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反决定论的“能动性研究”

对于过程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的研究取向而言,它们都试图揭示制约和影响文化特点及变迁的主要因素,努力探究社会演变的规律。过程考古学持唯物论的态度,把环境、人口、资源、技术、经济等视为影响文化差异和演变的主要原因,并认为这些因素还限制了社会结构和信仰方式的可能变异范围。所以只要了解这些因素,考古学家就能够令人信服地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做出阐释。后过程考古学持观念论(idealism)的态度,认为人类的思想与环境等因素一样会对文化产生影响。换言之,人类的思想也能被用来改造世界!这种科学阐释的基础建立在因果律的相伴关系之上,认为有一批特定的原因导致特定结果的产生。而且这些阐释并不考虑个人的作用,因为考古学对个人的作用几乎无法进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受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不平等和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动力辩证思想的启发,皮埃尔·布尔迪厄(P.Bourdieu,1930—2002)在其理论中强调个人在抵制社会不平等原则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另一位能动性研究的创始人、美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Giddens,1938—)强调个人实践是有目的的,并以默默无闻方式来表现自己,因此个人不应被视为社会规则和传统的被动实践者,而是起主导作用的创造者。能动性一般从“抵制”的角度来研究,被定义为一种不符合传统规范的行为,但是这种异动最后又如何影响和改变了传统和社会规范,并在最后成为新的时尚呢?“能动性”概念认为,有许多文化现象既非适应的产物,也非社会意识和规范的产物,而是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个人合力的产物。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往往有其自身独特的认知和想法,常常会抵制社会规范而我行我素,有反对社会不平等和摆脱社会限制的倾向,这种个性表达有时在合适的环境里也会形成和改变社会风尚和习俗,甚至影响社会的进程。J.L.Dornan:“Agency and Archaeolo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Direction,”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2002,9(4):303-329.环顾我们周围的社会,比如高跟鞋、比基尼、流行歌曲等文化时尚,在出现时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传统习俗和品味,甚至被视为异端。但是,随着社会对这些时尚的认可与接受而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新潮流。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经常发生,因此我们也必须从考古研究中去关注由个人能动性所造就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