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
- 杨善华
- 1325字
- 2020-07-09 17:34:08
前言
本书是我们正在编写的多卷本《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材中的第三卷(即上、中、下三卷中的下卷)。本卷是以我们以前编写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一书为基础,对该书进行删减、修订和补充而成的。
目前为社会学理论界较多的人所接受的一种看法,是将西方社会学理论诞生以来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的阶段是自社会学的创立到20世纪初期,主要内容是各种经典取向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如实证主义社会学、诠释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等)逐渐形成,为社会学后来的发展确立了基本的思路和框架。第二个大的阶段则是自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内容是帕森斯以早期的社会行动理论和后期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来对经典社会学理论进行综合的尝试,和各种反帕森斯派理论(包括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主义、拟剧理论、现象学的社会学、常人方法论等)的形成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分裂局面。第三个大的阶段即是自20世纪中后期迄今,主要内容一是各种“新综合”理论(如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新冲突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或“生成结构主义”理论等)的兴起,二是围绕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而展开的理论大争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相关理论(如福柯等人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吉登斯和贝克等人的“新现代性”或“自反性现代性”理论、鲍曼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等)。我们正在编写的这部多卷本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材,大体上即是按照这一思路加以展开。其中上卷主要介绍和讨论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卷主要介绍和讨论帕森斯和各种反帕森斯学派的理论,下卷则主要介绍和讨论20世纪中后期以来迄今为止的各种“新综合”理论以及与“现代性”、“后现代性”争论有关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
2005年初,我们完成并出版了本套教材计划中的上卷,目前正在编写中卷和下卷。考虑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一书的内容上大体上与本套教材中计划的下卷相吻合,加之出版社正在准备重印此书,希望我们在重印前加以修订,我们遂决定以此书为基础,按照上述三卷本的计划和要求,对其进行删减、修订和补充,使其能够先行出版。主要的工作是:删除了原书中“舒茨和他的现象学社会学”与“常人方法学”两章(按照上述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分期的理解,这两章应该挪入到本套教材的中卷中去),增加了介绍和讨论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及“自反性现代性”理论、布希亚的社会理论、鲍曼有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三章。删改、补充后的本书,除了篇幅有所增加外,内容也相对更加完善些。
本书的编写方针和原则与上卷相同。一是期望能够写成一部既能够作为教材、同时又带有一定学术研究性质的作品,二是每位作者文责自负,主编只负责确立全书的整体框架、协调编写工作、通读全书并在内容和文字上做必要的把关工作。
和已经出版的本书上卷及《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一样,由于人力和能力上的限制,本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水平方面都有着许多局限。恳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随着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进展,来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本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再次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0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