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方法论:创新与继承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史轨迹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也不是预先就设计好的大道,而是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开拓、不断变化的道路。它是“四大因素”和“四大优势”相互交织、有机融合,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旧的事物灭亡,新的事物产生,落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被淘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的过程,是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理念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螺旋上升、动态跃迁的过程。因此,中国发展战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历史演进与历史实践是相互验证、相互试错、相互调整的,总是要向“历史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开放学习”。中国发展道路始终充满着各种挑战,这既包括外部挑战与内部挑战,也包括可预见挑战与不可预见挑战。这就需要及时识别挑战,积极应对挑战,并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正由于在不同时期中国采取了不同的战略和策略,因而也有了不同的历史轨迹。

从新中国历史演进来看,中国之路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但它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历经了60多年时间洗礼以及不同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逐步演变而来。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功地解决了“站起来”的问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一穷二白”、“一大二弱”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独立和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现代教育体系、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及现代国防军事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本基础。在探索和开拓中国道路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严重曲折、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为后来者的成功提供了经验和教训。详细分析参见胡鞍钢著:《毛泽东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史论》中第七章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评价。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开始解决“富起来”的问题,以“先富论”为手段实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突破贫困陷阱,基本解决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成功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第一步目标。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的不利局面下,仍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成功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成功实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为核心目标,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形成“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严重冲击。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实力、贸易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经历了多次的创新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具有承上启下、相互衔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升级换代的特征,这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领导人对中国现代化的不同认识。

总结过去60多年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中国之路是一条在实践中“学习—试错—改革—完善—升级”之路。中国领导人从不唯书、不唯洋(人)、不唯教条主义,不相信世界上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模式,不盲目照搬照抄外国模式。中国和中国领导人非常善于向全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学习,但这种学习不是照抄和模仿,而是参照和借鉴,是转化和创新。比如,我们在学习苏联五年计划的基础上创新出中国特色的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规划;苏联的五年计划基本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工业化和重工业化,而我国的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规划早已经不仅局限在经济方面了,而是社会、文化、科技、生态全领域的规划。再比如,我们学习借鉴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创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和传统的西方式市场经济最大区别和最大创新,就在于我们不仅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有在“五年规划”和中长期战略规划指导下的政府之手,“两条腿”走路,又稳又快。尤其是尊重本土首创和重视试点经验推广,比如从小岗村“包产到户”的本土首创到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坚持独立自主,立足自身国情,大胆探索,从实践和实验中进行学习和调整,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在倒掉洗脚水(错误的)的同时,也留住了婴儿(正确的)。这也说明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体制,也没有最完备的体制,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体制。这个体制不是事先人们有意设计出来的,而是人们“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试错”试出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地总结和继承了60多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正确地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1页。中国道路就是当今中国的一篇大文章。为此,习近平同志提出:“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8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国内外发展全局,把握未来发展大势,深刻认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类发展规律,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六位一体”(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总体布局,协调推进“五个全面”(包括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战略布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新局面,书写了中国之路的大文章。“六位一体”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五个全面”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参与国际治理。参见胡鞍钢:《“五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评价》,《国情报告》专刊,2016年第11期。中国正在进入世界强国时代,走进世界舞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