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道教文化研究的意义

道教文化研究的意义与道教本身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故而,在阐述道教文化研究的意义时,不能不涉及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问题。

(一)从鲁迅论道教说开来

平心而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道教是受到冷落的。许多自谓清高的人甚至一说到道教就嗤之以鼻。当然,也有人对道教的历史作用给予了恰当的评估,比如我国现代史上著名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学者。他于1918年8月20日给许寿棠的信中说:“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鲁迅全集》第十一卷,第35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鲁迅先生这番话是对中国社会与历史经过仔细考察之后得出的一种论断。对此,业师卿希泰教授指出:鲁迅先生的科学论断“纠正了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的一种学术偏见,即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一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儒家文化的身上,认为道教文化可有可无、毫无价值,甚至主张予以彻底消灭”卿希泰:《重温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见《道韵》第10辑,中华大道出版社,2002年。。卿师这番话可谓有感而发。的确如卿师所言,由于以往对道教存在过分贬低的倾向,道教文化的价值也就不能很好地加以发掘。事实上,正当国内一些人把道教文化与封建迷信画上等号的时候,欧美许多国家的学者却对道教文化研究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其原因固然是复杂的,但这与道教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的确有关联。我们从国外学者对道教文化的兴趣中似乎可以得到某种启示。

(二)道教文化研究的意义略说

研究道教文化到底有何意义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将会有不同的认识。我还是先从个人生活的立场来谈谈管见吧。我在本讲第一节实际上已经接触了这个问题。现在,我准备再作进一步探讨。

应该稍加说明的是,信仰与研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就是说,信仰不等于研究,而研究也不等于信仰。现在,一些人常常把宗教研究与宗教信仰混同起来,道教信仰与道教文化研究当然也有被混同的情况发生。所以,我有必要声明,这里的“意义”不是从信仰的立场,而是从发掘文化内涵的角度说的。

有人曾经问我:“道教文化研究对个人生活有意义吗?”我可以明确地回答:有意义。因为道教是一种生命意识很强的宗教。在道教思想体系中,一切教理教义都是围绕生命而展开的。因此,生命问题可以说是道教思想的枢纽。《太平经》称,“人命最重”,“寿最为善”。王明:《太平经合校》,第34、222页,中华书局,1960年。这代表了道教尊重人类生命的态度。由于关注生命,道门中人长期以来注意探索治病养生的理论与方法。翻开道教经籍,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关疾病发生的精辟论述,也可以找到不少药物治疗的资料。

当然,更为珍贵的是,道门中人为了身心健康,注意探索人与天地的关系。他们从长期的生活经验中悟出,人的生存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天地相应的;违背天道,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此,他们总结出顺应天地法则而生活的原则。基于天人相应的思想原则,道门中人创造了大量的养生法门,诸如道引、行气、啸法、存想,等等。关于治病养生问题,将在第八、九、十讲详细谈论。不仅如此,道门中人还把人的身心健康与伦理道德修养联系起来考虑,认为良好的德行有利于健康长寿,形成了以德养生的基本理念。这些内容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现实价值。

就个人而言,道教文化研究也可以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道教为了身心健康所进行的存想活动,从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一种心理调整行为,但在客观上却推进了大脑的定向思考。因为所谓存想并非是胡思乱想,而是有方向的,例如存想某一地方的山水、存想个人所熟悉的某一幽静之处所,存想变化着的神仙形象,存想太空中的日月星辰,等等。道教存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自我从凡俗生活中解脱出来,使注意力朝向设定的理想境界,这时的山水、处所等都不是纯客体的简单再现,而是理想化的。因此,存想的过程就是想象力发挥的过程,也是意境创造的过程。再说,存想的方法中,还有“存经宝”一项,所谓“存经宝”实际上就是对经典内容的定向思考,通过这种思考,在加深理解经典意义的同时,也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大脑获得定向性休息,有利于思考能量的积蓄。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道教积累了大量的经典文献,光明代的《正统道藏》就有5000多卷,后来又陆续搜罗编辑了许多大丛书。这些文献包罗宏富,涉及天文、历法、地学、古生物学、古药物学、历史、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内容。N.J.基拉多特所指出的:“《道藏》的经文尽管奥秘神奇,篇幅浩繁,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异常丰富的源泉,使我们可以较准确地弄清其宗教性质、社会特征以及历史发展过程。”又说:“要想了解中国传统,就得对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社会的和宗教的作用作一番全面的评价。”《“任其自然”——道家之道》,美国芝加哥英文版《宗教史》杂志第二十三卷第2期, 1988年11月。基拉多特虽然是站在西方宗教学者的立场上来看待道教及其典籍的,但至少也说明了道教经籍内容的丰富性和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开展道教文化研究,不但是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中国哲学与文学艺术等传统人文的需要,而且也是开拓中国科技史新领域、发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不可缺少的学术工作。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科学的基础。”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第1页,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李约瑟博士还说,道家“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同上书,第175页。。他甚至断言:“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同上书,第178页。在这些论述中,李约瑟都是从广义上来使用“道家”这个概念的,在有些场合甚至是侧重于汉代以来的道教。尽管李约瑟博士是从西方学者的立场来评述中国文化的,但他的提醒无疑可以使我们注意道教文化所包含的科学史价值。

开展道教文化研究,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的有序化。就基础而言,道教文化乃以道家思想为母体。道家除了具有丰富的宇宙论与人生哲学观念之外,还特别崇尚黄帝。与儒家崇尚尧、舜的历史传统不同,道家乃以黄帝为道法传承之大宗。这种崇尚黄帝的传统后来不仅被道教所继承,而且大大发展了。在道教中,黄帝不仅居于“仙传”第一的地位,而且成为经典造作的法脉,许多道教经典都冠以黄帝之名,如《黄帝阴符经》、《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黄帝宅经》、《黄帝金匮玉衡经》、《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等几十种,有的经典虽然没有冠以黄帝之名,但在内容上却经常涉及黄帝,对黄帝推崇有加。就道教的修行来讲,黄帝是一个神仙的理想典型,但就其社会人伦而言,黄帝乃是民族大祖先的象征,在深层次他是社会和谐的象征。道教这种崇尚黄帝的传统实际上贯穿在其经典文化的各个层面,其思想是根深蒂固的。通过研究,发掘此类资源,可以更好地为沟通海内外华夏炎黄子孙服务。

道教文化研究的学术意义与社会意义是多方面的,如果大家走进道教文化殿堂之中感受一下并且认真审度,将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大家可以在日后对道教文化研究的价值作进一步的发掘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