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法国和印第安战争(1754—1760)

17世纪末,大不列颠与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相继爆发了四次战争。这四次世界性战争发生在欧洲,尔后波及到印度和北美,从1689年到1763年断断续续进行了七十四年。这几次战争的赌注非常高,最后的胜利者不仅获得对西印度群岛和加拿大的统治权,而且控制了有利可图的殖民地贸易。前三次战争是以国王和女王的名字命名的。在“威廉国王战争”(King William's War, 1689—1697)和“安妮女王战争”(Queen Anne's War, 1702—1713)初期,英国试图争夺新法兰西的魁北克,但却没有成功。印第安土著在法国人的支持下烧掉了英属殖民地的居住区。最终,英国军队在“安妮女王战争”中大获全胜,因此获得了法属加拿大的新斯科舍(Nova Scotia)殖民地统治权和西属美洲殖民地的贸易权。第三次战争是在乔治二世(George II, 1683—1760)统治时期的“乔治战争”(George's War, 1744—1748)。大不列颠的殖民地又一次遭到法国和西班牙两个死对头的袭击,但英国军队成功的击退了他们的进攻并以和平条约结束了战争。由于这三次战争的主战场主要在欧洲,只有少量的冲突发生在殖民地,因此欧洲列强尚未意识到向美洲派遣正规部队的重要性。但是,第四次战争与前三次不同,它先在殖民地爆发,然后波及到欧洲。在这场最关键的战争中,英国和法国都认识到了殖民地的重要性。他们不再依赖殖民地的“业余”力量,而是把大量正规部队运往北美洲。这次战争在美洲殖民地被称作“法印战争”(French and Indian War, 1754—1760),但在欧洲却被称为“七年战争”(Seven Years'War, 1756—1763)。

对大不列颠人来说,法国在俄亥俄河谷建立了一系列的堡垒,因此挑起了战争。但从法国人的观点来看,他们建立这些堡垒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阻止英国殖民地向西扩张的趋势。为了阻止法国对于杜肯堡(Fort Duquesne,即匹兹堡)的争夺并进一步控制俄亥俄河谷,弗吉尼亚总督派遣了一支由年轻的乔治·华盛顿上校(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率领的三百名民兵和一百名正规军组成的部队。1754年7月4日,华盛顿的部队在一次伏击中杀死一些法国士兵,但却立即遭到法国人的反击。在牺牲了四分之一士兵以后,华盛顿在纳塞西蒂堡(Fort Necessity)向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法国和印第安人的联盟军队投降了。此次荒野中的交锋标志着英法两国争夺美洲霸主地位的战争爆发了。英国政府认识到与殖民地抵抗力量合作的必要性,便于1754年召集了七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纽约殖民地的奥尔巴尼召开代表大会。代表们采纳了一项由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出的《奥尔巴尼联合计划》(Albany Plan of Union),决定为了殖民地的共同利益组建一个殖民地政府,并确立从各殖民地征兵和征税来联合抵抗法国的制度。由于各殖民地都想保留各自的征税权而不愿意接受《奥尔巴尼联合计划》,所以这一计划从未得以落实。然而,此次代表大会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为18世纪70年代更加革命性的第一届大陆会议开创了一个先例。

威廉·皮特(1759—1806)

起初,战争的形势非常不利于英国。1775年,英国政府派遣爱德华·布雷多克将军(Edward Braddock, 1695—1755)和一千多名正规军夺下杜肯堡。虽然此次战役得到了乔治·华盛顿领导的弗吉尼亚民兵的帮助,但爱德华·布雷多克过于轻视殖民地部队,希望自己属下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尽快战胜法国。爱德华·布雷多克对于敌方部队的攻击能力和足智多谋估计不足,而他的傲慢自大也使他完全排除了得到印第安人帮助的任何可能性。1755年7月,由大约九百人组成的法军和印第安人的部队在杜肯堡附近伏击了布雷多克的正规军和华盛顿带领的弗吉尼亚民兵。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交火,英国正规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只留下华盛顿领导的弗吉尼亚民兵掩护撤退。九百多名英国士兵和殖民地民兵阵亡,其中包括爱德华·布雷多克。布雷多克死后,印第安人突袭了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弗吉尼亚和新泽西等四个殖民地。1756年,在美洲爆发的“法印战争”演变成为欧洲的“七年战争”。英国和主要欧洲列强在太平洋、地中海、加勒比海和印度洋上都发生了冲突。战火甚至燃烧到了菲律宾。在那里,英国军队夺取了马尼拉。在1756至1757期间,新法兰西果敢的指挥官路易斯·约瑟夫·蒙特卡姆(Louis Joseph Montcalm, 1712—1759)向英属殖民地发动了攻势。英属美洲殖民地的人口在数量上以二十比一的优势远超法属魁北克人(Quebecers),但英属北美殖民者对这场战争的支持却极其悭啬,仅提供了一支数量少且缺乏训练的部队。与此相反,蒙特卡姆麾下的法国正规军和印第安人数量众多,而且还有大量机动的魁北克民兵可供调遣。虽然华盛顿领导弗吉尼亚民兵依靠谢南多厄山谷的地势极力抵抗印第安人的进攻,但蒙特卡姆在加拿大又得到三千名正规军的增援后,一鼓作气夺取了英国在安大略湖边修筑的堡垒。

1758年,整个战争在充满传奇色彩的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1759—1806)任英国首相后发生了改变。皮特擅长于制定宏伟的战略,并且具有任人唯贤的才干。尽管大部分英国人认为,与欧洲战场相比,美洲战场位居第二,但皮特却深信英国有充分的理由必须征服加拿大和北美西部,以便为英国及其殖民地开辟新的扩张领域。他不再向欧洲大陆派遣英国军人,而是把北美大陆上英军及殖民地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年轻有为的英国军官的领导之下。同时,皮特承诺,议会将承担殖民地军队的全部费用。他把英属北美殖民者从战争的经济负担中解放出来的提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1758年,英国军队挽回了前次的失利,把法国人赶出了杜肯堡,占领了整个俄亥俄河谷上游。1759年,身体单薄但勇猛无比的年轻将军詹姆斯·沃尔夫(James Wolfe, 1727—1759)成功攻克魁北克。这次战役在英国军事历史上可谓是最幸运、最大胆和组织得最好的战役之一。1760年,由年轻的将军杰弗里·阿默斯特(Jeffrey Amherst, 1717—1797)领导的英国军队从五大湖向东北部移动,与一支来自魁北克的英国部队会合,在法属蒙特利尔迫使法国总督投降并交出整个新法兰西。在1763年签订的《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 of 1763)中,英国接受了法属加拿大和西属佛罗里达。西班牙得到了新奥尔良港口和密西西比河西部所有的法属领地。法国割让了北美本土的所有领地后,在新世界的殖民地只限于西印度群岛和纽芬兰(Newfoundland)附近的一些岛屿。

法印战争(1754—1760)后法国割让给英国的土地

175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创作漫画“联合或死亡”

法印战争的胜利确立了英国在北美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英国海军也同时建立了在世界海军中的霸主地位。英国的美洲殖民地再也不会面临法国和西班牙及其同盟国联合进攻的威胁了。对美洲人而言,法印战争是最根本地改变殖民地和英国政府关系的一次战争。殖民地居民一旦从英法领地之争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就立刻清醒地认识到西部土地的肥沃和富饶。他们似乎看到一个超乎任何预期自由和富足的乐观前景。然而,在光明灿烂的表面底下,在多年的共同发展和相互包容中,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的各种关系都带有一些灰暗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英国人和殖民地居民逐渐改变了对彼此的看法。一方面,战争结束后,英国人普遍贬低殖民地军事力量在战争中的贡献。他们声称美洲的民兵是训练不足、纪律散乱的乌合之众。皮特保证给殖民地军费补贴的承诺激怒了英伦民众,他们觉得殖民地居民拒绝为战争提供军队和金钱资助,因此没有为战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战争债务和税收下艰难生活的英国人认为,美洲人保护自己家园却由大不列颠人来买单是不可忍受的。另一方面,殖民地人却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待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他们认为自己在这四场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英国正规军的作战减少了后顾之忧,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并且坚信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自卫。同时,他们并不认为英国正规军和英国军官有什么成就值得夸耀,英国人的作战方式也并不适合美洲茂密的丛林和复杂的地形。美洲人从未想到英国军官竟然会如此傲慢无知,不体恤下属,而且常常没有容人之量,态度生硬粗暴。美洲人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虽然同为大英帝国的公民,但他们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