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学与中国逻辑学趣谈
- 孙中原
- 1969字
- 2021-03-30 00:40:50
二、求真务实
墨家求真务实的智慧目标,是值得弘扬的文化精粹。《修身》载墨子说:“慧者心辩。”《经说上》第100条说:“正无非。”《小取》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是非”即真理和谬误。墨家用“是、正、当、真”,表达认识符合事实的真理性,用“非、不正、不当、假”,表达认识违反事实的谬误性。
《经下》第109条说:“假必悖,说在不然。”《经说下》解释说:“假必非也,而后假。狗假鹤也,犹氏霍也。”虚假必然有悖于事实,因为事实不是如此。虚假必然是错误的,然后才能说是虚假。一只狗假装成鹤,并不就成为鹤,犹如一个人姓霍,并不等于鹤(霍、鹤古字通假)。非、假、悖、不然,都是指违反事实。
《公孟》载,墨子生病,学生跌鼻问:“您是圣人,怎么会生病?”墨子回答:“人之所得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从寒暑、劳苦等自然和人体的实际状况,探求病因,是求真务实。《贵义》载,墨子到齐国,路遇相面先生说:“今天上帝在北方杀黑龙,您长得黑,到北方去不吉利。”墨子反驳其迷信谬说不合事实,用鬼话骗人,是求真务实。
《小取》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决嫌疑”,“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认识活动的目的,是辨明是非真假,识别真相假象,反映万物本来面目,比较各种言论利弊得失。又说:“以名举实。”《经上》第31条说:“举,拟实也。”“实”即实体、实物、实质、实际情况。语词、概念要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求真务实,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墨经》崇尚科学,寻求实证,是求真务实的典范。《经上》和《经说上》用100个条目,解释各门科学的概念、范畴和简单命题,据事实立说。《经下》和《经说下》论证183个各门科学的复杂命题,用观察和实验的事实证明。
墨家把智慧看作是对事实和必然性的确切知识,与猜想、怀疑不同。《经下》第158条说:“以楹为抟,于‘以为’无知也,说在意。”《经说下》解释说:“楹之抟也,见之,其于意也不易,先知。意,相也,若楹轻于秋,其于意也洋然。”
单纯“以为”想象楹柱是圆柱形的,不是知识,论证的理由在于这只是一种臆测。亲眼看到“楹是圆柱形”的事实,这种“意”(意识,判断)不会改变,是已知。臆测是想象。想象“楹柱比秋蒿轻”,是茫然无据的臆测。
《说文》:“楹,柱也。”抟是圆柱形。“知”即知识。“意”即臆测、猜测、想象。《大取》说:“智与意异。”即智慧和臆测不同。亲见“楹是圆柱形”的“意”,指意识、判断,即《小取》“以辞抒意”的“意”。“相”同“象”。《韩非子·解老》说:“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秋”指一种蒿类植物。“洋然”指茫然无据。“以为”是主观想象,不是亲见的事实和必然性的推论。如《经上》第23条说:“梦,卧而以为然也。”睡梦中“以为”如何,不能认为是事实。“然”,指确切的事实。庄周梦蝶为幻象,并非事实为蝴蝶。
墨家把历史发展观运用于哲学智慧,认为古今有别,概念、判断、推论应如实反映今昔之别,时代变化。《大取》说:“昔日之虑也,非今日之虑也。”今昔不同,古今有变,应有创新思考。楚国有一渡江人,佩剑从船上坠水,他在船上刻记号,并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坠落的!”船到岸边,由刻记号处下水寻剑。水流船走剑不随,求剑者不知变通,岂非愚蠢?
《经下》第111条指出,有一种叫作“过”的“疑”。“疑”是怀疑、猜疑、猜想、想象、意见。“过”指过去已经如此。《经说下》解释说:“智与?以已为然也与?过也。”即对于现实事物,是有真切知识,还是单纯由于过去已经如此,就说现在也必然如此。“智”,即智慧,指真切确实的知识,没有疑问,与“疑”相对。“以已为然”,指以过去如此为据,必然推论现在如此。“已”,是已经,即过去。“然”,指现在如此。
《经下》第134条说:“或过名也,说在实。”即名称、语词会过时,因为实际情况已经变化。《经说下》解释说:“知是之非此也,又知是之不在此也,然而谓此南北,过而以已为然。始也谓此南方,故今也谓此南方。”
知道事情性质,或空间位置已经改变,仅仅因为过去曾经把这个地方叫南方北方,现在就还说这个地方是南方北方,这就是“过而以已为然”的谬误。即事情已经过去了,还以“过去曾经如此”为理由,必然推论说:“现在还是如此。”昔日处在赵国,说:“宋国在南方。”今日处在楚国,仍说:“宋国在南方。”其谬误无异于“刻舟求剑”。
《经说上》第84条说:“必也者可勿疑。”即必然性的知识不用怀疑。《经上》第151条说:“擢虑不疑,说在有无。”《经说下》解释说:“疑无谓也。”从事实中抽取必然性,可以不用怀疑,论证的理由在于必然性是否存在。怀疑必然性是无意义的。
《贵义》载墨子对卫国大夫公良桓子说:“卫,小国也,处于齐晋之间,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墨子从大量历史事实中,抽取“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必然性,其真实性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