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 刘卫东
- 3711字
- 2021-03-31 00:22:06
第一节 经济发展态势
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十二五”以来,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及人均水平迅速提升,发展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表1—1所示,2010~2013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GDP)由81408.49亿元增加到126002.78亿元,年均增速为12.4%(按不变价格计算),超出全国平均增速约4.2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由20.3%上升到22.2%,年均上升0.6个百分点。人均GDP由22471.4元增加到34490.18元,年均增长11.6%(按不变价格计算),超出全国平均增速约3.9个百分点。同期,西部地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R值,下同)由0.75增加到0.82,而且各省区市人均GDP的R值均有所上升。2013年,内蒙古、重庆及陕西三个省份的R值均大于1;其中,内蒙古人均GDP达到67498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61%。而贵州、甘肃及云南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其中,贵州省的R值仅为0.55,但“十二五”期间该省人均GDP的R值增加了0.1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表1—1 西部地区GDP、人均GDP及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注:全国及西部地区GDP为各省份汇总值,总人口也为各省份汇总值。
R值=地区人均GDP/全国人均GDP。
资料来源:2010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3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摘要2014》。
“十二五”期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增长。2010~2013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61892亿元增加到109227.8亿元,占全国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2.8%上升到24.4%,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不考虑价格因素)。同期,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2010~2013年,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283.9亿美元增加到2780.5亿美元,在全国进出口总额的占比从4.3%增加到6.7%;其中出口总额从720.1亿美元增加到1782.0亿美元,在全国占比从4.6%增长到8.1%;进口总额从563.7亿美元增加到998.5亿美元,在全国占比从4.0%增长到5.1%。可见,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西部地区逐渐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拉动区域。
二、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部分省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
1.工业发展速度较快,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如表1—2所示,2010~2013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工业占GDP的比重从40.0%下降到37.0%,降低了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占比从43.2%上升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服务业经济主导的发展阶段。同期,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从37215.7亿元增加到51709.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1.6%,超过全国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不考虑价格因素);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从42.2%下降到41.0%,降低了1.2个百分点,但在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2.1%增加到24.5%。2013年,西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达到38.1%,比2010年高出1.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同年工业占比2.9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当前全国整体上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重要转型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以工业为主,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表1—2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及其与全国的比较
资料来源: 2010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3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摘要2014》。
西部地区各省份的工业发展态势存在较大差异。2010~2013年,在全国及西部地区工业占GDP比重均有所下滑的情况下,陕西、四川、贵州及青海的工业占比分别增长了1.8、0.9、0.8、0.6个百分点。其中,陕西和四川的工业基础较好,先进制造业带动能力强,工业发展呈现强势增长,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后阶段;而贵州及青海的工业底子薄、基数小,且高度依赖能源矿产开采及粗加工行业,虽然近年来工业增速较高,但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起步阶段。
2.能源原材料行业仍占重要地位,但部分省份转向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
总体上,能源原材料行业在西部地区仍具有明显优势。图1—1反映了2013年西部地区分行业从业人员在全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占比及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区位熵。如图所示,区位熵高于1且在从业人员中占比超过5%的行业包括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及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这些行业对能源及原材料的依赖性较大,是西部地区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是当前西部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图1—1 2013年西部地区分行业从业人员结构及区位熵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4》。
部分区位条件较好的省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10~2013年,重庆和四川的装备制造业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分别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2013年,重庆、四川的装备制造业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分别达到54.7%和30.8%,其中重庆装备制造业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合表1—3可知,2013年,重庆和陕西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均在地区工业经济中具有明显优势。其中,重庆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的区位熵指数分别高达5.30、3.47;陕西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区位熵也达到3.46,在各自产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表1—3 2013年西部地区优势行业区位熵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4》计算。
三、投资依赖程度高,开放水平较低
从三大需求看,西部地区的投资依赖性较强,对外开放发展不足。2010~2013年,全国GDP中最终消费占比从48.2%上升至49.8%,增长了1.6个百分点;投资占比从48.1%降低到47.8%,下降了0.3个百分点;净出口占比则从3.7%下滑到2.4%,降低了1.3个百分点。同期,西部地区GDP中最终消费占比从50.3%增长到50.5%,变化较小;投资占比从67.1%上升到70.8%,增长了3.7个百分点;净出口占比则从-17.4%下滑到-21.4%,降低了3.9个百分点。2013年,在GDP构成中,西部地区的最终消费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十分接近,净出口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但投资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8个百分点。可见,相较于全国经济结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投资依赖程度较高,且依赖性有所增加;但出口贸易发展水平低,经济增长缺乏驱动力。
省际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对投资依赖性更加明显。如图1—2所示,2013年,云南、西藏、内蒙古、宁夏、新疆及云南等省份的投资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均在80%左右,远高于其他省份,而对外净出口占比远低于其他省份,是典型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省份。2010~2013年,青海、新疆、内蒙古及云南的投资占比进一步上升,净出口占比下滑,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与此相反,重庆、四川、陕西及甘肃等省份的消费与投资占比相差不大,净出口占比远高于西部其他省份,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图1—2 2010年及2013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三大需求结构
资料来源: 2010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3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4》。
四、区域内部差距巨大,但呈缩小态势
1.西部地区内部区域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
如图1—3(a)所示,从2002年以来,全国各省份人均GDP的差异不断缩小。尤其是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速下滑尤为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我国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如图1—3(b)所示,2000~2009年,西部各省份人均GDP差距不断扩大,与全国发展态势形成鲜明对比。但2009年后,由于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国内投资拉动,甘肃、贵州等经济落后省份的投资比重有所上升,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内部差距略有缩小。
图1—3 2000~2013年全国与西部区域差异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2》及《中国统计摘要2014》计算。
2.西部地区省际差异对全国总体区域差异的影响逐步扩大
如图1—4所示,2000~2013年,中部与东北地区各省人均GDP差异变化不大,对全国区域差异变化的影响较小。东部沿海各省人均GDP差异逐渐缩小,与全国区域差异变化态势基本一致。但同期,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区不同省份发展速度出现明显差异,内蒙古等个别省份呈现超高速发展,导致西部地区省际人均GDP差异显著扩大。金融危机后,随着全国各省份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东部及西部地区两大板块内各省人均GDP差异有所缩小。但需要指出的是,2011年西部地区各省人均GDP差异首次超过东部沿海省际差异,西部地区省际发展差异不断扩大,成为我国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挑战。
图1—4 2000~2013年我国四大板块内部差异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2》及《中国统计摘要2014》计算。
3.西部地区内部分异明显,西北地区优于西南地区,边疆省份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余省份
图1—5显示了西部地区各省份人均GDP及增速的相对水平,横轴为2013年西部各省份人均GDP与西部平均水平的R值,纵轴为2010~2013年各省份人均GDP增速与西部平均增速的R值。从横轴来看,2013年,超过西部地区人均GDP的省区市有六个,包括内蒙古、重庆、陕西、宁夏、新疆及青海,以西北地区为主;而人均GDP较低的省区市包括贵州、甘肃、云南、西藏、广西、四川,除甘肃外均处于西南地区。从纵轴来看,2010~2013年,人均GDP增速最高的省份包括贵州、重庆、四川及陕西等。其中,贵州的高增速主要归因于基数低;重庆、四川及陕西具有邻近东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更容易吸引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同期,新疆、广西、西藏及内蒙古四个西部边疆省份的人均GDP增速明显低于西部总体水平,而甘肃及云南两个边疆省份也仅略高于西部增速。综合来看,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巨大,边疆省份发展相对滞后,其余省份发展态势相对较好;其中,重庆、陕西表现出强劲发展态势,远超出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图1—5 2010~2013年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速及2013年R值(相对于西部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2008~2012年地区经济主要统计指标》及《中国统计摘要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