时,左宗棠认为:“艺局之设,必学英、法两国语言文字,精研算学,乃能依书绘图,深明制造之法,并通船主之学,堪任驾驶。”注74学法文,是因为当时造船的技术,以法国为最好;学英文,是因为当时驭船的学问,以英国为最好。法文班称“前学堂”,开设法文、算术、几何、代数、三角、天文、地理、航行等课程。英文班称“后学堂”,开设英文、算术、几何、画图、机械图说、机械操作等课程。此外,还读《圣谕广训》、《孝经》兼策论等。严复在马尾船政学堂接受较为系统的西学启蒙,1871年以最优等成绩毕业,并到“伏波”、“扬武”、“建威”舰上实习。 1875年4月,在“扬武”舰上实习的严复被沈葆桢选派与刘步蟾、林泰曾等赴英法等国游历。11月,丁日昌提出三点船政改革意见,第二条是“派生徒留洋,习造船驾驶之法”。注751877年1月,李鸿章、沈葆桢、丁日昌、吴赞诚联名上奏清廷,请求批准遣派福州船政学堂的优秀学生出国留学。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函中认为:“闽局选派学生赴英法学造船驶船,洵属探本之论”。注761877年3月,二十三岁的严复与刘步蟾、萨镇冰等三十二位船政学堂的毕业生作为第一批官派欧洲留学生,由福州马尾搭“济安”号轮船启程赴英留学。

【资料卡】

幼童赴美留学。1872年到1875年间,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其中第一批幼童于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五十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二十二名进入耶鲁大学,八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三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一名进入哈佛大学。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正值维多利亚的黄金时代,举国上下生机勃勃,号称“世界工厂”,轮船制造技术更是领先世界。严复先在英国抱士穆德大学院学习,后被保送到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他刻苦认真,“考课屡列优等”。注77薛福成在日记中曾写道:“水师管驾学生二十人,以刘步蟾、林泰曾、严宗光、蒋超英最为出色,萨镇冰、方伯谦、何心川、叶祖珪次之,林永升、林颖启、江懋祉、黄建勋又次之……严宗光于管驾官应知学问之外,更能探本溯源,以为传授生徒之资,足胜水师学堂教习之任。”注78

当时的大英帝国物质财富丰厚,人们的思想也充满活力,特别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社会学说影响着各个领域。与其他留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军舰实习上不同,严复在英国学习两年多时间,较为系统地研读了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著作,还常常一人去听法庭审判,思考着英国的富强和他们的政治、民主、法律之间的关系。史华兹(Benjamin I.Schwartz)认为,“在被送出去学习某专业知识的留学生中,那些最富天才的,很少能始终保持毫不旁骛地研究既定专业的心态。与富强的东道国相比,中国那极不能令人满意的整个现状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专业之外的普遍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西方富裕的秘密何在?”注79在当时的清朝留学生中,严复以饱览群书、独立思考以及畅谈闻名。驻英公使郭嵩焘到格林尼治学院参观时,严复动手演示摩擦生电的原理等实验,深受赞赏。后严复多次向郭嵩焘讲述许多自然科学知识,还经常一起探讨中西方政治学术的异同。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记录了严复当时对他提出的观点,“中国切要之义有三:一曰除忌讳,二曰便人情,三曰专趋向。……可谓深切著明,鄙人生平所守,亦不去此三义,而以是犯一时大忌,朝廷亦加之贱简,谁与知之而谁与言之!……严又陵语西洋学术之精深,而苦穷年莫能殚其业……予极赏其言,属其以所见闻日记之。”注80虽然年龄相差近四十岁,但两人相谈甚欢,遂为知己。1879年,郭嵩焘离任回国,不久因为清政府船政大臣吴赞诚奏请“调回严宗光(严复)充当教习”,注81二十七岁的严复与魏翰、刘步蟾、林泰曾等五人东归,改名严复,字几道。

【资料卡】

郭嵩焘(1818—1891),字筠仙,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进士出身,曾任广东巡抚,后罢官回家,在长沙城南书院等地讲学。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不久作为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曾任驻英国、法国公使。他也是湘军的创建者之一,与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儿女亲家。郭嵩焘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

当时,日本也派遣西洋留学生,如伊藤博文、大隈重信等就是在这时被选送赴西洋留学的。林保淳指出:“据说和严复同时就学的外国人中,有日本的伊藤博文、大隈重信和德国的俾斯麦等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而严复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远超过他们。当然,这只是个不实的谣传而已。但是,从这个谣传中,我们却可以发觉到,严复此番负笈英伦,以一个在政治上无足轻重的人,却得以与后来的‘铁血宰相’、马关条约的操纵者、著名外相相提并论,其间隐含了多少的尊敬与赞赏。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窥探出这次经历对严复的意义了”。注82

38a

天津水师学堂学生合影

严复回国后初任马尾船政学堂教习,并师从当时桐城大师吴汝纶学古文。1880年8月,李鸿章奏请清廷在天津设立北洋水师学堂,聘请严复为总教习。“返国年廿七八,合肥李文忠公方治海军,设学于天津之东制造局,不佞于其中主督课者前后凡二十年。”注83严复在天津水师学堂设驾驶和管轮专业,学习期限为五年,开设有英文、舆地、图说、算学、几何、代数、三角、驾驶、测量、推算、化学、格致、重学等课程,同时也学习汉文及训演外国水师操法。学生毕业后分往北洋海军任职,或选送外国留学。1890年,严复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校长)。在天津水师学堂任事前后二十年,他还创办刊物、编译西学名著、撰写时政文章,逐渐成为了引领时代进步的卓越启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