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塞 作1

居延城外猎天骄2,白草连天野火烧3。暮云空碛时驱马4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5,破虏将军夜渡辽6。玉靶角弓珠勒马7,汉家将赐霍嫖姚8


1 出塞作:此为横吹曲辞,诗题一作《塞上作》,原注:“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

2 猎天骄:即天骄猎。天骄:指匈奴。《汉书·匈奴传》:“胡者,天之骄子也。”

3 白草:产于西域,似莠而细无芒,干熟时为白色,牛马爱吃。

4 碛():沙漠。

5 护羌校尉:武官名,汉武帝时设,持节防护西羌。乘障:指登城御敌守卫。

6 破虏将军:汉代一种武官名。

7 玉靶:镶玉的剑柄,这里指宝剑。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珠勒马:泛指鞍辔华丽的马匹。以上三者皆是天子赏赐边将之物。

8 霍嫖姚:指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因其曾任嫖姚将军。这里泛指得胜的军。


此诗是王维不多的几篇直接描写战事的边塞诗之一。

暮云低垂,沙漠空旷,草枯无边,猎火腾起,盘马弯弓,朝驰夜渡,整个画面生动,人物传神,渲染了边关剑拔弩张的两军对垒之势。诗人以打猎声势之盛,写出了强悍犯敌的咄咄逼人气势,暗示边情危急。接下来的“朝乘”与“夜渡”,勾勒传神,高度概括而又极其形象。诗人笔下的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神速威猛,攻守兼备,自然也就必然以压倒一切的凌厉气势而夺取最后的胜利。诗尾顺带一点,透露出赏功慰军的题旨。从这些描写看,诗人对边地、对战事、对敌我双方、对军事部署等等,不仅全然在胸,而且能够巧妙构布,得体传写。双方对峙,栩栩如生;人物场景,历历在目。这也是其前期边塞诗作品中所不可能出现的,真可谓“句句从体验中来,从阅历里出”也。

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唐宋诗举要》引)塞外战场,居延猎火,本来是血流成河、骨堆成山的恐怖战事,却让王维表现得热火朝天,轻松欢快,仿佛迎接什么盛大节日到来一样,真让人不能不佩服诗人的境界和笔势。整首诗以气震慑人,诗中充沛着的是一种从容飞动的豪气,一种抵御外侮的奋扬之气,一种压倒一切的凌厉之气,却寻不见一缕怨气,更遑论有一丝肃杀之气。金圣叹在《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里把此诗分成两半来解,说是:“前解不写得如此,便不足以发我之怒。后解不写得如此,便不足以制彼之骄。”诗人适度控制,以乐写哀,反哀为乐,这种“兴高采烈”的情绪和精神,于古今边塞诗中都极罕见。

《出塞作》与王维边塞诗的早期作品比较,最显著的变化是取材。早期取材于历史,而河西时的作品取材现实。因为取材的变化,也就涉及描写对象的变化,涉及描写手段的变化。早期的作品重在刻画人物,河西时的作品专注于场景的描绘。进而,也引起了作品主题的重大转移:早期诗中多寄怨,而河西之作则主要表现报国的忠勇和建功的豪迈。这也是判定王维边塞诗编年时间的一个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