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学与中国逻辑学趣谈
- 孙中原
- 1315字
- 2021-03-30 00:40:54
一、智慧在哪里
智慧在哪里?墨家回答是:智慧在人身。在每个人身上,与生俱来,存在智慧的生理因素、先天素质。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墨子·经上》第1条说:“知,材也。”《经说上》解释说:“知也者,所以知也,而不必知,若明。”即认知能力是人的材质潜能,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人类凭借之以认知事物,但并不必然获得知识,譬如仅有明亮的眼睛,健全的视力,并不必然见到事物,见到事物还需其他许多条件的配合。
这里“知,材也”和“知也者”的“知”,指人的认知能力。“所以知也”的“知”,指知识、智慧。“若”是譬喻词。“明”指明亮的眼睛,健全的视力,有见物的能力。
智慧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总和,墨家总称为“知”。智慧是人类对事物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意识形式,表现为认知事物的深刻、正确和完全程度。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实践活动中发展,是先天素质、历史遗产、教育影响和勤奋实践诸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墨家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工具,论述智慧的各种元性质。我们的任务,是铺架古今中外智慧学联结贯通的桥梁,融通古今中外智慧学理论,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
智慧是聪明的同义语,聪明是智慧的比喻。南宋陈大猷《书集传或问》卷上说:“聪明乃譬喻智慧之辞。”“聪”的本义,指听觉器官功能健全,能敏锐地辨别声响。“明”的本义,指视觉器官功能健全,能敏锐地辨别形体。常言说“耳聪目明”,简称为“聪明”。这是用听觉、视觉器官的功能健全,锐敏通达,作为智慧的代表性质和譬喻词。
墨家发现耳目器官对人类智慧的作用。《经上》第90条说:“闻,耳之聪也。”即能敏锐地辨别声响,是听觉器官的功能健全,叫作“聪”。“见”为“目之明”。敏锐地辨别形体,是视觉器官的功能健全,叫作“明”。墨家特别重视视觉器官对智慧的作用。《经上》第1条举例“若见之成见”,第3至6条均以视觉器官作用为举例或喻体。墨家论著中以“见”、“视”、“观”为举例和喻体者极多。
亚里士多德在其哲学著作《形而上学》中开宗明义宏论认知和视觉的作用时说:“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较之其他感觉,我们都特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认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许多差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17
《墨经》中“知”是多义词。“知,材也”和“知也者”的“知”,指人类求知的材质潜能。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器官,是智慧产生的基础和条件,用马克思的话说,是尚未运作发挥的人类“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18。王充《论衡·辨祟篇》说:“人,物也,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墨家肯定人类有求知的材质潜能,酷似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19
亚氏在吕克昂学院授课的论著,被门生编为一书,取名为Metaphsica(拉丁字母转写),词意是“物理学之后”,即编在物理学之后,专论抽象哲学问题的著作。中译名《形而上学》,取意《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荀子·正名》说:“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墨家和亚氏,同为古代对智慧进行元研究的代表,其智慧学思想有许多相似,是英雄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