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

野大豆

野料豆 野黄豆 菽 山黄豆 蔓豆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豆科 大豆属

野大豆在我国虽然分布面积很广,从南到北都有生长,甚至在沙漠边缘地区也有其踪迹,但分布非常零散。近年来由于开荒、放牧等人为因素的破坏,它的分布已经日益缩减。野大豆茎缠绕,细弱,疏生黄色硬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小,卵状披针形;小叶薄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钝圆,基部圆形,全缘,两面被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淡紫红色;花萼钟状,萼齿三角状披针形;花冠蝶形,旗瓣近圆形,翼瓣歪倒卵形,龙骨瓣较小。荚果狭矩圆形,稍弯曲,两侧略扁,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椭圆形,黑色。花期为7月,果期为8月。

Data

流行指数:★★★★★

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生于山野以及河流沿岸、湿草地、湖边、沼泽附近或灌丛中,稀见于林内和风沙干旱的沙荒地。

采食时间

8月采种子,秋季采收全草。

食用部位

种子可食,全草、种子入药。

营养成分

野大豆茎、叶和种子都含有极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及各种营养物质。

特殊用途

【饲用】

野大豆营养价值高,又是牛、马、羊等各种牲畜喜食的牧草。

食用方法

剥取荚果里的豆子煮食,或者磨面食用。

平肝明目 治疗肾虚

全草健脾益肾,治自汗,盗汗,风痹多汗。种子味甘,性温,具有平肝、明目、强壮的功效,治头晕,目昏,肾虚腰痛,筋骨疼痛,小儿消化不良。蒙药治肺脓肿,咯血,肾热,毒热,创伤。

紫花苜蓿

牧蓿 木粟 怀风 光风 连枝草

Medicago sativa L.豆科 苜蓿属

紫花苜蓿根茎发达,主根长可达2~5米。茎直立或铺散,多分枝,无毛。

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圆至截形,具小突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被贴伏毛;托叶披针形,先端尖,被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细微;萼被长柔毛,萼齿狭披针形,稍长于或等长于萼筒;旗瓣向外反折,狭倒卵形,长约8毫米,先端微凹;翼瓣较旗瓣短,长圆形,先端圆,耳细,爪较长;龙骨瓣长圆形,先端圆。荚果有回旋卷,先端有缘,黑褐色,含种子;种子肾形,黄褐色。花期为4~5月,果期为7~8月。

Data

流行指数:★★★☆☆

分布

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江淮流域有种植。

采食时间

春季采嫩苗叶,夏秋季收割全草。

食用部位

嫩苗叶可食,全草入药。

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很丰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5%~26.2%。

特殊用途

【饲用】

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称号,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

食用方法

嫩叶可以做汤或炒食,也可以切碎凉拌或拌面粉蒸食。

排除尿酸 降胆固醇

苜蓿可促进体内滞留水分的排除,对于女性生理期水肿、痛风患者的尿酸排除,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苜蓿中含有一种称为“植物皂素”的活性成分。在肠道中植物皂素对胆固醇有极大的亲和力,可以做油脂乳化剂,它与胆固醇会结合成一种不可溶的复合物,使身体无法吸收,与粪便一起排出。

南苜蓿

黄花苜蓿 金花菜

Medicago hispida Gaertn.豆科 苜蓿属

茎匍匐或稍直立,高约30厘米,基部多分枝,无毛或稍有毛。

小叶阔倒卵形或倒心形,顶端钝圆或微凹,有细锯齿,下部楔形,表面无毛,背面有舒柔毛,两侧小叶略小;托叶裂刻很深。总状花序腋生,有花;花萼筒有疏柔毛。荚果螺旋形,直径约0.6厘米,边缘具有钩的刺,含种子数粒;种子肾形,黄褐色。原产伊朗,现各地普遍栽培,长江下游也有野生,适于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质土壤。

全草可做绿肥和饲料;浙江和上海等处常栽培供蔬菜食用,也可腌食。

Data

流行指数:★★☆☆☆

分布

长江中下游。喜生于较肥沃的路旁、荒地,较耐寒,适应路埂生。

采食时间

春季采嫩苗叶,夏秋季收割全草。

食用部位

嫩苗叶可食,全草入药。

营养成分

每100克嫩茎叶含蛋白质5.0克,脂肪0.4克,粗纤维2.4克,糖类8克,胡萝卜素3.28毫克,维生素C92毫克,钙103毫克,磷50毫克,铁2.4毫克。

特殊用途

【饲用】

可作为牧草,绿肥。

食用方法

采摘后,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放入开水中略微焯一下,捞出后可凉拌、炒菜。

清热利尿 治疗结石

全草:清热利尿,治膀胱结石。

根:清热利尿,退黄。治黄疸,尿路结石。能抑制肠道收缩,增加血中甲状腺素的含量,可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化,并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和抗癌作用;所含的大豆黄酮、苜蓿酚均具有雌激素的生物活性。

救荒野豌豆

大巢菜

Vicia sativa L.豆科 野豌豆属

主根明显,有根瘤。茎柔嫩有条棱,有细软毛或无毛,匍匐向上或半攀缘状。偶数羽状复叶,呈矩形或倒卵圆形,先端凹入,中央有突尖;顶端有分枝的卷须,缠于他物上。托叶半箭形或戟形,有披针形裂齿。蝶形花腋生,紫红、粉红或白色,花梗极短或无。子房被黄柔毛,短柄,花柱背面顶端有茸毛。

荚果扁长,成熟时为黄色或褐色,种子扁圆或钝圆。种子色泽有黄、白、灰、黑、淡粉红、青、褐、暗红或有斑纹等各色。原产欧洲南部、亚洲西部,目前世界各地都有种植。中国20世纪40年代引入甘肃、江苏试种,80年代发展到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Data

流行指数:★★★★★

分布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坡、路边及草地。

采食时间

5~6月采荚果,夏季采全草。

食用部位

荚果可食,全草入药。

营养成分

每100克鲜嫩茎叶含水分80克、蛋白质3.8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9克、钙270毫克、磷70毫克。

特殊用途

【饲用】

茎叶柔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马、牛、羊、猪、兔和家禽都喜食。

食用方法

采摘嫩荚果煮食,或者等到荚果完全成熟后采摘,剥取里面的豆子煮粥或磨面。可加工粉条、粉丝、粉面等副食品,用箭舌豌豆粉与水量面粉混合,制作面条、馒头、烙饼等食品别有风味。但种子中含有生物碱和氢甙,食用过量能使人畜中毒。

和血祛淤 治疗黄疸

有清热利湿、和血祛淤的功效,治黄疸、水肿、疟疾、鼻出血、心悸、梦遗等。能清热利湿,利大便,活血止血,截疟。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大便不利,妇女经行不畅,经闭,衄血,疟疾。做菜或煮汤食为好。孕妇慎用。

歪头菜

两叶豆苗 野豌豆 三铃子 草豆

Vicia unijuga A.Br.豆科 野豌豆属

歪头菜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幼枝被淡黄色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大小和形状变化很大,卵形至菱形,先端钝而有细尖,基部楔形,边缘粗糙;叶柄短;卷须不发达而变为针状;托叶狭菱形,边缘具稀疏粗齿。总状花序腋生;萼斜钟状,萼齿5,三角形,下面3齿高,疏生短毛;花冠紫色或紫红色,旗瓣提琴形,先端微缺,翼瓣先端钝,下部有耳和爪,龙骨瓣曲卵形,有耳及爪,与翼瓣等长;子房具柄,花柱上部有毛。荚果狭矩形,两侧扁,无毛,种子扁圆形,棕褐色。花期6~8月。果期9月。

Data

流行指数:★★★★☆

分布

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一般生长于山沟、草地、林下或向阳的灌木丛中。

采食时间

4~5月间采食嫩叶,夏秋季采收入药。

食用部位

嫩叶可食,全草入药。

营养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质2.5克、脂肪0.3克、糖类13克、粗纤维5.4克、胡萝卜素5.43毫克、维生素B20.94毫克、维生素C 118毫克、钙298毫克、磷43毫克。

特殊用途

【观赏】

歪头菜植株秀丽,花序硕大成串,花蓝紫色或蓝色,花色艳丽,花期长,是优良的夏季观花、城市绿化观赏植物。

食用方法

歪头菜营养丰富,可在4、5月间采摘高30厘米以下的嫩苗,用开水焯熟,换清水浸泡后,炒食、凉拌或做汤,如凉拌歪头菜、歪头菜炒鸡蛋等。

补虚调肝 治疗疔疮

歪头菜全草可以入药,味甘,性平,具有补虚调肝、理气止痛、清热利尿的功效。可治疗头晕、体虚水肿、胃痛等病症,外用还可以治疗疔疮。此外,歪头菜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二色棘豆

地角儿苗 猫爪花 地丁 人头草

Oxytropis bicolor Bge.豆科 棘豆属

株茎非常短,近乎于无茎。羽状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密被长柔毛,与叶柄连合;小叶对生或轮生,披针形,两面有密长柔毛。花多数,生于花序梗上部,排列成疏或密的总状花序;花萼筒状,密生长柔毛,萼齿5枚,三角形,长约为筒部的1/5;花冠红紫色或蓝紫色,旗瓣菱状卵形,腹面中央有绿色斑点,子房有短柄。

Data

流行指数:★★★☆☆

分布

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多生于沙地、堤岸、路旁、荒地、干燥坡地或田间。

采食时间

夏秋季采食。

食用部位

荚果。

食用方法

二色棘豆的嫩荚果在夏季采摘后可以直接生食;秋季采集其老化后的硬荚果,剥出里面的豆子后,可以煮熟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