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嵩山作1

清川带长薄2,车马去闲闲3。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4荒城临古渡5,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6,归来且闭关7


1 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登封西北面。

2 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长薄:长林丰草。

3 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4 暮禽:傍晚的鸟儿。陶渊明诗中常见,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二十首》其五)。

5 荒城: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6 迢递:遥远,高貌。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7 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此诗写“归”。诗分为两个部分写,取法陶渊明的归隐意,很想写“闲”也写出“闲”来。方回评曰:“闲适之趣,澹泊之味,不求工而未尝不工者,此诗是也。”(《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

上部分四句,写其归途。笔意轻快,心情安详,故而,车马从容,不紧不慢,闲从人意。平川清朗,优游还归,流水有意,归鸟伴飞,景象因为人的清闲自在而欢快轻盈。

下部分四句,写隐居环境。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并加以闭关动作,景色略带萧瑟凄凉之意,夹入一丝淡淡的伤感。而正是这淡淡伤感的沉郁,使此诗意大不同于陶诗。

“归来且闭关”,耐人寻味。王维诗中数十次曰“归”曰“关”,显然是其存有一种不易排解的而却在努力排解的烦恼。此诗写于开元二十二年(734)秋。是年五月,张九龄入相。此诗当写于其《上张令公》后不久。差不多一年之后,王维受张相之举荐而出任右拾遗,于开元二十三年三月九日离开隐居地嵩山而赴任。

王维一方面诗干张相,渴望举官,一方面则走向嵩山,闭关成隐。他归隐嵩山,是在心中没有底的忐忑中的举动,不知道此干谒诗能否见效,不知道自己仕途命运能否改写。因此,他的归闲,心情非常矛盾,是一种精神的逃避,是一种纠结的缓解。故而,这种心态与情绪在其诗中掩饰不住地反映出来,诗中掩饰不住失意惶恐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归去使他陷入了孤独与空虚中。王维不可能忘情世事,其青壮年时期的隐居,像孟浩然、李白那样,是说在嘴上的。因此,他的这种隐居也与孟浩然、李白一样,往往一边说着“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岑参《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的大话,一边进行着“我欲攀龙见明主”(李白《梁甫吟》)的实事,做着“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的好梦。盛唐几乎所有的士人,隐居多是说在嘴上的,其隐居是求仕的另一种手段。正因为王维不是真想超离尘世,更不甘心从此恬静余生,故而,在走向隐居的时候,在其状写此种心情的诗中,轻松从容而适意闲逸里,不免也掺杂了一种隐痛,一种失意,一种落寞。这种情绪隐隐的,淡淡的,需要读时细加玩味与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