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快乐学习

现在别人问我怎么培养孩子读经典,我说孩子小的时候连哄带骗地让他背《道德经》,大概三四岁的时候背到六章,后来上幼儿园背下二十六章,然后不背了,因为背没有意思,周围小朋友不背,所以他也不想背了。我说二十六章也足够了,很多人这一辈子一章都没有背嘛,这样也可以了。但是我跟他讲一句话,我说:这一辈子如果你能背下《老子》,做爸爸的再也不会要求你背任何东西,而且我说话算数。没全部背下来,那我也不强迫你,二十六章足够了。后来阴差阳错,他随着经典班学习,把曾子的《大学》背下来了。最快一次,我们爷俩检测,五分半钟,他把曾子的《大学》从头背到尾,背得上气不接下气,小孩子嘛,气息不够啊,为了快,那就是几乎不假思索。然后我就知道可以了,他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现在整个国家都在推广传统文化,学校里面也慢慢地随着校长、老师的认识加深,也在推广“美文”教育,这个美文未必是经典。有一次上学,班主任老师在上面说:“谁能背一下美文,会的都可以上来背。”我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美文,就举手问:“老师,《大学》算不算?”老师可能没背过《大学》,但最起码听说过,四书之首,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中的《大学》。老师说:“算,你上来背吧。”他就问老师:“我背到哪结束?”我也没问过老师,我现在猜想,估计老师也不知道,就说你背吧。你想他背的速度那么快,突突突地几段很快就过去了,老师就说:“行了行了,够了。”这样呢,孩子可能在老师的表扬和同学、小伙伴儿羡慕的眼神当中回到座位上,这一天估计过得比较愉悦(众笑),应该是属于那种“不亦悦乎”的状态。

晚上回到家里就说:“爸爸,你说背了《大学》这辈子够了,真够了吗?”我一听,这不是机会来了嘛(笑声),我说:“当然够了,爸爸也不会骗你,可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嘛,如果学有余力,你现在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再背一篇。”又是连哄带骗,背了黄石公传给张良的那个《素书》,一千二百字吧。很快背到了第五章,因为那第六章好像没什么章法,没有逻辑,到现在我也背不下来这第六章,他也是背到第五章。随后我就想,背到第五章也足够了。就这样,他随着少年经典学习班,学习了《论语》、《孟子》、《大学》、《笠翁对韵》,然后念过《道德经》、《素书》,孩子有了一点点诵读经典的基础。

其实我现在对他的学业一点都不担心,我岳母和我太太管得比较严,我是属于给他松绑的,我经常说,孩子,该下课休息了。就是家里人一定要互相配合,守一个中道,如果你让孩子感觉整天只有作业和学习,人生一点放松和空闲都没有,那就没有“不亦悦乎”的那种喜悦,学习是“不亦苦乎”,没有意思。

我们当下的学习,包括今天学《黄帝内经》,也是这个样子。如果你现在感觉累了,那就往后一仰,休息一会儿,权当自己在家里躺沙发上,没有关系。休息好了,再端身正坐认真听,效果是一样的,就是无论如何要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我就特别反对“刻着苦”去学习,越学越苦,学到最后,就像很多毕业生,毕业的时候、高考结束的时候把书本甚至把笔扔出窗外,像发誓一样:老子再也不学习了!如果教育把所有学习的乐趣全部扼杀,那么这个教育是不是彻底地失败?不能够让他体会到乐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把他兴趣扼杀了,这个罪孽承担得起吗?我们要守这个中道,要培养他的乐趣,维护他的乐趣。所以一旦感觉孩子太辛苦了,就帮助他松松绑;看着他有可能放松得过劲了,再督促一下、提醒一下要努力一点。这个人生就永远是一个非常美好而精进的人生,整个家庭里面会代代相传,兴旺发达,一点都不假!

今天居然有这么好的场合,不需要成本,不需要时间,有人替我们组织,有人替我们安排,然后坐在这里能够学习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在座的各位你想象一下你的祖先,包括你本人,德行得多大!所以感恩自己的祖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