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你自己(初中生必读)
- 崔丽娟
- 5162字
- 2022-01-28 13:47:12
第三节 永远美丽的老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都成为乐趣;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就成了你!
从我们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就成为我们家庭以外的又一个世界中心。学校生活几乎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一半,甚至还渗透、延伸到我们的家庭生活里。在学校生活中,与我们最相熟的除了同学,就是老师了。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老师教给我们知识,鼓励我们克服困难,指导我们发挥才能,帮助我们培养兴趣。我们大多数人至少可以记起一个小学老师,他曾经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几乎成了“最完美的人”。上了高中后,我们对老师的期待开始有所变化,我们不仅期盼能有让我们崇拜的良师更期盼老师还是我们的益友。
1.不再可爱的老师
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学校生活经历中就曾经因为老师一句鼓励的语言,甚至一个会心的微笑或眼神而在我们的心中激起层层波澜,从而形成一种向上的动力,我们也从老师的音容笑貌中读出了老师正因为我们的点滴进步而感到莫大的欣慰、由衷的高兴呢。但是,某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不再活在他们的权威下,甚至有些同学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怨恨起老师。而到了高中,我们就更会有这种感受,我们怎么了?心理学的研究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秘密,原来是我们的心理成长在作怪。
(1)封闭心理。
进入高中,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不能够再像以前那样成天围在老师的身边,有什么事就向老师汇报了。这时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看法,对老师也不像小学那样盲目崇拜,迷信顺从了。而且这时我们特别地渴望有自己的秘密,有什么想法可以跟同学说,也可以写在日记里,很少有轻易就对老师说的。此时我们的心是闭锁的。
(2)从众心理。
有时我们看到,其他同学表现出不愿与老师多接触,远离老师,我们也就会由于群体的压力故意不与老师交往,怕同学说我拍马屁、讨好老师等等。因为同辈同学的接受和肯定对渴望群体交往的我们来说更重要。正是因为这样,有些同学甚至看到老师急需帮忙,都很不愿意上前帮忙。
(3)失望心理。
很多同学对老师期望太高,把老师过于理想化。如果在你的心目中认为老师仍应该像小学时那样,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那么,长大的你很快就会发现,老师与你理想中的偶像不符,或不完全相符,这时你就会产生失望心理,从而不愿与老师多交往,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4)自满心理。
我们有些同学接受能力比较强,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兴趣爱好很广泛,已经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了。而老师上课总是讲那些书本内容,常常拿着参考书。因此这些同学会认为自己比老师知道得多,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往往看不起老师,有意刁难老师。有时会找一些刁钻的题目去问老师,看见老师回答不出来,他们就很得意,把老师的缺点当做笑料。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给老师画漫画。032
(5)逆反心理。
青少年期是个拒绝权威、叛逆命令的时期,这会使我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老师表现出逆反的心理和行为,老师说东我偏向西,老师说西我偏向东,这样做常常并不是因为真的和老师有矛盾,只是用以显示自己长大了,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需要别人来指手画脚。
(6)怨恨心理。
也许你常常在抱怨,认为自己都上高中了,已经长得像大人了,老师还要求那么严,管束还那么多,没有了自由。也许老师曾经因为你的一点小错误严厉地批评过你,或者因为老师的误解曾经“冤枉”过你,于是你可能会抱怨老师怎么这么不近人情、这么不理原委,甚至可能会觉得老师是有意和自己过不去,这样的话,你就很可能经常成心与老师作对。
(7)猜疑心理。
有些同学可能与老师有一些矛盾,因而总怀疑老师对自己有偏见。感觉老师的眼神、态度、行为或言语都是针对自己,认为老师处处为难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老师批评班级的某些现象,他会认为是在否定自己。怀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对老师的感情通常很冷漠,甚至会拒绝与老师交往。
正是因为有这些心理现象的出现,所以才使我们不再把老师看成是最可爱的人!
2.其实可亲的老师
我们在师生交往中怎样才能消除上述的那些心理障碍,与老师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呢?
(1)尊重老师。
老师的职业是崇高的、伟大的,我们将老师比喻为红烛,他们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这永远不是一句空话,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确有一部分老师是有悖“老师”的称号、有违“老师”的身份,但是更多的老师从选择这一职业开始就真正担负起了责任更付出了无私的爱。
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自己学生的尊重。他们呕心沥血、辛勤的工作也值得我们尊重。俗话说,敬人等于敬己,我们如能真正尊重老师的人格与付出的心血,同样可以获得老师的回报,老师也会更爱护自己的学生,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会因受到应有的尊重而高涨,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自己以提高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师生关系可进入良性循环,而且我们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反之,如果我们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老师,不尊重老师,结果可能就完全相反了。
尊重老师,就要讲究最基本的礼貌与理解。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不顶撞,不强词夺理,不背后议论老师,有意见或建议时要用委婉的语气和适当的方式提出。此外,要注意一些常规礼节和课堂礼节。如遇到老师要打招呼,进老师办公室前要先敲门,上课要专心听讲,不随意打断老师。这都是尊敬老师的基本表现。
(2)理解老师。
对于老师的辛劳我们可能只有长大了成了他们才能理解。
一个同学这样说
有位同学对老师说:“您不希望我们玩,也不喜欢我们玩。您说男孩打台球打掉了自己的时间,女孩子逛街唱歌也荒废了自己的时间。您从来不组织我们玩,您常说:‘现在你们的主要时间应毫无保留地用来学习,剩下的时间是用来吃饭和睡觉的,你们哪有时间去玩?等你们考上大学后,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但现在绝对不行。’您的话似乎是父母那些长篇大论的续写版。但这就能封住我们那颗活泼好动的心吗?您不让我们玩是为我们好,为我们前途着想。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考上大学,您的心情我们也能理解。但人与人不一样,不一定每个人都是上大学的料子,您也不应该过多地强求我们。”
这位同学的话是否表达了你的心声呢?遇到类似问题你是否也会如此理性地在理解老师的前提下道出自己的想法呢?不论老师平时怎样教育我们,是否用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我们,他们最终的目的,正如这位同学说的那样“是为我们好,为我们前途着想”。那么在此美好的出发点下,我们同学是否也能在理解老师用心的基础上,评价老师的人品和行为,包容老师的一些错误呢?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老师,难免也有犯错误的时候,错怪、冤枉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与老师抵触,指责老师的不对,也不要将对老师的意见和想法放在心里不说而怨恨老师,而应寻找适当的机会,用委婉的语气告诉老师他的过错。当然,如果我们不习惯与老师当面交谈,也可以通过信件或日记的形式向老师表达心声。
(3)面对老师。
作为十几岁的高中生,相对于老师来说,我们的知识是那么的贫乏,经验是那么的不足,能力也必然有限,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我们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帮助和扶持。面对老师,我们不必害羞,不必将自己封锁起来,来到学校就是学习知识、学会生活的,我们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面对自己的不足,要主动与老师交往,敞开胸怀,让老师从各方面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帮助和指导自己。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自己取得了那么一点点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要知道我们那一点点知识与知识的海洋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我们必须虚心地向老师学习,不能骄傲自满。
(4)亲近老师。
我们与老师朝夕相处,也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交往和沟通。我们应该主动寻找机会,利用课堂提问、课后交谈,引起老师的注意和关心;平时也可以找老师聊聊自己的近况,虚心向老师请教问题;当然在老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尽一份心和微薄之力。要知道,老师是很想了解学生的,只是有时他们不清楚你的需要,而这些就有赖于我们主动地与老师交往!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走近老师,用我们的爱去回报老师对我们的爱!相信只要我们都付出真心,理解老师,体谅老师,一定会和老师和睦相处,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发展情真意切的师生友谊!
心灵体操
第一节
我们也许会非常敏感于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为和老师的关系处理得好而觉得学习、生活愉快,也可能因为与老师的关系不好而感到前途无望。了解自己与老师关系的问题所在,是改进师生关系的前提。这里有一个师生关系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师生关系状况。
1.你经常不能明白老师的讲解。是 否
2.某位老师对你感到讨厌或你讨厌某位老师。是 否
3.老师常以纪律压制你。是 否
4.老师上课不能吸引你。是 否
5.老师不了解你的状态和不安。是 否
6.你的意见常被老师不加考虑地反对。是 否
7.老师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优劣与奖惩学生的尺度。是 否
8.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是 否
9.老师常体罚或变相体罚你。是 否
10.老师常给你增加学习负担。是 否
11.某位老师对你有点冷淡。是 否
12.你的思想常被老师支配。是 否
13.你在学习上的创造性见解常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是 否
14.老师常让你感到紧张和不安。是 否
15.老师常误解你的行为而斥责你。是 否
16.老师无法帮助你改进学习方法。是 否
17.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是 否
18.你常屈服于老师的命令与权威。是 否
评分标准:
1.回答“是”记1分,答“否”记 -1分,将所有题目的得分相加,即得到总分。
8—18分,表明你与老师关系非常紧张;
-8—7分,表明你与老师的关系不怎么好;
-18—-9分,表明你与老师的关系过得去。
2.该测试所有的题目可以分为三组,每组各有六个项目。它们是:
A组:1 4 7 10 13 16
该组的合计分数,代表你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关系的紧张程度:
4—6分,非常紧张;
-3—3分,有点紧张;
-6—-4分,不怎么紧张。
B组:2 5 8 11 14 17
该组的合计分数,代表你与老师在情感距离上的困惑:
3—6分,非常困惑;
-3—2分,有些困惑;
-6—-4分,基本上没有困惑。
C组:3 6 9 12 15 18
该组的合计分数,代表你与老师在地位上的困惑:
3—6分,非常困惑;
-3—2分,有些困惑;
-6—-4分,基本上没有困惑。
第二节
试一试上课前主动给老师擦黑板。
试一试帮他拿那厚厚的作业本。
试一试见到老师时,不要躲避,而是给他(她)尊敬的一笑,同时说:“老师好。”
试一试跟老师谈一次心,把自己想的告诉他(她)。
第三节
老师的忏悔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个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
一个名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梦,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很详尽,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平面设计图。
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打了个大大的“F”(差),并让蒙迪·罗伯特去找他。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
克利亚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毛头小伙,认真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重新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一些的目标,可以重新给他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的“F”依然很大很刺眼,正是这份作业鼓励着蒙迪,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创业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当克利亚老师带着他的30名学生踏进这个占地200多英亩的牧马场,登上这座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建筑场时,流下了忏悔的泪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时我做老师时,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想一想:蒙迪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如果你是蒙迪,当你得了F时,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当年的克利亚老师,你会怎么给蒙迪的作业进行评价?
(摘自《读者》200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