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霖 铃

寒蝉凄切1。对长亭晚2,骤雨初歇3。都门帐饮无绪4,留恋处、兰舟催发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7。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10,更与何人说。


1 寒蝉:蝉之一种,又名寒蜩,似蝉而小,青赤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蜩鸣。”蔡邕《月令章句》:“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凄切:鸣声凄惨。

2 长亭:秦汉时,于驿道十里置亭,为行人休息及饯别之所。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3 骤雨:阵雨,急雨。

4 都门:京都城门之外。帐饮:设帐宴饮饯行。无绪:无心绪,心情不好。

5 兰舟:木兰所做之舟,此处用以指舟之华贵。

6 凝噎:由于过度悲伤,致使喉咙梗塞,说不出话。

7 暮霭:暮云。楚天:江南的天空。

8 清秋节:凄清惨淡的秋天时节。

9 经年:一年复一年。

10 风情:男女相悦之情。


此词为送别而作,又特别以写景著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段景色描写,前一句壮阔、苍茫,后一句秀丽、凄迷,风格迥异,但都是浓情勃郁的好景致。前者所描述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一叶孤舟,随风飘摇在笼罩着无边烟波和沉沉暮霭的江面上,迷蒙而且压抑,那是渺茫难卜的“书剑征途”,是一个游子永远也无法捕捉的未知;而后者所刻画的是一个不能入睡的拂晓时分,凉风残月之下,岸边柳枝摇曳,是如此的清晰、幽静,但这却是一个难以凭藉的黑夜和白天的边缘,是酒醒之后不能回避的怀念与失望。

在这首离别词中,我们感受到了沉默的震撼。正是别离的一刹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想到分别后的日子,“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前者是无话可说,后者是无人可说,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它们却道出了离别的深刻底蕴。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的担忧中,我们知道,柳永对自己的前程感到悲观,身如漂萍,无处安栖,自己虽有才华和信念,却根本无力承载那些“盟言”“后约”,无力承载他无处止息又不甘沉沦的生命。那曾经一再被表述过的盟誓和期待,都在一次次的漂泊中化为缕缕轻烟,只留下深深的悔恨和无言的忧伤。一个没有前途的男人,还能给出一个欢聚的承诺吗? “无人可说”与此不同。当柳永因无法抗拒隐伏在内心深处的召唤,告别了内心中的温存,告别了心中最后一块礁石,踏进无边的虚无之中时,所有标志着意义的时间和空间都失去了,那些“良辰好景”“千种风情”,只是从眼前飘过的云烟,是从远处传来的嘈杂无序的声音。这些,又向谁诉说呢?或者,还有可能将它储存为记忆,留待此后慢慢诉说吗?无法把握感情的生命是空虚的,虚无的生命是无法体认意义的,虚无的生命更无法言说。

除了“无话可说”和“无人可说”外,在这首词中,我们还能发现另一种言说,那就是自言自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它不是表白,也不是解释和宣布,而是对生活场景的模拟或重演。这种模拟和重演,意在人生的某个空白处,或难以把握的地方,构建一种个体体验。这种体验是凄凉的或绝望的,它所给出的是一个提前来到的场景,它甚至先于离别本身,它的出现否定了离别中的任何期待和挣扎,因而也就否定了离别本身的意义。

本词写景写情,长于铺叙,层层点染,细腻而真切地刻画了惜别伤感之情。清人黄氏《蓼园词评》评此词云:“送别词,清和朗畅,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自尔稳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