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型哭泣

随着慢慢长大,很多孩子会突然表现得敏感、脆弱,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哭哭啼啼,甚至以前不会引发他哭泣的事情,也会让他变得高度敏感,动不动就哭鼻子。比如:

(1)幼儿园换了一位新老师,孩子表现出不适应,从而哭哭啼啼。

(2)孩子对负面评价更加敏感,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受到家长的批评而哭泣。

(3)孩子在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过程中,因为受不了一丁点儿委屈而哭闹。

(4)父母一大声说话,孩子就会哭。

(5)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一点冲突,就哭着闹着要找妈妈,以前总是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现在哭着拒绝上幼儿园。

上述现象和行为说明孩子的情感敏感期到来了。而身处情感敏感期的孩子会很容易哭泣。首先,敏感的特质决定了他能很快地识别大人的面部变化,从而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其次,敏感期的孩子容易紧张、胆怯,当不知如何面对外部的环境时,容易表现为委屈或不知所措,因此容易哭泣。最后,爱哭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用语言表达,他们在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用眼泪配合,以哭这种非言语方式来协助情绪的表达。

那么,面对敏感爱哭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做呢?

1.尽可能地理解孩子的感情

首先父母需要多理解孩子。不应将孩子的哭泣视为一种无能的表现,更不能随意指责孩子,而应该把哭泣当作他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当孩子哭泣时,家长不要急于安慰孩子,因为在孩子看来,安慰是一种“好处”,哭能换来“好处”,以后他便会经常用哭泣的方式来获得安慰,这实际上是在强化孩子哭的行为。同时,也不要批评孩子动不动就哭,批评会让孩子更加委屈,以致最后他连用哭来表达情感的通道都会被堵塞。另外,更不能吓唬孩子,以免让他更加紧张。所以,父母不妨让孩子哭个痛快,让泪水冲刷不愉快的情绪。等孩子情绪平复之后,父母可以对他说“你哭得这么伤心,我也很难过”或“你心里委屈,可以说出来,我陪着你”。这样就给了孩子去正确对待和处理他的坏情绪的机会。

2.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研究人员认为,孩子变得敏感脆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周围环境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父母自身情感比较脆弱,易激动,孩子会觉得父母给自己“脸色”看,不喜欢自己,因而伤心哭泣。所以,父母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不良情绪已经表现出来,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以免孩子不断地猜想,变得更为敏感。

3.引导孩子以说代哭

身处敏感期的孩子,往往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所以用哭声求助。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正确表达自己情绪和情感的方式。比如:“你想吃东西,可以告诉妈妈,但是不能用哭声表达。”“犯了错不能哭,改正了才是好孩子。”渐渐地父母就会发现,孩子不再试图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了,而是主动跑过来商量:“我想要玩一会儿玩具可以吗?”“我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吗?”当孩子养成这种沟通习惯后,他的心情会平静很多,避免了遇事不知道怎么沟通而泪眼汪汪的情况。

4.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只要他尽力了,父母就应表扬多过批评。如果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过脸了”,父母不要急于批评“你看你怎么把水洒了一地”,而应先肯定孩子的行为,鼓励他继续保持讲卫生的好习惯,然后告诉他正确的洗脸方式,最后再把地面上的水擦掉。当然,当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也不要因为怕孩子哭而不批评,不过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错在了哪里。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很多父母不常陪伴在孩子身边或者总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使孩子最基本的对爱和安全感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他们敏感爱哭。面对爱哭的孩子,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不哭是不对的。为了减少敏感孩子的哭泣行为,父母应经常鼓励孩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并给他讲一讲身边的榜样,引导他克制哭泣的冲动。经过长时间的引导,相信孩子会逐渐告别敏感爱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