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学与中国逻辑学趣谈
- 孙中原
- 3177字
- 2021-03-30 00:40:49
二、墨学
墨学,即墨家学说,在当前含有两重意义。墨学的第一重意义,是《墨子》中的墨家学说。我把这一重墨学,叫古旧墨学,对象墨学。因为它相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是属于古代陈旧的研究对象,是属于第一层次的研究。墨学的第二重意义,是《墨子》外的非墨学人,特别是今人,对《墨子》中墨家学说的研究成果,是属于第二层次的研究。用专门的方法论术语,可把第二重意义的墨学,叫今新墨学,元墨学。
“元”对应英文meta-,意为在对象之外、之后、之上,有超越性和总体性。港台学者译为“后设”,即在对象之外、之后、之上的设定。论研究层次,对象墨学低一层次,元墨学高一层次。“元”指高一层次。汉语中兼有本原、根本、支配、主导、统率、灵魂之意。《尔雅·释诂》说:“元,始也。”
古旧墨学、对象墨学,是终结封闭的体系。因为古旧墨学、对象墨学的主体战国时期墨家,已离开我们远去,永不复返。如果无人研究拨动,古旧墨学、对象墨学自身,不会再自行增殖改变。而今新墨学、元墨学,则充满生机与活力、张力和无比影响力,可永续研究发展,是可以无限增殖的开放性进程。
《墨子》中的古旧墨学、对象墨学,是今新墨学、元墨学的研究素材,原始资料,就像是冶炼金属,浇铸新型工艺品的矿石原材料。我们研究的目的和宗旨,是推陈出新,新陈代谢,推出今新墨学、元墨学。就学术发展的层级性而言,今新墨学、元墨学,超越并高于古旧墨学、对象墨学,是古旧墨学、对象墨学的加工改制品和现代转型的结果。
正确地研究墨学,需要借助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相对于《墨子》元典说,具有在外、在后和在上的性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从范围说,位于《墨子》外面。从时代说,位于《墨子》后面。从层次说,位于《墨子》上面。今人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墨子》,立足视角,是在《墨子》外面、后面和上面。这种在外、在后和在上性质的研究,用专门的科学方法论术语称呼,叫元研究。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把理论研究分为“对象和元”两个层次。把所研究的理论,叫对象理论。把研究对象理论时,所用的工具性理论,叫元理论。希尔伯特1922年在莱比锡德国自然科学大会讲演时说:“对于通常的形式化数学而言,在一定意义上要附加一门新的数学,即元数学。在元数学中,人们处理普通数学的证明,后者成为研究的对象。”
美籍波兰裔学者塔尔斯基(Tarski)1933年《形式化语言中真这个概念》一文,把语言区分为“对象和元”。把所讨论的语言,叫对象语言。把讨论对象理论时所用的工具性语言,叫元语言。
公元前335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雅典东北郊小树林里租房,创立吕克昂学园,即逍遥学派。公元前60年,吕克昂学园第11代即末任园长安德罗尼柯,编辑亚氏学园的遗稿47种,其中论可感有形物的著作,叫《物理学》(Physica)。论超感抽象物的著作,叫《物理学之后》(Metaphysica),是英文构词前缀meta-的来源,是元研究意涵的西方渊源。中文的意涵,则渊源于《易·系辞上》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
对古旧墨学、对象墨学的元研究进程,必须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理性思维方法,对古旧墨学、对象墨学的原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今新墨学、元墨学的理论系统。科学的理论抽象,看似远离对象,实际是更深入对象,排除假象,把握真相,深刻反映对象本质的科学研究进程。
在古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在《墨子》中,可以找到现代哲学、逻辑学、科学和人文学的胚胎萌芽。我们的工作,是揭示由《墨子》的胚胎萌芽,到现代观点方法的联结,展现墨学由古到今,中外融通的思想脉络。
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出来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现代科学方法,是分析《墨子》精华的钥匙。墨学中表露的现代观点征兆,只有在现代科学方法被把握后才能理解。
《诗经·小雅·鹤鸣》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是治理。“错”是磨刀石。清郑世元《感怀杂诗》说:“他山有砺石,良璧愈晶莹。”砺石是磨刀石。《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科学方法是研究《墨子》的利器。
杜甫《望岳》诗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登鹳雀楼》诗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题西林壁》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诗句,都可用来比喻形容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墨子》的学术境界。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的文化轴心时代,是奠定人类精神基础,影响今日的时代。“这个时代产生了所有我们今天依然在思考的基本范畴。”1他说的这个时代,正值墨家兴盛的战国时期。
《墨经》有数百个各门科学的范畴命题,是影响到今日的重要元典。“元典”即始典、首典、原典、美典和宝典,是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之典。元典之树常青,《墨经》之树常绿。“经”即经典、典范、规范、常道和路径。《释名·释书契》说:“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墨经》包含常用的普遍真理,有“施诸四海而皆准,行诸百世而不悖”2的观念。元典是轴心时代的原创,蕴藏后代创造性诠释与转型的全息性基元。这是《墨子》精华可多次诠释和转型的奥秘所在。
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战国时期的辉煌,不逊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是需要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包含墨家在内。巨人的智慧之光,辉耀当世,影响现代和未来。墨学有恒久不衰的价值,蕴藏适用过去、现代与未来世界合理思想的基质元素,禀赋永续研究发展的潜力。
旅美华裔学者傅伟勋的创造性诠释学方法,可资借鉴。傅伟勋提出创造性诠释学(Creative Hermeneutics)的五种境界说:第一,实谓。原典实际上怎么说,原典校勘考证。第二,意谓。原思想家想要表达什么,是“实谓”的意义,是原典训诂和语义分析。第三,蕴谓。原典蕴藏的深层义理,有高低不同的多层蕴含。第四,当谓。原思想家应当说出的,创造的诠释学者应当如何重新表达,发掘原思想体系表层结构下的深层结构,为原思想家说出应当说出的话。第五,创谓。为解决原思想家未完成的课题,现在必须创新地说什么,从批判继承者,转化为创造发展者,救活原有思想,消解其难题和矛盾,为原思想家完成创新思维课题,促进世界思想传统交流,培养创新力量。3
借鉴傅伟勋的创造性诠释学方法,分析现今学术界对《墨子》的研究进程,可知当前学术界对《墨子》的校勘、训诂和义理研究,还远未走出傅氏所说的前两种诠释境界“实谓”和“意谓”。即使在“实谓”和“意谓”的诠释境界,学术界的成果,还远未达到理想,臻于完满,达成共识。更遑论傅氏所说的后三种诠释境界“蕴谓”、“当谓”和“创谓”。而这后三种诠释境界,才真正是墨学创新转型的理想化、完善化研究。墨学研究的大势,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亟须众多学人上下求索,追求超越。
近现代西学东渐,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趋势,锐不可当。许多有识之士,发现墨学中有符合新时代需要的科学内容,是建设新文化的宝贵资源和启示借鉴。但墨学,特别是《墨经》的哲学、逻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原来所用先秦古汉语和《经》、《经说》奇特表达方式,佶屈聱牙,艰涩难懂,不经专门解释,令人难以索解。今日研究者在现代学术素养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诠释《墨子》精华,把古旧墨学的朴素原始状态改造转型为今人易懂能用的学术新品,是时不我待的神圣使命。
在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新时代,解读《墨子》,是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的现实需要出发,秉持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读者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论述,把古旧墨学改造转型为今人易于理解运用的今新墨学、元墨学。今新墨学、元墨学,是现代新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新时代社会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