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伙伴与榜样
- 可贵的品格
- (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 8762字
- 2019-03-07 11:29:16
与好人为伴,你也将成为好人。——乔治·赫伯特。
就我自己而言,我乐意向高贵的人学习。——莎士比亚。
想成为一位优秀画家的人,必须临摹最优秀的作品,让更优良的艺术风格指引他笔下的每一根线条。——欧文·费尔萨姆[37]
家庭的自然教育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延伸,它从未完全停歇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家庭不再是影响品格形成的唯一因素时,它就不再影响品格了;接替它的是人为成分更多的学校教育,以及朋友和同志之间的伙伴关系,它们继续以榜样的形式对品格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年轻人比年长的人更容易不由自主地模仿他们的伙伴。乔治·赫伯特的母亲在教导儿子时这样说,“就像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汲取养料一样,我们的灵魂也会不知不觉地从榜样、从与或好或坏的同伴的交谈中汲取美德或恶习。”
的确,我们身边的伙伴必然会对我们品格形成产生巨大影响。因为,人类天性就好模仿,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受伙伴的语言、行为、步态、手势甚至是思维习惯的影响。伯克说,“难道榜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吗?不,它的作用无与伦比。榜样是人类的学校,他们只能在那里接受教育。”
人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模仿,所以它所产生的作用也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它的影响力却是长久的。只有当某种具有影响力的特质与某种敏感的特质产生联系的时候,品格的变化才会变得明显。即使是最微弱的特质也能对品格产生影响。与榜样近似的感受、观念和习性会持续下去,榜样的作用也将经久不息。
据爱默生观察,即使是老夫妇,或者长期同居一室的室友,也会逐渐变得彼此相似,因此,如果他们一起生活的时间足够长久,我们也许就很难把他们区分开来。但是,如果年老的人都如此,那么,对于本性更加脆弱易感,随时都可能被周围人的生活和言谈打上烙印的年轻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在成长阶段,环境必然会对品格形成产生主要影响,这是事物本质决定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榜样和模仿就成了习惯,并在习惯中得到巩固,而这种习惯的力量十分强大,因此,几乎在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以前,我们就把自己的个性拱手让给它了。
有一次,柏拉图责备一个正在玩愚蠢游戏的男孩。男孩说,“你竟然为这点儿小事责备我。”柏拉图答道,“可习惯就不是小事了。”被习惯巩固的恶习就像一个暴君,迫使人们趋附于邪恶,尽管人们诅咒邪恶。由于无法抵抗它们的势力,他们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
尽管榜样对品格的教育是自然产生而不受意识控制的,但是,年轻人不必成为伙伴的被动追随者或模仿者。要确定人生目标和形成生活原则,就要依靠自己,而不是伙伴。如果他能大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自由行动力,也就能自主地选择朋友和伴侣。目标不坚定,是导致人们的沦为自我倾向的奴隶的唯一原因,也是导致人们抛弃个性,对他人进行全盘模仿的唯一原因。
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要了解一个人,只需了解他的伙伴。不喝酒的人自然不会与酗酒者为伴,优雅的人自然不会与粗鄙的人为伍,纯洁的人也自然不会与放荡的人同行。与恶人为伴就会沾染上低级趣味和邪恶倾向,如果经常跟他们混在一起,自己也必然堕落。塞捏卡说,“与这种人交往是有害的;虽然这种危害不会立竿见影,但它会在我们的心灵里播下邪恶的种子,就算离开这些人,这些种子也还留在我们心里,一旦萌芽,瘟疫必将爆发。”
如果能正确地影响和引导年轻人,使他们谨慎而自主地行动,他们就能在社会上寻找比自己优秀的榜样,并且努力地模仿他们。与好人为伴,本性就能汲取最好的养分,而与恶人为伴,它就只能恶贯满盈。
与庸俗自私的人交往,会诱发心灵里陈旧、愚钝和自私的东西,它们或多或少会对正直和宽容的品格产生危害。这样一来,思想会受到束缚,心灵会变得狭隘枯萎,高尚的本性会变得懦弱、畏缩、随波逐流,这对于所有有志气的人或优秀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致命伤。
相反,与更聪慧、更优秀和经验更丰富的人交往,我们总是能受到鼓舞和振奋。他们能提高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在其观念的影响下,我们能纠正自己的观点,拥有同样聪慧的心智。我们借他们的双眼开阔视野,从他们的经验中获益,从他们的乐趣和苦难中学到知识。如果他们比我们强大,我们就能分享他们的力量。因此,充满智慧和积极力量的友谊总能对品格的形成产生最有益的影响——它能扩充我们的资源,坚定我们的决心,提升我们的目标,使我们能够更加干练地处事,更能从实质上帮助别人。
“我常常为自己感到深深的懊悔”,西摩本尼克夫人说,“早年不喜群居的习惯给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我们不需要那些比自己更糟糕的伙伴,而且,如果不与人交往,我们不仅完全不知道怎样去帮助别人,更没有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的念头。与别人交往,其范围只要不大得连自己清净的时间都没有,我们就能收获十分丰富的经验;在与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你会或得别人的共鸣,但这不同于怜悯,最后,你一定会从别人那里得到许多宝贵的“财富”。与人交往是非常有益的,这会增强我们的品格力量,使我们不至于失去自己的主导目标,以便更明智更顺利地开辟前进的道路。”
来自一位忠实友人的快乐的建议、及时的暗示或善意的劝告,也许会把一个年轻人的人生引向全新方向。印度传教士亨利·马丁的人生,似乎尤其受到孩提时代一段友谊的影响,那时他是特鲁若语法学校的一名学生。马丁体格孱弱,性情敏感冲动。由于缺乏活力,他对学校的体育活动丝毫不感兴趣;由于性情暴躁,那些年长的男孩总爱挑衅他,还有人欺负他,拿他取乐。然而,一个年长的男孩,却成为了马丁的朋友,替他打抱不平,时刻保护他。他不仅替他打架,还为他补习功课。尽管马丁天资愚钝,父亲还是希望他接受高等教育。15岁那年,父亲送他去了牛津,争取科帕斯奖学金,可他失败了。马丁继续在特鲁诺语法学校呆了两年多,接着去了剑桥,进了圣约翰学院。他竟然发现,特鲁诺语法学校的那位老朋友也是那儿的学生。他们的友谊因此得以继续;从此,这位年长的学生就成了马丁的良师益友。在学业上,马丁冲动而任性,有时几乎到了狂放不羁的地步。相反,他的好朋友是个坚强、有耐心、勤奋的小伙子,他一如既往地监督、指导着他那位脾气暴躁的朋友,对他提出有益的建议。他阻止马丁和坏孩子交往,规劝他努力学习,“不是为了得到人们的赞赏,而是为了荣耀上帝”。在他的帮助下,马丁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在圣诞考试中,马丁荣膺全年级第一。但是,马丁这位好心的良师益友自己的学业却差强人意;尽管他的一生平庸无华,默默无闻,但却造福了他人;他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就是打造朋友的品格、以对真理的热爱来鼓舞他的灵魂,使他为从事崇高的事业做好准备;不久后,马丁成了一位印度传教士。
没有人能比阿诺德博士更能充分地意识到榜样对年轻人的影响了。以此为杠杆,他为提升学生的品格做出了巨大努力。他把提升学生的品格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首先,激发优等生们美好而高尚的情操,向他们灌输正确的思想;然后依靠模仿、榜样和钦佩的力量,他们就会把同样正确的观念传播给其他学生。他力图使所有学生把自己当作他们的同事,为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与他共同履行道德职责。这种高级管理系统首先产生的一种效果是,它激发了学生的活力和自尊。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是被人信赖的。
阿诺德博士的榜样,对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是一种启示。在他的引导下,年轻人们学会了自尊;由自尊而产生了高尚的美德。他的传记作者说,“他的行为,似乎为他们的心灵打造了一眼健康活力的源泉,为他们的生活赋予一种乐趣,使之得到提升;离开学校以后,这些仍然对他们产生着深远影响;即使在他撒手人寰以后,他的榜样作用也经久不衰。”因此,正是阿诺德博士培养出来的这些品格高尚的榜样,把他的影响带到了世界各地。
品格能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影响。一个具有优良品格的人会在工作中为他人的品格定下基调,并能提升他们的激情。因此,据说富兰克林在伦敦一家工厂当工人时,彻底改变了全体工人的行为模式。同样,一个品格败坏和堕落的人也会在无形中降低同伴们的品格。约翰·布朗船长——人称“勇往直前的布朗”——曾对爱默生说:“新到一个国家定居,一个善良可信的人抵得上100个品格败坏的人。”他这个榜样所产生的强大感染力,几乎让所有人都受到了直接而有益的影响,他潜移默化地把他人的品格提升到了与己相当的水平。
与优秀的人交往,我们也能变得优秀。优秀的品格会随着他的影响而传播给我们。“遇见玫瑰之前,我不过是普通的泥土。”在东方寓言里,芬芳的泥土如是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好”也能造就“好”。卡农·莫斯利说,这很令人惊讶,“好”造就了太多别的“好”。“好”不会单独存在,“坏”也不会,它能使另一些东西变成“好”或者“坏”,它们变“好”或者变“坏”以后,同样又会传播其影响: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池塘,它会激起层层波纹,一波接一波扩散开来,直到最后一波抵达彼岸。我想,世上所有的“好”也是这样流传下来的,而“好”的中心往往却不为人知。因此,每个人的人生也就是作为或“好”或“坏”的榜样,日复一日地影响他人。同时,好人的人生也是对美德最具说服力的训诫和对邪恶最严厉的谴责。
“好”对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支配力。能被“好”激发的人才是人类真正的王者,才有笼络人心的能力。在德里战役前,当尼科尔森将军负伤临死的时候,他对同样高贵英勇的朋友赫伯特·爱德华兹爵士捎去了最后一条口信,他说“告诉他,如果我能够继续跟他在一起,我就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而繁重的公务并不会妨碍我私下更深入地了解他。做他和他妻子的邻居,一直使我受益匪浅,尽管这段日子不长。请替我问候他们!”
跟有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空气是那么圣洁,那么清新,那么舒畅,就像呼吸林间空气或者享受阳光浴一样。托马斯·莫尔爵士具有一种能够压倒邪恶和激扬仁善的伟大品格。布鲁克[38]勋爵是这样评价已故朋友菲利普·西德里爵士的:“他的心灵承载着智慧和判断力,无论是在言谈或观念上,还是在生活和事业上,它们使他和他周围的人变得优秀而伟大。”
尼布尔[39]去世的时候,他的朋友弗雷德里克·珀斯是这样评价他的:“这真是一位时代巨人!他令所有邪恶卑鄙的人畏惧,他是所有优秀诚实的人的支柱,是年轻人的良师益友。”珀斯还说过:“常常置身于训练有素的摔跤手中间,对一个学习摔跤的人是有益的。”
福克斯[40]自豪地坦言,自己从跟伯克的交谈以及这个榜样身上获益颇丰。有一次,福克斯说,如果把他从书本上学到的政治知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以及他的社会经验放在天平一端,把从伯克爵士的言谈和训诫中学到的知识放在天平另一端,后者会重于前者。
延德尔[41]教授把自己与法拉第[42]的友谊称为“激情和灵感的源泉。”与法拉第共度一个晚上以后,延德尔写道:“他的工作令人肃然起敬,与他的交往暖人心怀,我的心灵因此而升华。他的确是一个坚强的人。我崇尚坚强,但我也不会忘记法拉第品格中的谦逊、温和与友善。”
即使是最温和的性情,也能对他人的品格产生强大而良好的影响。沃兹沃斯似乎尤其受到了妹妹多罗西品格的影响,对他的思想和心灵产生了深远作用。他把她描述为自己少年时代和成人时代的福祉。尽管她比他小两岁,但她温和而友善的性情却对他的品格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使他敞开心扉迎接诗歌文化的浸润。
一个人的品格力量往往能够激发他人的品格力量。这是通过共鸣这一人类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活动来实现的。一个活力四射的人,能在无形中影响周围的人。这种榜样是具有感染力的,它迫使人们去模仿自己。榜样具有一种激奋人心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通过每一根神经——传到周围人的体内,使他们迸出火花。
阿诺德博士的传记作者,在谈起博士对年轻人的影响的时候说:“他们的内心不仅充满着对真正的天赋、学识和口才的炽热崇拜,还充满着与一颗呕心沥血、努力工作的心灵所产生的共鸣。博士的事业是有益而恒久的,它建立在强烈责任感和深刻价值观的基础上。”天才人物所拥有的这种力量振奋了人们的勇气、激情和奉献精神,而对榜样的热烈崇拜往往能造就英雄和勇士。
伟大的心灵源源不断地辐射着影响力,它不仅能产生力量,还能传播和创造力量。所以,但丁之后,又有了彼特拉克[43]、薄加丘和塔索[44]等不计其数的追随者,他们都拥有着伟大的灵魂。弥尔顿从但丁身上学会了忍受流言蜚语,熬过了水深火热的日子。但丁还鼓舞了意大利最伟大的画家:乔托[45]、奥卡拉、迈克尔·安吉洛和拉斐尔[46]。也是在他的鼓舞下,阿里奥斯托[47]和提香[48]相互激励,相得益彰。
伟大善良的人令人们肃然起敬,使人们成为他的追随者。这种对高尚品格的崇拜升华了他们的心灵,使心灵挣脱“自我”的束缚,而“自我”便是道德进步最大的绊脚石。对拥有卓越思想和伟大成就的伟人们的追思,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更为纯净的氛围,让我们感到自己的志向和目标在无形中升华。
“告诉我,你崇拜的人是谁,然后我会告诉你,你是谁,至少能让你明白你的天赋、志趣和品格如何。”你崇拜卑贱的人吗?那么,你也是一个卑贱的人。你崇拜富贵的人吗?那么,你就是一个粗俗的人。你崇拜有权势的人吗?那么,你就是一个谄媚者或势利者。你崇拜诚实、勇敢和高尚的人吗?那么,你就是一个诚实、勇敢和高尚的人。
青年时代是品格的形成阶段,来自于崇拜的动力最为强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习惯就会定型;“不崇拜偶像”也常常成为我们的行为特性。在本性还未成形,易于接受新事物的时候,激发其对伟大品格的崇拜是有益的,因为,如果年轻人不崇拜“好”,而是崇拜另一些“英雄”,他们有可能会把最大的“坏”尊为偶像。因此,当阿诺德博士看到学生表示出对伟大行为的崇敬,看到他们对某些人或者某些场面满怀热情的时候,他总是感到欣慰。他说,“我相信,‘不崇拜偶像’只是恶人的座右铭。”
约翰逊博士说,“自身具备良好的品格比崇拜有品格的人更能为我们带来朋友。这些良好的品格指的是豁达、率真、诚实和乐于赞同优点的美德。”据说,博斯威尔在给约翰逊写传记时总是怀着真诚崇拜的心,因此,这本传记成为了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博斯威尔一定具备某些真正优秀的品格,这样才能吸引约翰逊这样的人,虽然他曾无数次驳斥和责骂约翰逊,但后者仍然笃定地崇拜他。麦考雷认为博斯威尔完全是个不值一提的人物——一个不学无术和令人讨厌的人——懦弱无能、爱慕虚荣、强势、好奇心强、喋喋不休;而且毫无智慧、幽默和口才。但毫无疑问,卡莱尔对这位传记作家的评价客观公正得多,博斯威尔——虽然在很多方面爱慕虚荣且愚昧无知——但他有自律的老派观念,对真正明智而优秀的人满怀仁慈和敬仰之心。卡莱尔坚信,如果缺乏这样的品质,博斯威尔是不可能写出《约翰逊传》的。“博斯威尔写了一本好书,”卡莱尔说,“因为他的眼睛和心灵善于发现智慧,还有将它们写出来的才能;他有广泛的洞察力且才华横溢,最重要的是,他充满了爱心和孩子般的豁达。”
大多数心灵豁达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尤其是爱读书的年轻人。因此,当艾伦·坎宁安还在里斯达尔当泥瓦匠学徒的时候,就不远万里地赶到爱丁堡,只为在沃尔特·司各特爵士过街的时候看他一眼。年轻人的这种激情和促使他做那次旅行的动力令我们肃然起敬。
相反,心灵卑微和狭隘的年轻人却不能真心崇拜榜样。卑贱的本质使其崇拜也变得卑贱。在蟾蜍眼中,只有它自己最美。在势利者眼里,最具大丈夫气概的人就是最为势利的人。
卑贱的心灵充斥着轻蔑、挑剔和谬误;它时刻准备对各种事物进行嘲讽,除了厚颜无耻和罪大恶极的行径。他们致力于挖掘伟人的缺陷,并从中得到安慰。乔治·赫伯特说,“如果智者不犯错误,就会让愚人难堪。”因此,智者以愚人为戒,就能避免错误,而愚人却极少能从智者的榜样中获益。一位德国作家说,热衷于挖掘伟大人物和伟大时代的瑕疵,这是一种可悲的趋势。当博林布鲁克[49]提起马尔伯勒的一个所谓的缺点时,他说,“他太伟大了,我都忘了他还有那样的缺点呢。”
对伟人的崇拜,无论他们在世还是已经作古,在一定程度上,会自然而然地激发人们去模仿他们。西米斯托可斯[50]在少年时代就因同时代的伟人的伟大事迹而振奋,他盼望能报效祖国,成为一位杰出的人物。当马拉松战役打响的时候,他陷入了悲伤;朋友问他为什么悲伤,他答道,“一想到米太亚德[51]的胜利纪念碑,我就激动得难以入眠。”几年以后,他当上了雅典军队的将军,在阿特密斯和萨拉米斯战役中打败了薛西斯的波斯舰队,祖国人民都感激地把国家的幸存归功于他的睿智和骁勇。
年幼的修斯底德斯在阅读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的时候流下了热泪,心灵的感染使他决定了自己天赋的取向。克里斯特图斯的口才使德摩斯梯尼[52]激动万分,他也立志当一名演讲家。然而,德摩斯梯尼身体孱弱,嗓音细弱,讲话时吐词含混不清,上气不接下气——他只能以勤奋的学习和毫不动摇的决心来战胜这些缺陷。没有刻苦的练习,他永远都无法成为一位伶牙俐齿的演讲家。他所有的演讲,特别是最著名的那些,都显示了他苦心练习的结果——几乎每一句话都凝聚着技艺和心血。
在历史上,相互仿效彼此的品格,通过模仿伟人的风格、行为和才能来塑造自己品格的例子不胜枚举。勇士、政治家、演讲家、爱国者、诗人和艺术家——他们或多或少都在无形中模仿着过去和现在的伟人,模仿着他们的人生和作为。
伟大的人物曾激起了国王、教皇、君主的崇拜。弗朗西斯·德·梅第奇一定要更衣以后才与迈克尔·安吉洛交谈;朱利叶斯三世让他坐在身边,而十二位红衣主教却都站着。查理五世为提香让路;有一天,提香失手把画笔掉在地上,查理弯腰把它捡了起来,还说,“君主为你服务是应该的。”里奥十世下令,谁要是不经过阿里奥斯托[53]的允许就私自印刷和销售这位作者的诗作,就将他革出教会。同样是这位教皇,在拉斐尔临终之时,守候在他身旁,就像弗朗西斯一世守候在临终的里奥纳多·达·芬奇身边一样。
海顿[54]曾惊奇地发现,除了音乐学院的教授,大家都很喜欢他、尊重他,这是因为,所有最优秀的音乐家往往不会相互认可。但是,海顿却似乎没有一点儿忌妒心。他对著名的波波拉的崇拜便是如此,为了能进他的家门,他决定当他的仆人。见过波波拉的家人以后,他就开始劳动。每天早晨,他都仔仔细细地擦拭这位大师的外套、为他擦洗鞋子、为他梳理蓬乱的假发。起初,波波拉还对这位外人发脾气,可他的粗暴脾气很快就变得温和了。他很快就发现了这位仆人的天赋,在他的指导下,海顿终于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海顿是亨德尔[55]的狂热崇拜者。他曾说过,“他是音乐家之父。”继亨德尔之后,斯卡拉蒂[56]成了全意大利的偶像,当有人提到亨德尔姓名的时候,他就只字不提自己的名字,以表示对他的尊敬。莫扎特[57]也由衷地赞誉这位伟大作曲家:“亨德尔的音乐可以像闪电霹雳一样爆发。”贝多芬赞颂他为“音乐王国的国王。”在贝多芬临终之际,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套亨德尔的作品集,共有40册。贝多芬神采飞扬地看着它们被送进卧室,他指着它们,惊叹到,“这——这才是真理!”
海顿不仅赏识已故伟人的天才,也赏识年轻的同时代人物——莫扎特和贝多芬。卑微的人也许会对同伴心生嫉妒,但是真正伟大的人善于发现对发的优点,彼此崇拜。关于莫扎特,海顿写道,“我只希望我的音乐能打动音乐界的友人,特别是那些对音乐有着同样强烈共鸣的人,我还希望莫扎特那无与伦比的音乐——正如我所感受的——会流芳千古。布拉格不仅应该挽留这位骄子,还应该给予他优厚的待遇,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这位伟大天才的人生就实在太可悲了……。一想到举世无双的莫扎特居然还不曾被皇室重视,我就气愤。请原谅我的冲动,可我太热爱他了!”
莫扎特也同样慷慨地盛赞海顿的优点。他对一位评论家说,“先生,就算把你我的才华加在一起,也比不过海顿。”当莫扎特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音乐的时候,他说:“听听这位年轻人的音乐吧,他将来一定会誉满全球的。”
布丰[58]把牛顿[59]当做最伟大的哲学家,他非常崇拜牛顿,常在工作的地方悬挂他的肖像。席勒也同样推崇莎士比亚,他热情地研究了他很多年,有了更深的了解后,对他的崇拜也更加强烈了。
皮特是坎宁心目中的大师和英雄,他追随着皮特,虔诚地仰慕他。坎宁说,“皮特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全身心地热爱他。皮特先生去世了,我也就失去了领袖,我对政治的忠贞也随他一起进了坟墓。”
有一次,法国著名生理学家罗斯先生正在给自己的学生讲课时,查尔斯·贝尔慢慢走进了他的教室。贝尔是个发明家,他在国外比在自己的祖国更声名远扬。罗斯教授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来访者,于是立即停下来说,“各位,欢迎我们伟大的发明家——查尔斯·贝尔先生!”
据证实,第一次接触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是每一位年轻艺术家人生中的大事记。当科勒乔[60]第一次凝视着拉斐尔的《圣·塞西莉亚》的时候,他感到自己体内有一种力量觉醒了,他大叫一声,“我也是画家了。”康斯太伯[61]常常回忆起第一次看见克劳德的作品《黑格》的情景,他认为是它开创了自己艺术生涯的新纪元。
伟大而善良的人所树立的榜样是永垂不朽的;他们与世长存,影响着后人。迪斯雷利[62]先生在科布登[63]先生逝世后在众议院讲话中意味深长地说:“虽然失去他们是我们重大而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因话语常常被人们引用——他们还是人们的榜样,人们还会模仿他们。就像一些议员,尽管他们不在场,但他们还是议会的一员。我认为科布登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伟人的传记能告诉人们,人能取得怎样的成就,怎样做得最好。它赋予每个人崭新的力量和信心。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他们在最伟大的人面前,也会心生崇敬、希望和勇气。伟人树立的榜样仍然与我们同在,指引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支配着我们。高尚的品格是一笔永恒的遗产;它万古长青,源源不断地造就了同样高尚的品格。
出自伟人之口的金玉良言和他们所树立的榜样将永世流传:他们融入了后代的思想和心灵,在生活中给他们帮助,在临死时给他们安慰。死于狱中的爱国者亨利·马丁说,“死得最可悲、最痛苦的人,就是那些浪费人生、使自己的人生不堪回首的人;而死得伟大的人,就是那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经验、树立了优秀榜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