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花令·秋(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 素心落雪编著
- 2421字
- 2020-06-24 23:10:34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以写七言绝句见长,其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被人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后人赞誉他为“七绝圣手”。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注释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楚云:指楚天之云。
寒江:指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友人辛渐所写的一组诗歌,其中第一首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广为流传,这是第二首。诗歌前两句“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用“秋海阴”“楚云深”这样的景物起兴,有着秋光萧瑟之感。诗人看到了浩荡的江水向东流,烟波淼淼,这就如同诗人的心情,朋友就要远去,自己的心情极为沉重。第三句“高楼送客不能醉”说自己送友人的地址是在这座高楼——芙蓉楼上,直接与诗题相呼应,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最后一句“寂寂寒江明月心”直接抒情,江水湍流不息,只有自己对朋友的友谊像明月一样纯真持久。全诗情景结合,表达了送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不负佳作盛名。
简析
背景
天宝元年(742),王昌龄出任江宁县丞,辛渐去洛阳途中与王昌龄相遇,这首诗是两人分别时王昌龄所作。
名家点评
〔清〕周土廷:神骨莹然如玉。薛应旂曰:多写己意。送客有此一法者。(《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近代〕邹弢:自夜至晓饯别,风景尽情描出。下二句写临别之语,意在言外。(《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清〕宋顾乐:唐人多送别妙。少伯请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流连。(《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释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关山月:乐府曲名,多为伤离别之辞。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简析
盛唐气象下,人民颇有建功立业之心,此时王昌龄写了一组从军行,这是组诗的第一首。诗歌前两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写出叙事地点是烽火城西的瞭望台,叙事时间是黄昏,这里漫无人烟,荒凉的原野上又逢秋季,这恰恰是思归的季节,也是思归的时间,荒凉之感油然而生。后两句“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写在这种寂寥之中,忽然传来了阵阵笛声,这时候整个边塞战士心中的情感就再也控制不住了,他们好像听到了家中思妇的呼唤。最后一句诗人想写的是征人思乡,但是却调转笔锋写了家中的思妇,使得诗歌更具意趣。诗中所写“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常常描写边塞征人久戍不归,思念闺妇的心情,与此诗的主旨相匹配。《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在盛唐时期采取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背景
名家点评
〔清〕黄王:当黄昏独坐之时,乡思已自“无那”,岂意羌笛更吹《关山月》之曲,闻之使人倍难为情矣。(《唐诗摘钞》)
〔清〕黄白山、朱之荆:己之愁从金闺之愁衬出,便为情深。(《增订唐诗摘钞》)
“更吹”,曰“无那”,写出黄昏独上之情,极缠绵悱恻。(《唐诗笺注》)
〔清〕李瑛: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诗法易简录》)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新声:新的歌曲。
关山:边塞。
撩乱:心里烦乱。
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简析
这是王昌龄一组七首从军行中的第二首,截取了征人生活的一个片段进行了叙述和抒情,全诗明写军中宴乐,实则表现士兵的复杂心情。“琵琶起舞换新声”是说歌曲有了新的曲调,舞蹈有了新的变换,整个诗歌一开篇就是一片声色之景。然而其中“琵琶”这西域的乐器却又透露了大家身处边塞的征人身份。在这里欣赏歌舞的都是背井离乡的战士,心中充满了离情别恨,所以说“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是写无论大家听到的曲调是什么,总是扰乱得人心神不宁,那曲调想听不敢听,不听又不断地演奏出来进入耳中。这种愁绪到了最后一句诗人笔锋又一转,“高高秋月照长城”忽然展示出一个朗月照耀着长城的苍茫景象。这一句可以产生读者的多种思考,这既可以看做是征人想念关内的家乡,也可以理解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还能够展现出对祖国山川深沉的爱恋。
背景
《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在盛唐时期采取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名家点评
〔清〕宋顾乐:此首第二句已斩绝矣,第三句转得不迫,落句更有含蓄,愈叹其妙。(《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近代〕王闿运:此篇声调高响,明七子皆为之时不厌人意者。(《湘绮楼说诗》)
〔近代〕王闿运:以“新”“旧”二字相起,有无限情韵,俗本作“离别”,便索然矣。(《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从军行七首(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释
胡瓶:唐代西域地区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
敕:专指皇帝的诏书。
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
简析
这是王昌龄一组七首从军行中的第六首,主要描写了将军要奔赴边关、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诗歌的第一句“胡瓶落膊紫薄汗”写一位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急于奔赴战场。这句里边使用了胡人的东西,暗指将军将要去的地方。第二句“碎叶城西秋月团”写碎叶城的空中挂着一轮明月,这是边塞的景色。这里的“碎叶城”在唐朝的西部,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城,盛唐诗人李白当年就出生于此地,说明所去之地的远。诗的后两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豪气大发,说边境传来了非常紧急的军情,皇上传召将军,带着尚方宝剑上战场杀敌,相信很快就大获全胜。这交代了将军飞驰奔赴边疆的原因,展现出大唐威风,从而抒发了盛唐时代军民的自信和自豪。
背景
《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在盛唐时期采取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这是其中的第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