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D3

故事梗概

女孩原来在南方上班,后来回到家乡结婚,生子。

结婚后没多久,两人生了个可爱的小男孩。小夫妻两这时开始创业,几个月的小孩儿扔在床上,给个气球就自己玩得很高兴。

逝者如斯,两人白手起家,生意逐渐有了起色,孩子也长到两周岁,活泼可爱,只是,快要上幼儿园的孩子,这时候还不会讲话,后来被确诊为自闭症。

夫妻二人带着孩子辗转各大医院看病,又去特教学校,做干预治疗,效果一般。

转眼间,孩子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妈妈打算去学校陪读,寻遍了学区内的小学,也没学校同意。

这时,妈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暂时放下成立的生意,带着儿子去乡下小学,成为一名代课老师。

场景:

儿子出生、童年玩耍、确诊、陪读、孩子在学校发脾气,孩子第一次叫妈妈,孩子走失等。

场景选择:儿子走失

选择这个场景有利于塑造一个慈爱却又疲惫无力,充满斗志却偶尔生出绝望情绪的一个矛盾母亲形象。为这个母亲“支持”或者“放弃”孩子埋下伏笔。制造撕裂感,有助于把故事推向高潮。

正文:

孩子们放学后,冬天的日头就垂到西边的树梢,摇摇欲坠,眼瞅着要掉到地平线下面去。天空从蓝色变成淡灰色,笼罩着这个乡村小学门口的三颗老树。老树像几个倔强的老头,支棱着干枯的枝桠又插向天空。树枝被风吹得晃晃悠悠,一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不服气样儿,树下是掉了绿漆的旧铁门。

这个时候,孩子们都被大人拎回了家。几个稀稀落落的人影从旧铁门旁边走出来,是学校老师,他们缩了脖子,戴上衣服后面的帽子,顶着风跑进自己的车子,一踩油门走了。车后的尘土打了几个小旋,被风旋到了校门口。

一个女人慌慌张张地从这个风旋里钻出来,羽绒服敞开着,头发从耳朵缠向眼睛又缠向另一个耳朵。她匆匆忙忙地跑向自己的车子,打开车门,探进头,又探进半个身子,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一个清瘦的中年男人追在她后面:“于老师,您别着急,我帮您在喇叭上喊喊!”女人钻出车子,探过头看了男人一眼,没有接话,转身跑向车后,打开后备箱,又翻腾起来。

“于老师,洋洋不可能钻进这里面,我猜他就是从坏了的那个小侧门溜出去了。眼下天要黑了,我再组织没走的老师和李大叔,回学校帮你找找孩子。你赶紧回去看看,孩子是不是自己回家了?”

女人抬头看了眼旧铁门,低头钻入车子,向位于隔壁村子的孩子奶奶家驶去。

男人转身向回走去,看到保安李大叔迎了出来。李大叔摇了摇头,男人见状叹了口气:“再给她找找吧,这种孩子就是容易跑丢,赶紧把那个小门修好。在喇叭上招呼招呼,让还没走的老师帮忙找找!”

天气彻底黑下来,女人扔下车,钻入屋子,噼里啪啦把屋子都找了一遍,没找到孩子。她瘫坐在堂屋的墙边,流着细汗,喘着粗气,向一直看着她又不明就里的婆婆哭诉:“妈,洋洋找不到了!”

夜色彻底覆盖了村庄,风依旧没有停住的想法。十来盏灯光钻出浓黑的夜,像村庄的四方涌去:“洋洋,洋洋,洋洋……”女人一遍呼喊一遍跑向村后的田垄边,风越来越大,她额头的汗也越冒越多,头发一缕一缕地贴到脸上,田垄边没有孩子。她又转身跑向村西头的小河边,沿着河沿来来回回跑了三四遍,还是没找到孩子,泪珠儿顺着脸颊滚到了脖子上,女人抹了一把眼泪,又转身,向河沿的另一侧跑去。

手机铃声在衣兜里响起来,她掏出来一看,是洋洋爸:“赶紧回来,洋洋被隔壁村儿的大娘送回来了!”

女人喜出望外,再一次转身,像村里跑去,进屋看到失而复得的宝贝,她失声痛哭,拽过孩子啪啪拍了几下:“谁让你到处乱跑,不是让你等着妈妈!”孩子委屈地抱着妈妈大哭。

婆婆尴尬地看着满屋子人:“这是她第一次打孩子,她急坏了……”

老太太顿了顿,起身给周围人填水:“这次真是太谢谢大家了,改天都来我家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