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传道

第二天一早,秦子戈早早起床。见天色还早,就摘下墙上的短剑,按着那张布帛上记载的剑招练了起来。

“你这剑法到时精妙,只是这原本是轻灵飘逸的一套剑法,在你手中失去了神韵。”一时沉迷练剑的秦子戈没有察觉到来人,闻言看去,只见赤松手持一卷竹筒站在莲池边上笑着说道。

“师叔是来传授道法的吗?”秦子戈看着赤松手里的竹筒一脸希翼的问道。

“不错,把你手中的长剑放回去,顺便把晓梦叫到这里来。”

片刻之后,秦子戈将短剑放好,带着晓梦来到赤松身前。

“灵妙潜通乘风起,太极玄虚若镜清。今日我便传授你们太极玄清功。”

赤松正要说话,秦子戈就心急的问道:“赤松师叔,这太极玄清功是什么水平的道法,威力怎么样?”

看着上蹿下跳的秦子戈,赤松笑眯眯的说道:“若论出手对敌,这太极玄清道毫无作用。怎么,你不愿学?”

“不是,不是。”秦子戈连忙摆手说道。

“太极玄清功共有人清、地清、天清三个境界,《易经·说卦》有言: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我道家天宗一派的修行便是如此,其中地清是道家立世之根本,而人清和天清被天人两宗各自看重,如今已是泾渭分明。道家许多先辈,终其一生,也突破不了地清境,不过饶是如此,只是地清境顶层的修为,便可行走天下,少有敌手。太极玄清功修习过程从易而难,地清境第一层柔境大多数人在第一年即可修成,但往后开始,艰深困难处便显现出来,第二层刚境一般人便要修习三年,第三层刚柔并济更是个分水岭,资质稍差的便一生都停滞于此,好一些的修习个五六十年也不稀奇。而把太极玄清道修炼到天清境的,便是有了万法根本,可以开始同时修习其他奇术妙法。”赤松子娓娓道来。

“那师叔和师父如今是什么境界?”秦子戈好奇道。

“师兄入天清境已有三十载,阴阳两境早年便已修成,只是一直卡在天清第三层阴阳合一。至于我,前不久刚刚步入阳境。这辈子怕是摸不到阴阳合一境了。”

“赤松师叔,那日师父施展了一种道法,看起来万物失色,就连时光也好似静止了。不知是何种道法?”秦子戈会想起当日的情景,不由出言问道。

“那是天宗绝技之一,名曰天地失色。此法一旦施展,会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万物变得十分缓慢,近乎静止。而此法波及的范围和施法之人体内阴阳二气的融合成度有关,看来,师兄离那阴阳合一境又近了一步。你们二人不要好高骛远,不过你们能被师兄看中,想来天资聪颖。若能秉持道心,潜心修道,他日成就必不在我等之下。”赤松正色道。

站在池边,赤松子展开手中的书筒,严肃说道:“本门妙法,若无应允,不可轻授他人。你二人需谨记。”

听到这里,秦子戈心下一动,抬手起誓道:“青天在上,当作见证。弟子秦子戈日后若无应允轻传道法,必遭五雷轰顶。”说完还用肩膀靠了靠立在一旁的晓梦。

看着作怪的秦子戈,赤松心中释然,不愧是师兄看中的弟子,心性悟性皆非寻常。只是如此弟子师兄为何语焉不详,反倒是那个木纳的孩子被师兄选为衣钵传人。

片刻后,赤松晒笑,自己何必杞人忧天。看着身前二人,赤松传授了他们道门的基础道法,眼见二人将心法背下,赤松粗略的讲述了一下人体经脉和内气运行,等二人有了气感后,更是亲自运气带他们走了一个周天。随后正色道:“地清境分三层,第一层刚境,第二层柔境,第三层刚柔并济。刚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刚,弱也。然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水无常势,法无常形。……”

就这样,秦子戈的修行生涯开始了。

在此期间,秦子戈曾向赤松打探,能不能跳过地清境,直接修习天清境。却被赤松一口回绝了,为了早日习得威力更大的道法,秦子戈挖空心思的想着怎么才能地清境大成。

在秦子戈想来,若想实现刚柔并济,太极是最好的选择。可惜后世中太极失传,流传民间的不过是养生锻炼的招式。或许名山大川中的修士还有传承,可前世的秦子戈哪里有福缘见的高人。

苦思冥想下,秦子戈想起了一代大师金庸。张三丰的太极便是出自他的笔下,既然如此,别的书中一定有什么关联之处。回忆了一番金庸大师的作品,秦子戈找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关于刚柔兼备有很多记载。最具施行意义的便是剑魔独孤求败的四重剑道。在秦子戈看来,若是能达到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的境界,也离地清境的刚柔并济不远了。

下定决心后,秦子戈每日除了按照赤松的要求打坐修行一刻钟,剩下的时间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修炼,原本秦子戈想刚柔同修,但尝试过之后无奈的放弃了。看来金庸先生写书也是经过考证的,重剑不是自己现在能玩的。

寻遍整个鹤鸣山,秦子戈没有见到有人使用软剑,无奈之下找了一条马鞭代替。秦子戈的种种行为,赤松都看在眼里,本着打磨他们二人心境的赤松并没有出言阻止。

春去秋来,秦子戈也从一开始的抽自己进步到了鞭如臂指的境界。而秦子戈的进境赤松看在眼里,起初赤松还当秦子戈胡闹,可看着秦子戈手中回转随心的马鞭,赤松惊了。这地清境修炼,自古以来都是先入刚境,再入柔境,最后刚柔并济。这是因为刚境易入难成,而柔境难入易成。

“子戈,你的柔境已成,可以练刚境了。”赤松提醒道。

“这就成了?”秦子戈一脸不相信的疑问道。

“不然?”

“那就好。”秦子戈暗自庆幸,原本还以为要柔到极致生出刚意才算,没想到只要能控制柔劲就可以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秦子戈弄了把死沉死沉的石剑,当然这是对秦子戈来说,换成成年人还是勉强能举起来的。秦子戈起初也想仿照杨过的玄铁重剑,可惜一来没有那么多的铁料,二来秦子戈还在长身体的阶段,不想伤及根本。

起初,秦子戈只能扛着石剑,渐渐的,秦子戈在不断的锻炼之下有了举剑的力量。之后便是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短剑的基本技巧击、刺、格、洗、劈、砍、撩、提、抽、带、崩、点。每日一式十练,一练百变。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秦子戈来到鹤鸣山已经有两载岁月了。

这天,阁楼前的莲池中,秦子戈光着膀子站在其中,池水漫过他的胸膛,只有头颅露出水面。在秦子戈能完全挥动石剑后,在刚境的修炼便停滞不前了。苦思冥想下,便在这莲池中效仿杨过的海中练剑。

在状似太极两仪的水池中,原本都种着荷花,可自从秦子戈来此处练剑后,一边水池中的荷花被他的石剑所伤,绝种了。

就在此时,一阵清风吹过,满池春水皱起。秦子戈挥剑而起,却没有带起一滴水珠。

惊见此幕的赤松急行几步,赶至秦子戈身前,不确定的问道:“刚柔并济?”

秦子戈不语,点了点头。

“也好,那我今日便可传授给你道法了。

“不等晓梦师妹一起吗?”

“晓梦如今卡在地清境第三层,不得其法。你若是有闲,可以和她交流一下。”

“好。”

听得如此,赤松面露微笑,此子倒是不吝赐教。

“那好,我今日便传你天清境的道法。何为道,《易》日“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一切事物阴阳变化的规律,阴阳乃万法之宗也。

所谓称圣、称道、称仙者,无不是通过常期的学习、修练,悟出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能够适应规律,驾驭规律,见微而知著,善于掌握阴阳平衡的高人。

阴阳平衡乃修身之道,健身之法,治国济家之策。虚实也是阴阳,虚实得当,在技击中乃能得机得势。故阴阳虚实乃克敌致胜之要道。健身平阴阳,技击察虚实,见入则开为虚,迁入则合为实。

虚为内意在于引进落空,刚是外现,在于合力发人.与人交手迂虚则入是为以实对虚。以刚制柔之法,但入时要实中有虚,以防其虚中有实,接手过招,避实就虚,借力发人,是为以虚对实,以柔克刚之法。但避实时要防其实中有虚。

虚实之变化全在心意,而不在外形,阴阳虚实之法,以太极为最高。太极功夫高深者,阴阳虚实变化莫测,纯任自然。毫无免强之意。彼动我随,如影随形,如己照镜。无所谓招法,无所谓疾缓,无所谓刚柔,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彼来我往。

刚在先兮柔后藏,柔在先兮刚后张,刚柔相济是所长”,行功、比手只求自己中正安舒、平衡、稳定。使自已对待无病,身如九曲之珠,八方来力均可旋转自如。“

“这不就是刚柔并济吗?”秦子戈疑惑不解的问道。

“天清境的功法不是独立功法,习者在学练本功法之前,先要经过严格的规范的武术套路,或基本功或桩功的训练,达到桩基稳定、举动合度、发力得法、层层松透,气充神足,劲圆意满的高深境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本功法的修练,则是由博返约,由繁到简,由寻规蹈矩,而脱矩返纯。最终达到“阴阳合一法自然,万法归宗道仙全”的更高境界。

阴阳之法,法更奇,奇中之奇意无意,后天苦练,先天返,反反复复得真谛。天清境的功法集武术、内力之精要,使武术、内劲高度结合,是“阴阳合一,后天返先天”的功法。进了天清境,便不再强调任何姿式和意念。只强调练功时,阴阳合一,着意丹田,顺其自然。这一层:一神贯六合,一气支百体,一意生百家。一动化乾坤。

一神贯六合,其含意是太极拳、八卦掌等拳法要求的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的外三合和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不再用意念要求,而是全以精神贯穿,做到神行体随,无处不合。

一气支百体,其含意是四肢百骸的一切外形动作,全系内气自然流动之表现,心意也不再起主要的支配作用.

一意生百家。其含意是功法熟练后,信息反馈极其灵敏,凡是练过的拳术、散手、功法、器械、舞蹈甚至自己根本没有学练过,只要看到别人演练,放松入静,稍一着意,便能施展出来。

一动化乾坤,其含意是每一举动都能产生阴阳相合,三才(天、地、人)相系,形松气充,神充天地,势满环宇的感觉,一举一动之间都能体现出无我无他,忘其有己,天人合一,气魄无比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传说中的太上忘情。“

听罢,秦子戈心中诧异,虽然赤松师叔说的自己都有所了解,但自己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才有这番见解,没想到两千年前的先秦时期就有这番见解了。难不成真的是焚书坑儒让文化出现了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