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学习指导
- 齐沪扬 谢白羽
- 6000字
- 2022-09-02 13:17:48
第三节 汉语的现代化、规范化和汉语课程的学习
一、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对汉语研究的影响;了解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和意义;了解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规范化的内容;了解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的方法。
二、 学习要点
1. 中国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对汉语研究的影响
2.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和意义
3. 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规范化的内容
三、 重要问题解答
1. 从规范化的角度怎么理解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是彼此联系的。三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处在一个整体之中:A.新词的构成必须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律;B.词和词之间必须按照汉语的结构规律才能组成句子,词汇必须经过语法的支配才能成为可以理解的句子;C.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是词和句子的物质外壳。
(2)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是相互作用的。
A. 作为语音现象的轻声、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对词汇和语法产生影响,例如“地方(dìfāng)”(与中央相对的行政区划)和“地方(dìfɑng)”(空间的一部分),“头”(脑袋)和“头儿”(领头的人),“盖”(动词)和“盖儿”(名词), 这些词汇和语法上的差别,是通过轻声、儿化来体现的。
B. 汉语语音音节结构发展单纯化的趋势,造成汉语词汇双音化的结果。从中古音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入声韵尾“-k、-t、-p”失落,入声消失;“-m”韵尾归并到“-n”中;浊声母归并到清声母中。音节结构单纯化使同音词大量增加,词汇的双音节化是避免因同音词增加引起词义混淆的最佳方法,如:“势—势力、逝—消逝、试—尝试”等。
C. 词汇的双音节化促使了词义和词性的明确化。例如作为单音节词的“书”可以有多种意思,也有多种词性,双音节化之后,词义和词性明确了:当“理”成为“理论、理由、道理、条理”时是名词,当“理”成为“治理、整理、理睬、料理”时是动词。
D. 语法中的语序规则也促使了词义和词性的明确化。有一些兼类词,如“端正、代表”一类,当它们独立存在时,很难确定它们的词义和词性;而当它们置身于一定的结构中,同别的词进行组合时,从它们在具体结构中的功能就可以看出它们的词义和词性了,如“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必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教师代表代表教师在会上发言”。
2. 现代汉语规范化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现代汉语规范化”指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制定并推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标准,使全体民众的交际话语趋于统一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全国56个民族共同使用的通用语言。它的规范形式是普通话,标准字体就是规范汉字。1956年2月周恩来就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指出:“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这种普通话,是促进汉语达到完全统一的主要方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可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是国家行为。为了推广普通话,加强现代汉语规范化,近年来国家语委不仅制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标准并推进测试工作,还开展了汉字能力的测试工作。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取消方言。作为标准语,普通话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示范作用;方言则从属于普通话,向普通话靠拢,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与普通话并存。方言和方言文化主要是为方言地区群众服务的,是各地人民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里,普通话必然是主体,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削弱。而方言及其文化的存在也将会使中华文化更加繁荣丰富。
3. 现代汉语规范化要解决什么问题?
语言的规范化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规范不明确的问题,一个是规范不普及的问题。
(1) 规范不明确的问题。尽管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已经能够明确,但是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研究,使规范更加明确。例如对于新出现的词语,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人主张让时间去筛选。其实规范化工作正是要研究语言中的新成分,提出合乎实际的倾向性建议,促使语言向健康方面发展。例如计量单位的用词曾经十分混乱,像表示长度的“公分、厘米、糎”所指相同,专家经过广泛调查,全面考虑计量单位系统,选取“厘米”作为法定单位。
社会迅速发展,会有大量的外来词和方言词等新词语被吸收到普通话词汇系统中,其中就有许多规范的问题需要明确。例如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对新词语的选择加以规范,口语和书面语就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口语的要求可以宽一些,书面语应该谨慎一些,公文里的用词最为严格,不能使用尚未通行的词语。
(2) 规范不普及的问题。我国幅员广大,语言分歧,文字的使用情况也十分复杂。为了加速经济建设,尽快改变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必须用法律的形式推广普通话,规范社会用字。2000年10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开始施行,这个法规在使语言规范普及上有如下的特点:
A. 这个法规调整的是政府行为和社会公共行为,不是个人的语言文字行为。国家机关、学校、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使用的语言文字,公共设施、商品广告所使用的语言文字,都必须遵守规范。个人的言语行为不予干涉。
B. 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同时还规定可以保留和使用繁体字的范围。
C. 在法律责任方面,以教育、倡导为主,批评、处罚为辅。最重的处罚是予以警告,并限期改正。这与许多强制性的法律有所不同。
四、 学习拓展
1. 清代的小学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清代,是小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在文字方面、音韵方面、训诂方面,都有人做了比较全面且深入的研究。
在文字方面,《说文解字》的研究,在清代最为盛行。清代乾嘉年间的《说文》之学,被认为是文字学的复兴,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校勘和考证;第二类是对《说文》一书的匡正;第三类对《说文》做全面研究,多有所阐发;第四类是对先辈或同时代著作的补充订正。《说文》的专家有数十人,连稍有研究的人也计算在内,则有二百多人。其中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被称为“说文四大家”,他们的代表著述分别为《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定声》《说文解字义证》和《说文解字句读》。
在音韵方面,清代学者用力最勤,成就也最大,这和顾炎武提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的启发有关。王国维对于清代的上古音研究有过高度评价:“古韵之学,自昆山顾氏,而婺源江氏,而休宁戴氏,而金坛段氏,而曲阜孔氏,而高邮王氏,而歙县江氏。作者不过七人,然古音二十二之目,遂令后世无可增损。”上述列举的七位,顾炎武(《音学五书》)、江永(《古韵标准》)、戴震(《声韵考》)、段玉裁(《六书音韵表》)、孔广森(《诗声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江有诰(《音学十书》),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学者。
在训诂方面,以往重形不重音的观点,自许慎时代开始,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字学的研究。到了清代,学者们才认识到文字既是代表有声语言的,同音的字就有同义的可能;有这样的认识,才能讲清楚古代经史子集中许多难懂的字。“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重于得音”,清代学者就是根据这一原则来进行训诂研究的。有突出成就的,除了段玉裁、朱骏声外,主要有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郝懿行(《尔雅义疏》)、俞樾(《群经平议》)等人。
2. 汉语规范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教学范围的扩大与延伸,教学内容也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该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这是针对国内教育教学而言。第二十条又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所以说,国家的法律就已经规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是教授普通话。许嘉璐也指出:“任何一个统一的文明的国家,都要形成和规定本国的标准语(或者叫共同语、通用语、法定语)。这不但是发展本国的经济、文化,维护和加强国家统一的需要,也是外国人学习这种语言的需要。在中国境内,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有了明显的效果,这是在世界各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中国政府正在加强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力度,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在确定了以教育系统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面向社会的行业和广播电视系统为两翼积极开展工作!这就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
不过,在现实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汉语学习者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一些方言。教师可以在一定情况下适当的介绍一些方言知识(包括普通话与相关方言的比较) ,以辅助和补充普通话的教学。
五、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1. 中国传统语言学由哪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说传统语言学的研究被称为“语文学”?它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中国传统语言学由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组成,古称“小学”。
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文字和书面语的研究,着重于文献资料的考证和训诂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因此,中国传统的语言学往往被称为“语文学”。
传统的语言学对中国现代语法研究影响重大。中国现代语法研究继承了底蕴深厚的古代语法研究传统,吸取了本土学者积累的语法研究的意识、手段和成果。对现代汉语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要数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该书采用“字、词、次”三线并进、各司其职的系统建构;建立了汉语语法学的第一个字类系统;设“词”和“次”范畴,建立了汉语语法学两个平面分析法;详细研究了虚词和词序这两种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对“句、读、顿”的重新阐释,建立了汉语语法学的第一个语句系统;建立了单句的分析法,做了复句下位区分;系统揭示了古汉语语法的特点,对现代汉语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传统语文学有限狭隘的实用目的限制,妨碍了汉语语法学的建立和发展。传统语文学一直以训读经书、解释古籍为唯一目的,他们既不重视口语的研究,同时又信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非科学方法,因而小学家们对古书的校勘、补订、注释、训义下了许多功夫,并以此为满足,即使发现了某些语法现象,也往往把它纳入小学的范畴中去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现代汉语的研究和发展。
2. 现代语言学对汉语语言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只表现在汉语的基础研究上,而对汉语的应用研究不可能产生影响?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现代意义上的系统的汉语语法研究是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开始的,而现代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是从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开始的。100多年来,现代语言学对汉语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理论和方法已经被汉语研究的各个领域所吸收和采用。
发端于古希腊、古罗马,盛行于18世纪欧洲的强调“规范性”的传统语法,曾长期影响过汉语研究,《新著国语文法》就是一部采用传统“中心词分析法”的语法书,在这之后出版的许多语法专著,都采用了传统语法的观点。在中国影响深远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采用的就是传统语法的理论和方法。
结构主义也对汉语研究有很大的影响,朱德熙的《语法讲义》(1981)、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1987)和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2002),都注意吸收和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是几部具有很大影响的大学教材。
现代语言学对汉语的应用研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20世纪50年代的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正被广泛运用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机器翻译和人机对话,中文信息处理也需要这种理论的支持。同时汉语本体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法律语言的研究、广告语言的研究、教师口语的研究、广播电视语言的研究等,都受到现代语言学的影响,了解熟悉现代语言学是完成以上语言应用研究的基础。
3. 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你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怎样认识的?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
所谓现代汉语规范化,主要是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立和推广汉民族共同语的各项标准。统一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并非说要全部接受北京音,要排除北京语音中的土音成分和异读字;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要舍弃方言词汇中地方色彩太重的方言词语,另一方面要吸收方言词汇、古代汉语和外来词语中表现力强的新鲜词语;语法方面要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的一般用例而非特殊用例为规范。
语言发展是动态的,语言变异随时可能发生,因此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在新时期仍旧有很多事情要做,汉语规范化工作十分必要。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必须深入调查,观察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仍然存在和新近产生的分歧,分析造成混乱现象的原因;必须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某些特定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4.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简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运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和汉字的信息处理问题的任务,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于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案共分四章二十八条,用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并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文字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普通话和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特色。它是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这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将会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于进一步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