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为了在资本匮乏的情况下优先发展重工业,首先必须压低利率、高估本国汇率,压低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并相应压低包括粮食在内的所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从而建立起一个以各种人为扭曲的价格信号为核心特征的宏观政策环境。

◎由于价格被人为压低,资金、原材料和各种生活必需品就会供不应求,此时就有必要通过计划管理的办法来把生产要素和生活必需品按照一定的方式配给,以确保重工业优先发展。因此,中观层面的一整套指令性计划配置制度就建立起来。

◎为了确保资源被优先投入重工业,也为了防止损公肥私,企业不仅需要被国有化,而且经营管理自主权也必须被完全剥夺。因此,除去宏观政策环境和中观配置制度,剥夺企业自主权、完全以计划指令替代的微观激励措施也要相应建立起来。

◎为了确保农民在农产品价格被人为压低的情况下也会将其出售给政府,也为了确保城市居民都能在工资被人为压低的情况下也能低价购得足够的口粮,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政府作为唯一合法的粮食中间商,低价向农民统购粮食,再低价向城市居民统销。同时,产粮多的地区,因不愿以低价而补贴产粮少的地区,只好在全国各地都实行粮食地区自给自足的办法。因此,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正是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和粮食地区自给自足政策的根本成因。

◎合作化运动,是为了在农产品价格被人为压低的情况下,利用农业中一定的规模经济特性,尽可能增加农产品产量。然而,在剥夺了农民对于合作社的退出权后,农民基本丧失了惩罚在合作社中偷懒的办法,结果造成合作社生产效率极大降低,最终酿成了大饥荒。

◎重工业优先发展,使得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以计划配置的城市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则不断吸引着农村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与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严格挂钩的户籍制度,来严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将农村人口基本锁定在原有土地上,继续为城市人口提供廉价农产品。因此,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正是城乡隔绝的户籍制度的主要成因。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在资金动员、资本积累和重工业体系建设方面,具有高度成就。然而,也同时造成了产业结构扭曲、生产效率低下、城乡差距扩大、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长期停滞等严重的长期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与发达国家和东亚“四小龙”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