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内千万个点向那不存在的方向凹陷,紧接着的是急剧的质量膨胀,河外文明的舰队立即对各个节点发动攻击。
能量扰动并切割宏观的维度膜,切口成楔形撕裂,曲率骤降处浮动的光影是长达百万公里的光子喷注。外部屏障经受着远超其结构强度的入侵,星团如红热的碳,在风中变得冰冷。
部分星域,两支舰队隔着百光年发起大范围概率轰炸,丝毫不计能源和设备损耗。河外舰队搭载的防御结构如不规则的塑料膜,在风中做着不规则运动,混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混沌没有丝毫规律可言。维度膜这根树干上有着一块空缺,如永远的背阴面,稀疏的枝叶依旧代表这儿有些东西,例如次生膜。基于四维对偶的三维膜是一个面,一个包含时间却不遵循时间的面,宏宇宙的理论影响不到他,他没有体积,甚至可以理解为脱离时空。次生膜亦能无视概率这也就意味着无视概率定式武器,技术又一次狠狠抽了理论一巴掌,当然是别人家的技术。
--
有些人会在柜子里藏着自己所有的回忆,不管是痛苦还是欢乐,从记事起,我就爱收藏昨天的物品,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小维的大部分理论都基于二维世界,那个没有意义的世界。而次生膜可以是二维世界的镜像,就像从宏宇宙中剥离出的一快闭曲面。
技术发展至今,小维的加密手段早已被我用穷举法破解,也就花了两千年。不过我一直没做最后一步,因为他没有设置读取的条件。也许很久以后,他是准备留给自己的纪念,谁知道呢。
无奈的我打开了那段尘封亿年的数据,那是目前保存最久的数据之一,贯穿银河系的后半生。
纷乱的数据如乱码漂浮,不同于宏宇宙,那个世界是如此单调,科技如盘旋的立交伸向远处,理论相交后再度分叉,发展一段后再度相交,然后循环下去。
我要做的是逆推小维进行投影的技术,将两个世界的影响反转,这可能得花很久,不过这是目前唯一的捷径。
--
所有节点不间断地崩溃,花费亿年组建的防御网没能发挥计划中的作用,唯一在进行反击的是搭载三维结构的尧级战舰,利用三维结构切割对方的次生膜是唯一有效的攻击手段,只不过这需要尧级战舰逼近至五百个天文单位,简直是一次性消耗品。
激活三维结构的设备过于精密,流水线组装需要近十年才能完成一套。生产速度导致大部分节点都没能安置这套设备。
河外舰队的推进逐渐停滞,银心外侧的节点终于挡住了第一批次的攻击,破空的大型三维结构瓦解了三百艘尧级战舰,这是河外文明的首次大规模战损。
他们意识到次生膜无法抵挡所有攻击时,前线舰队停止了进攻。享受了数年难得的平静,河外文明的支援舰队抵达,扩充了数支前线大型舰队。
远程干扰次生膜的技术有了一些头绪,但总体来说还是一种云里雾里的状态,这时的我很后悔,不该死板的认为超载文明的技术就是精度问题,我遗缺了很多细节,以前这种想法没造成什么影响,因为实现一项技术时不得不解决这些细节。而现在这个细节实在是过于遥远和飘渺,没有数亿年的摸索根本找不到那扇半隐的柴扉。
烈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的战役爆发。部分节点在河外文明的强攻下失守。借助那些失守的节点,他们断开了部分纤维网。受影响的外围防御节点陷入战争迷雾,就这样,银心附近的外围防线逐渐被分割。
战役爆发十三年后,一次性的三维结构暴涨块开始量产,块让中大型舰队有了远程反击的能力。三维结构暴涨块是利用不相容理论制造的双重维度封装体,出厂前用小块三维膜包裹不稳定的三维结构,只需要打破设置的平衡,再辅以高强度的动能,崩溃的三维结构能以超光速切割次生膜。这只是应急的武器,所需生产资料实在是太过巨大,一个星期不到就可以吞噬近百个太阳质量的恒星。
河外文明推进的速度慢了些,但这只是暂时的。被包围的节点团失去抵抗能力时,就代表着大半个银河系沦陷,也代表着战争到了最糟糕的时刻。这场战争唯一的好消息是仅有百分之五的逃亡舰队传来被摧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