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外来词语的差异与融合

外来词语与一般的汉字词语性质不同,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它的引进与否、引进数量的多少以及引进的种类等,与社会制度、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开放程度及其变化)等往往有更为直接、密切的因果关系。四地的社会变迁和发展道路有比较大的不同,由此就使得四地的外来词语较其他词语乃至于其他很多语言现象有更大、更多的差异,这一点非常值得好好总结。

但是,就总体的情况来说,四地的外来词语依然是共性大于个性,或者说仍然是大同而小异,只是和其他很多现象相比,个性或差异的方面相对更加突出、显豁一些而已。具体来说,共性主要表现:一是来源,主要是英语,其次是日语;二是引进方式,不外乎音译、意译、音兼义译、半音译半意译以及借形等;三是基本使用情况,主要用于造句,少数也可以用于构词,甚至趋向于或者已经实现了语素化。

四地外来词语及其使用的个性差异主要有以下两个最重要的表现:一是总体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类”上,即各地(特别是内地与台港澳地区)在外来词语的来源、引进方式和翻译习惯等方面有一些较为明显的不同;二是具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例”上,即各种类型的词语所占比例不同,许多时候也不排除有无之别;另外,在使用中的发展变化情况也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内地在引进后有更多、更复杂的延伸性和扩大性使用。

此外,各地都还有一些“自造”的外来词语,即由中国人自己创造而非借入的、形式上与外来词语完全相同的各类词语,它们在数量及使用等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不同。

本章中,主要就上述三个方面的差异进行讨论。我们主要以典型的外来词语即音译词为主,有时也会兼及“非典型”的意译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