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西班牙无敌舰队溃败(1588)

对西班牙而言,美洲迅速为其带来了巨大财富;但对英格兰而言,至少在开始时,损失远大于收益。与西班牙政府资助的殖民地探险活动相比,早期的英国殖民地最初都是由追逐利益的股份公司而非英国王室资助的。那次前赴“迷失的殖民地”罗诺克岛的殖民努力虽然得到过伊丽莎白女王的少许资助,但也几乎完全是由英格兰西部的一群商人和乡绅私人赞助的冒险活动。同时,由于这些早期公司股东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所以情况变得更为复杂。这些殖民定居的赞助者承担着殖民探险活动可能给他们造成的任何债务,所以他们对于可能出现的任何失败都极为敏感,他们除了尽快放弃那些难以预测的冒险行动之外别无他法。这样一来,投资到这些殖民地探险的原始资金很难指望能持续下去,因为投资者希望这些拓殖组织一次成功,并不期望他们进行第二次冒险。股东们不愿意将资金投放在这些公司而定期得到一些分红,相反,他们更愿意在一次航程结束后迅速获得收益,或者更愿意将投资时间限制在数年内,以便在短时间内收回本金和可能的利润。

对于殖民者而言,为了给公司创造直接收益,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他们无法从殖民地带回任何可以产生经济利益的实实在在的证据,他们的资金链也就断开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英国殖民者不再努力探索未知的美洲大陆环境,而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每一处溪流的浅滩处寻找黄金的踪迹,在每一条大河的湾流处寻找通往太平洋的航道。他们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前往边远地区去求证印第安人关于古老城市的流言或关于大量毛皮和贵金属资源的传闻。由于在寻求直接收益资源的同时忽略了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所以他们的冒险常常会由于缺乏补给而难以为继或濒于绝望的境地,他们也常常会在深受疾病困扰的时候又遭到印第安人的袭击。最终,第一批殖民地居民面临饥饿和绝望,有时还陷入完全混乱状态中。与此同时,第一批拓殖公司也面临着破产的威胁。

不过,对于英国而言,在美洲定居所面临的最严峻现实问题是,它与西班牙的冲突严重威胁到英国是否能在北美占有一隅之地。两国的冲突持续了三十多年一直到16世纪末,尽管双方都尽可能地寻求其他途径来避免战争,但彼此一直在互相戒备,为未来的武力抗衡作准备。一方面,英国决意要打破西班牙在西半球建立的殖民霸权。这一想法与其他北欧海洋强国特别是荷兰不谋而合。只有通过削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位,英国和荷兰的贸易地位才能提升,因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掌握了欧洲大陆以外地区的贸易权,这种贸易权在当时可以带来各种有利的贸易机会。另一方面,西班牙王储菲利普与玛丽·都铎的婚姻曾经一度使西班牙控制了英国,为西班牙实现雄霸世界的计划提供了一个重要条件,但玛丽的死亡使西班牙的这一计划遭到重创。起初,菲利普企图通过迎娶伊丽莎白来挽回局势,伊丽莎白也竭力让他相信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但是,精明的伊丽莎白和她的大臣们根本不可能再重蹈玛丽的覆辙。当菲利普意识到这个联姻计划已经破产时,他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其他途径,包括外交谈判或阴谋手段。最终,他选择了战争。

“我知道我是软弱无力的女儿身,但我有一颗君王的心。”伊丽莎白女王曾经在一个著名的庆典上这样说。她继承了乃父的很多优秀品质,如良好的决断能力和坚忍不拔的个性。士兵和水手们钦佩她的勇气,国会议员敬重她的才智,即使高等学府的教授们也不得不对她渊博的知识感到惊讶,并且对她会讲一口流利的拉丁语、希腊语以及其他一些现代语言感到诧异。伊丽莎白喜欢开玩笑,她曾经给她的议员们说,即使贫穷得只剩下内衣,倒霉得被赶出英国,她依然能在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度得以生存。她终生未嫁,却把可能的婚姻当作一种政治武器。她毫不怀疑罗马教皇会唆使那些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君王攻打英国,但她利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敌对关系来为英国寻找出路。她很清楚法国和西班牙都不会让对方占领英国。法国是英国的直接威胁,因为法国国王娶了苏格兰的当政女王玛丽·斯图尔特(Mary Stuart, 1542—1587)后,法国军队便因此控制了苏格兰。玛丽·斯图尔特是伊丽莎白最亲的表妹,如果伊丽莎白在膝下无子的情况下死去,那么玛丽将是英王室王冠的当然继承人。在大臣们的建议下,伊丽莎白决定对此进行干涉。她派遣英国的舰队和士兵前往苏格兰,帮助那儿的新教教徒将法国军队驱逐出境。玛丽逃往英格兰,英格兰的极端天主教徒不久便筹划着暗杀伊丽莎白并将玛丽推上王位的阴谋,而这些阴谋很快又得到西班牙国王菲利普的支持。1587年,玛丽因叛国罪证据确凿被送上了断头台,西班牙人在绝望之余迅速着手准备攻打英国。

然而,西班牙人刚刚做好出航作战的准备,就被英格兰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 1540—1596)率队出其不意地摧毁了停泊在加的斯(Cadiz)海港的所有西班牙战舰。此时,伊丽莎白女王依然心存侥幸,希望通过温和的手段与西班牙和解,因此不允许德雷克再次对西班牙舰队发动类似的进攻。但女王的希望落空了。英国等来的不是和平的橄榄枝,而是烽火台上的狼烟。1588年7月,由一百三十艘西班牙舰艇组成的无敌舰队(Great Armada)驶入英吉利海峡。从形式上讲,海上作战在16世纪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舰艇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运输军队,目的在于攻击和夺取敌方的舰艇。对西班牙人来说,他们的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所以这样的海上作战形式依旧在他们的战术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在无敌舰队诞生之前,英国和荷兰就已经设计出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他们把船只当作漂浮的排炮,目标是将敌人的舰队甩在身后,然后用大炮从远距离大展威力,令敌舰丧失作战能力。他们建造的船只速度更快,更易操作,并且可以迎风迅速挺进。传统的战舰是在甲板上安放大炮,但他们在舷窗上也安放了大炮。不仅如此,他们的这些船只无论在火力上还是在精准度上都占据着优势。与之相比,西班牙战艇体形庞大,载满士兵,但这只能让它们更易受到来自侧翼的攻击。在被动作战的情况下,西班牙舰队的人数优势的载重优势根本无从体现。因此,经过大约两周的角逐和鏖战,无敌舰队在英军的火力攻击下从英吉利海峡抱头鼠窜,仓惶逃离加莱,最终被赶入了北海。如果不是英军弹药短缺,那么西班牙人还会遭受更大的损失。激战之后,不可一世的无敌舰队只剩下五十三艘战舰,人员伤亡惨重,狼狈地逃回西班牙海港,而英方在整个作战中的死亡人数不到一百个。

西班牙无敌舰队溃败(1588)

英国的资产阶级在1588年以前都是为他们的生存而挣扎;但在1588年后,他们开始为夺取权力而斗争。鉴于这一原因,无敌舰队的溃败不仅仅是世界外交关系的转折点,同时也是英国国内历史的转折点。对外而言,这场战争是对罗马天主教和西班牙殖民势力的重大打击,而对于欧洲新教的革新运动来说则是一场胜利。对内而言,这一胜利的荣誉被归功于国内的商人。商人们提供了船只和资本,在英王室不太情愿对抗的情况下打赢了这场战争。这一胜利完全改变了英国已持续百年的社会阶层关系。资产阶级对于自身力量开始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这为他们解除与君王的长期同盟关系打下了基础。英王室也许仍旧需要资产阶级的支持,但资产阶级却不再需要他们的庇护了。更重要的是,在这场与西班牙人的较量中,资产阶级得到了战火的洗礼。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一个像“选民”一样的特殊人群,而这种认识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清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