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级教师高中文言文译解(增订版)
- 程翔
- 5388字
- 2020-07-09 15:51:39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说明】
王羲之(321—379,一说303—361,又说307—365),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文学家。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建兴四年(316),西晋愍帝司马邺被俘,晋室南渡,琅琊王氏亦南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又授护国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
王羲之在书法上被称作书圣。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学张芝草书,学钟繇正书,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成为妍美流便的新体。其书备精诸体,尤擅正行,字势雄强多变化,为历代学书者所宗尚,影响极大,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但文名被书名所掩,不大为人所重。只有《兰亭集序》一文流传甚广。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很能代表他的文章风格。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辑有《王右军集》二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参考资料:《晋书·王羲之传》。
【原文】
永和九年[1],岁在癸丑[2],暮春之初[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4],修禊事也[5]。群贤毕至[6],少长咸集[7]。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8],又有清流激湍[9],映带左右[10]。引以为流觞曲水[11],列坐其次[1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3],一觞一咏[14],亦足以畅叙幽情[15]。
是日也[16],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18],所以游目骋怀[19],足以极视听之娱[20],信[21]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2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4]。虽趣舍万殊[25],静躁[26]不同,当其欣于所遇[27],暂得于己[28],快然[29]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0];及其所之既倦[31],情随事迁[32],感慨系之矣[3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4];况修短随化[35],终期于尽[36]。古人云:“死生亦大矣[37]。”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38]之由,若合一契[39],未尝不临文嗟悼[40],不能喻之于怀[4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2]。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43],悲夫!故列叙时人[44],录其所述[45]。虽世殊事异[46],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7]。后之览者[48],亦将有感于斯文[49]。
【注释】
[1]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年号。
[2]岁在癸(guǐ)丑:是说永和九年按干支纪年属于癸丑年。
[3]暮春之初:阴历三月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暮,晚。
[4]会于会(kuài,又读guì)稽(jī)山阴之兰亭: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会稽,当时的郡名,在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带。山阴,当时的县名,现在浙江省绍兴市。兰亭,兰渚之亭。兰渚,地名,在绍兴市西南20余里。
[5]修禊(xì)事也:为了做修禊这件事。修禊,即祓(fú)禊,古代的一种风俗,古时在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洗濯,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说是可以消除不祥。禊,一种祭礼。
[6]群贤毕至:众多贤才都聚会在这里。群贤,指孙绰、谢安、支遁等人。毕,全,都。
[7]少长咸集:年龄大的和小的都聚集在一起。咸,都。
[8]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
[9]激湍(tuān):流势急猛的水。
[10]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竹林两侧。映带,映照环绕在兰亭周围。带,束,环绕。
[11]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漂流酒杯用的曲水。流觞,把盛酒的漆制杯子从水的上游放出,循流而下,杯子到某人面前,他就取杯饮酒。觞,酒杯。曲水,环曲的小渠。
[12]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依次就坐。其,指曲水。次,本指处所,这里指水边。
[1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繁盛场面。丝、弦,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管乐器。
[14]一觞一咏:喝点酒,作首诗。
[15]幽情:深远的感情。
[16]是日也:这一天。
[17]惠风和畅:和风温暖舒畅。
[18]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抬头纵观天地的广阔,低头俯瞰万物的繁多。品类,指万物。
[19]所以游目骋(chěng)怀:以此用来放开眼界,开拓胸怀。所以,用来。骋,奔驰,这里是“使开畅”的意思。
[20]极视听之娱:尽情地享受观赏和耳听的乐趣。极,尽情,穷尽。参考例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1]信:实在,的确。参考例句“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2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周旋应付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句首语气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有两种理解:一是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周旋,二是形容时间短暂。
[2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有的采用倾诉胸怀的方式,在室内和朋友畅谈。取,采用……方式。诸,之于。“悟”,通“晤”,面对面。悟言,对面谈话。
[2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有的借着个人所喜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约束,自在放纵地游乐。因,依仗,凭借。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5]趣舍万殊:意思是各有各的爱好。趣舍,一作“取舍”。趣,同“趋”。与“取舍”意思相近。万殊,千差万别。殊,不同。
[26]静躁:安静与急躁。
[27]欣于所遇:对所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
[28]暂得于己:一时感到自得。暂,短暂,一时。
[29]快然:高兴的样子。
[30]不知老之将至:忘记了衰老即将到来。这是《论语·述而》里的话。
[31]及其所之既倦:等到他对于向往的东西已经厌倦。之,向往,追求。
[32]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3]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原先喜欢的事物,一俯一仰之间,成为历史的陈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而激起心中的感触。向,原先。俯,一作俛(fǔ)。有人认为,上文的“俯仰”与此处的“俯仰”不同,此处指时间短暂。陈迹,旧迹,往事。“以之兴怀”的“以”是“因为”的意思;“之”,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5]况修短随化:何况人寿的长短,完全听凭造化的安排。化,造化、自然。
[36]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于消灭。期,至,及。
[37]死生亦大矣:死生也是件大事。这句话出自《庄子·德充符》。庄子说这是孔子说的话。
[38]兴感:发生感慨。
[39]若合一契:像符契那样相合(意思是感触相同)。契,古人用木或竹刻成的契券,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40]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1]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就是说,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喻,明白。
[4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那种把生和死看成一样的说法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做法是妄造的。固,本来。“一”、“齐”,动词,等同。彭,指彭祖,传说他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一死生”、“齐彭殇”是庄子的观点,认为生不足喜,死不足恶。
[43]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来的人看现在,也像现在的人看从前。另外一种理解是,后代的人看现在,看不到今天的人了,这正像我们看过去,已经看不到古人一样。
[44]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兰亭集会的人。
[45]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把这些诗合起来编成一本诗集,本文是它的序)。
[46]虽世殊事异:即使时代变化、事物不同。
[47]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引起人们感慨的情趣是相通的。致,情趣。
[48]后之览者:后世读者。
[49]亦将有感于斯文:也将与这些诗文有相同的感受。斯,这,指这次集会的诗文。一说即本篇序文。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之年,暮春三月的上旬,我们聚会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进行修禊之事。众多名流贤者都来到这里,老老少少集聚在一起。这里有巍峨的高山和峻拔的峰岭,茂密的丛林与修长的翠竹,又有那清澈激荡的溪流,照映环绕在兰亭的周围。大家利用这弯曲的溪流做“流觞曲水”的游戏,人们并列地坐在岸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繁盛场面,但饮酒咏诗,也完全可以尽兴地抒发幽雅的情趣。
这一天,天晴日朗,空气清爽,和风拂拂,温煦舒畅。仰面观看那天宇浩渺无际,俯身察视这大地万物繁多,纵目观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观赏和耳听的乐趣。实在是欢乐啊!
人与人相交往,度过短暂的一生。有些人采用倾诉胸怀的方式,在室内和朋友畅谈;有些人则凭借着个人所喜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约束,自在放纵地游乐。虽然采取的方式千差万别,性格的恬静或急躁各有不同。他们为自己境遇的通畅感到高兴,一时间怡然自得,高兴得感到满足,这时是不会觉察到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等到他们对自己所向往的事物厌倦了,感情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无限的感慨便会随之而来了。原先自己喜爱的事物,转眼之间,成了历史的陈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而激起心中的感触,何况人的寿命的长短完全听凭造化的安排,最终都归于完结呢。古人说:“死与生,也是大事啊!”这难道不令人哀痛吗!
每次看到古人对生死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读他们的文章使我戚然感叹,而心中不能解释明白这种现象。所以我知道那种把生和死看成一回事的说法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做法是妄造的。后来的人看我们的活动,也就像我们看古人的活动一样,多么使人伤悲啊!所以我逐一地记载下参加集会的人士的姓名,收录他们所赋的诗作。纵使时代不同,事情各异,但这些不同的事物引起的情感却是相通的。后世读者,也将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触吧。
【导读】
兰亭是东晋会稽郡山阴城西南郊的名胜。据《水经注》记载:“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东晋建立后,王羲之、谢安等名流在会稽置园建墅,成为士族聚集地。永和九年(353),51岁的王羲之任会稽内史(相当于太守)。三月三日这天,他和谢安、孙绰等40余人聚于兰亭,曲水流觞,吟诗作赋。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人所作诗一一记录,编为《兰亭集》,并为此写了这篇序。
本文分两段,一段写乐,二段写悲。乐在何处?你看,“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一乐也。兰亭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可谓二乐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可谓三乐也。在如此幽雅之地作曲水流觞,可谓四乐也。饮酒作诗之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谓乐之极也!这五乐概括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正应了“信可乐也”一句。一群文人雅士,在青山绿水间,行高雅风流之举,怎不令旁观者羡慕?当事人之乐自不待言。
然而作者的写作用意并不在乐上。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生和死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死亡一直是缠绕在文人心间的话题。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思考。人生在世,形式各异,不管是“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还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都会为一时的顺达而满足,甚至忘记了死亡,等到对所追求的事物产生厌倦之后,自己的感情也就随事态的变化而变化,又想到了死亡,感慨也就来了,原先自己以为欢乐的事情,在短暂的俯仰之间就变成了陈迹,而且不能不因此而发出感慨;何况人生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的安排,最终要走向死亡。在作者看来,人生是多么渺小可怜!以上是作者从现实的角度发出的生命之叹。接下来,作者考察古人的感情,也是如此,不谋而合。由此看来,人们普遍看重的是生,厌恶的是死。庄子生死一样的观点是不对的。那么,未来呢?后人看我们,也像我们看古人一样吧?人生代代相传,痛苦也代代相传,没有休止。这真可悲啊!所以作者才记录下这次集会的作品,目的是给后人提供一个产生共鸣的依据。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然而作者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生死问题,表现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本文语言清明简洁,有些已成为生活中的成语,广为所用。作者的思想是比较含蓄的,对人生的思考点到为止,因而语言上表现得具有一定的跳跃性,使读者对其旨意不易把握。
【练习】
一、填空:
1.王羲之是著名的_______ 家和 _______家。
2.《兰亭集序》是作者为_______ 写的一篇序。
3.“是日也,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二、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含义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的含义相同的一个:
1.例句:群贤毕至( )
A.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B.寿毕,请以剑舞
C.吾与汝毕力平险
D.群响毕绝
2.例句:茂林修竹( )
A.乃重修岳阳楼
B.邹忌修八尺有余
C.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例句:信可乐也( )
A.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烟涛微茫信难求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4.例句:趣舍万殊( )
A.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B.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C.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D.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
三、完成1997年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中文言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怎么)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1.解释加点词语
① 子与我衣
② 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③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
④ 若夫欲利人之心
2.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3.“道其不济夫”的译文,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说的道理还是行不通呀
B.我的学说难道不会成功吗
C.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D.我说的道理也许不济事吧
4.本文表现了戎夷_______ 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