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福利
- (西德)路德维希·艾哈德
- 899字
- 2022-09-02 08:05:06
第二阶段
在货币改革后的第一阶段,许多人相信高物价会继续维持下去,现在都非常担心物价会暴跌,因为他们认为物价一跌全部企业将无法收回成本。但至少在朝鲜危机以前,物价下跌已使消费者明了市场经济比任何种形式的计划经济都优越得多。如果拿西德与通胀中的别国间的物价来对比,大家对这一点就更能认识清楚,因为当西德的物价不断下跌时,别处物价却还在迅速上涨。
生活费指数(1950年=100)
资料来源:联邦统计局。
大约在1950年年中——就物价来说,这段时间是这个稳定时期中的典型期——大部分有代表性的指数已经回落到1948年年中的水平。英美联合区内一个四口之家的工人生活费指数,从1948年第四季的166下跌到1949年全年平均的160,1950年7月又下跌为149(1936年=100)。由于这一段时期内工资还在继续上升,所以这次物价下跌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种动态在1948年下半年已经开始。但实际工资的大幅度上升却在1949年内才特别显著。跟以后各时期内工资更猛烈的上升不同,1949年的上升是随同物价下跌一起发生的,因此使实际工资的提高更为显著。这就是从1948年年中起实施改革以后的第二阶段的特征。
男性产业工人每小时的毛收入从1948年12月的1.22马克增加到次年12月的1.33马克,1950年6月又升到1.36马克。同时期内,1949年1月生活费指数降到168,1950年6月又降到151(1938年=100)。产业工人的实际工资(就是每周毛收入和生活费指数之比)在1949年内上升了20.5%。
这种工资与物价的相反趋势更证实了市场经济的实质。当时,我曾一再提醒公众注意事态的发展,以便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最充分地表现在,物价下跌的同时收入却在增加。但是出现这种局面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产生这种事态的因素大致为:当商品生产增加时,把物价水平调整到使它与掌握在公众手中的购买力相适应;与此同时,由于财政收支有了剩余,使整个经济因而消沉,加之美国经济衰退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此外,1948年秋季开始进口自由化并增加进口额,也迫使人们作出更多的调整。
这些审慎的措施在十五年里,第一次引起了剧烈的国际竞争,打击了西德的国内市场。工业被迫重新考虑其生产计划,因为原计划制订时,全国经济仍处于跟国外断绝的状态中,因而带有自给自足的色彩。当时工业已有必要来关心市场的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