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生本质是劳动

何谓“人生?“人生”的本质是什么?墨子回答说,是生产劳动。《非乐上》载墨子说“今人固与禽兽、麋鹿、飞鸟、贞虫异者也。今之禽兽、麋鹿、飞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因其蹄爪,以为裤屦。因其水草,以为饮食。故虽使雄不耕稼树艺,雌亦不纺绩织纴,衣食之财,固已具矣。今人与此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人生的本质,跟麋鹿、飞鸟、爬虫等动物不同。禽兽等动物,用羽毛作衣服,用蹄爪作裤靴,用水草作饮食,雄不耕田种植,雌不纺纱制衣,衣食财用已具备。而人跟动物不同人靠自己力量生产劳动,就能生存,不靠自己力量生产劳动,就不能生存。

这里说的“力”,指用人的“股肱之力”,使用工具,变革自然,从事生产。《经上》第21条定义说“力,形之所以奋也。”《经说上》举例解释说“重之谓。下举重,奋也。”意即力是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重量也可以叫作力。自下而上举起重物,是力引起物体运动变化的事例。形形体,特指人的身体。“奋”动,运动。《广雅·释诂》“奋,动也。”指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特指人的形体身体,使用工具,从事劳动。

“力”是劳动者以自身力量,从事物质生产,改造自然,创造生存条件的实践活动。“力”是抽象概念,《墨经》给出定义。人吃饱饭,鼓起劲来,振作劳动,举起搬运重物,由静止变为运动和加速度运动,就是“力”。比如举重,从下往上,克服重力阻抗,就是“奋”和“力”。

现代物理学解释,物体重量是地心对物体的吸引力。人体克服重力(地心对物体的吸引力),举起重物,这种形体动作,就是劳动。形体之所以能动作的原因,就是“力”。伽利略和牛顿研究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墨家运用直接观察和抽象思维,分析人类劳动现象,朴素地接近于伽利略和牛顿的规律性认识。

墨子所谓“力”,指劳动人民以自身力量从事物质生产,改造自然,创造生存条件的实践活动。墨子常教弟子“能从事者从事”,所谓“从事”,指农业、手工业实践,即劳动。《经上》第81和86条说,知识的种类之一是“志行,为也”,即有意识的自觉实践行为,包括农牧和各种手工业生产劳动。

生产观是墨学的基本观点,贯穿于各方面,显示墨学独特的人文精神。“尚贤”,是因贤人重视生产。“非攻”,是因攻伐破坏生产。“节葬”,是因厚葬久丧耽误生产。“非乐”,是因统治者大办乐舞,耽误生产。“非命”,是因人信“有命”,则“背本弃事”,懒于生产。墨子主张发展手工业生产说“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保证人民衣食日用。

《庄子·让王》载,古代圣王舜要把天下让给善卷,善卷说“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chī细葛布),春耕种,形足以劳动。”人的形体,足以承担劳动,生产自身所需衣食之财。

南宋郑樵《通志》第一百八十一卷载,东汉医学家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揺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人体适当劳动,活动筋骨,有利于食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脉络畅通,少病长命,犹如门轴常动,不会被虫蛀坏。贪食肥腻,好逸恶劳,必多病短寿。这是劳动对健全人生的意义。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说“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15墨子强调人兽之别在于生产劳动,是历史哲学中关于人生本质的重要发现,是历史唯物论劳动观点的胚胎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