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视艺术与经济

经济是整个社会活动的基础,它决定着作为上层建筑的电视艺术的发展,反过来,电视艺术对经济基础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力。

一、经济环境对电视艺术的影响

考察任何一个国家的电视艺术都可以发现,其发展是与本国经济的发展共同进退,它的每个阶段也与当时的经济环境大致相适应。电视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其发展水平总是受经济基础的制约。电视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播出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艺术的生产、播出、流通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活动,经济运行的态势直接影响着电视艺术的繁荣程度。

其一,经济实力决定电视产业的生产力。就我国来说,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的总体实力较弱,全国拥有的电视机数量极少,受众有限。伴随着改革开放,电视机在中国迅速普及,电视台的数量也急剧增长。电视艺术工作者不但可以全面、深入地反映国内社会面貌,还有条件走出国门,制作异域文化的电视艺术节目。

其二,经济的发展不断为电视艺术产品生产出与时俱进的消费者,消费也会反过来刺激生产,促进电视艺术的繁荣。经济实力的增强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的迅速普及是最明显的标志。它使电视媒体的受众大大增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电视艺术产品消费市场,而这个巨大的市场也会反过来刺激电视节目的生产。

其三,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生活的全面变化,它直接导致了电视艺术产品所反映的对象的变化,并影响着电视艺术的规模、内容、风格和电视艺术工作者的创作观念,也带给受众更多、更新的心理期待。近些年来,我国的电视艺术创作者开始正视受众需求,及时调整传播理念。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信息流动的加快,而电视是当代大多数人的第一媒体选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电视行业蕴藏的巨大商机,资本也就不断向电视媒介汇聚,这对电视艺术的发展有直接影响。从正面来看,充足的资金注入使电视艺术节目的策划、制作有了更坚实的经济基础,促使节目质量提高。从负面来看,节目的制作方更加看重经济效益,容易导致电视艺术类节目生态的失衡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而出于对利润回报的急切追求,电视媒介中也难免出现庸俗化、同质化等不良现象,不利于电视艺术的健康发展。另外,外资的进入将加剧电视艺术的全球化,弱化电视艺术的民族性,带来文化殖民的危险。对此,我们必须加以警惕。

二、电视艺术的经济功能

电视艺术的经济功能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投资者以此扩大自身的品牌效应,并获得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电视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也可以为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

1.获取经济收益。作为最常用的家用电器,电视几乎进入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其辐射力直达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因此,电视艺术随之也产生了其他艺术样式所不可比拟的广泛影响力,而这种巨大的影响力正是现代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前提。产业界正是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断对电视艺术进行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所谓直接投资是指企业直接注入资金或成立实体,参与电视艺术产品的策划、制作等活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就是典型的例子,该集团通过多年的投资经营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目前在国内,一些民营资本、外资正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不断进入这一领域,以期从电视艺术产业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尤其是民营资本,已经成为我国电视剧、文娱节目生产的主力军,光线传媒、华谊兄弟、本山传媒等在业界享有声誉的民营影视企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在电视艺术领域,间接投资更为普遍。由于电视艺术极具包容性,各种艺术门类、节目形态都能以电视媒介为平台进行充分的展示和传播,所以企业间接投资电视艺术的机会很多。比如,企业为电视剧提供赞助,电视剧则以贴片广告等方式为企业作品牌宣传。电视上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比赛、颁奖盛典等,并同步直播,不少企业把它视为自我宣传、塑造公益形象的绝佳机会。如“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挑战主持人大赛”、“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春节晚会我最喜爱的节目评选”等等,企业都会通过对其赞助得到冠名权,不但扩大了品牌影响,还提升了企业的文化形象。

2.促进经济发展。电视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力,这表现为众多电视文化产品以社会经济现象为题材,生动地反映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它不但能提高受众的经济生活能力,带动地方的旅游、饮食等相关产业,还能激发受众对经济体制、经济现象的思索。

由于电视剧题材丰富,种类繁多,受众面广,能够全景式地展现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全貌,因此,一部电视剧的热播往往能带动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仅以《乔家大院》为例,在其播出当年的“五一”黄金周,相比前一年同期,山西乔家大院这一旅游景点“总人流量达到38万人次以上,是去年的1.5倍左右;5月3日的人流量达到7.5万人,同比增长了63%;门票收入了180万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12%”。高小奇等:《电视剧热播 煲热乔家大院旅游》,载《山西青年报》,2006年5月8日。“乔家大院出口处,村民乔利英摆了个小地摊,上面铺满了她亲手剪的窗花。《乔家大院》电视剧里,乔致庸书房贴的‘鸳鸯戏水’就是出自乔女士之手。这两天她的收入是平时的三倍还要多,平时每天卖30多元,‘五一’期间天天要卖到100多元。”高小奇等:《电视剧热播 煲热乔家大院旅游》,载《山西青年报》,2006年5月8日。由此可见,作为一类电视艺术产品,一部电视剧的走红能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电视上出现了大量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题材或背景的电视艺术作品。经济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带来社会思想的巨大震荡,电视艺术创作者以严谨的现实主义精神关注人们方方面面的变化,以艺术的手段展现新的经济格局下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人们对前途的探索。电视剧《外来妹》反映了沿海开放城市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和他们在新环境中的困惑、成长;电视剧《刘老根》则反映了市场经济大潮对北方农村固有的经济观念、文化观念的冲击。这些电视剧作品强调了市场经济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引导人们调整心态、完善自我,从而更好地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广大受众的经济生活能力。此外,还有许多电视艺术产品直接为经济服务,电视商业广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综上所述,电视艺术的发展不是被动受制于经济环境,而是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它把复杂多样的经济现象作为重要的反映对象,及时、生动地加以表现。这既丰富了电视艺术的内容,又增强了电视艺术的现实性,使电视作品始终能吸引大量受众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艺术源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