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汁红烧牛肉面/在家可享的“招牌面”

面条的柔韧适度,汤香浓而不浑浊,更有酸菜点睛吊出鲜咸味,而牛肉饱满多汁、入口即化。这碗牛肉面,是可以香进记忆里的。

热腾腾的牛肉搭配鲜美的汤头,带劲的手工面条撒上葱花与红油,在台湾地区,从五星级酒店到大街小巷的食肆,再到平名百姓家中的饭桌,都能吃到牛肉面。牛肉面种类繁多,不同口味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这样的“招牌面”的称号,实属当之无愧。

【制作方法】

1.牛腱肉横切成大约0.5cm厚度。

2.锅内热油,之后放入牛腱子肉、豆瓣酱、葱姜蒜、八角、冰糖、桂皮、五香粉和适量酱油,翻炒,炒出香气之后,放入白酒和水(大约是牛肉三倍的量);煮开后,大火转小火。

3.开始炖煮,大约30分钟后熄火,不开锅盖,静置焖一个半小时。然后再次开火,盖着盖子煮滚状态半小时,随后关火。

4.炒酸菜,用白砂糖、辣椒、蒜蓉炒酸菜,可适量多加白砂糖(炒完后用不完的可放入罐子冷藏)。

5.下面条,煮熟。汤底中加入酸菜,盛入面条,加牛肉、青菜、小葱切碎点缀,淋上少许麻油,根据口味还可添加红辣油。

【食材(4人份)】

牛腱肉2斤;

卤制牛肉用调料:豆瓣酱3汤匙、葱5根、姜6~8片、大蒜6~8瓣、八角6颗、冰糖1汤匙、桂皮小半根、五香粉2汤匙、酱油10汤匙;

酸菜1包;白酒适量;

炒制酸菜用调料:白砂糖约5汤匙、辣椒大约2个、蒜蓉1汤匙;

面条4人份;

青菜,小葱,麻油等以个人喜好定。

【Lisa老师小叮咛】

关于汤底

吃一碗面也许只要十分钟,但熬煮汤头前后起码要几个小时。并且经历大火、小火、煮沸、炖煮、静置焖制、再煮沸等过程,每个步骤都要有耐心哦!

关于牛肉

台湾地区的牛肉面主要选料为黄牛肉,以腱子肉、肋条肉为主,现在还有很多商家选用新西兰牛肉、美国无骨牛小排、澳大利亚牛肉等进口产品的。选择牛肉还是以各家所需,尽量取品质好的即可,就地取材发挥到最佳才是最厉害的,煮出来的牛肉一定要熬煮得软而不散,入口带着肉味香气满溢。

关于面条

以前由于都是外省人传进来的,所以手擀面居多。而现在的牛肉面也不一定是这样的面条,可以根据口味放入细粉,或者购买粗细不一的面条,皆可。

关于制作

牛肉是可以提前熬制的,在制作面条的时候再次加热即可。一整锅煮,非常补气,是最佳的妈妈菜。

【食材笔记】

画龙点睛的酸菜君

这一碗台湾原汁红烧牛肉面,汤头如果要对味,酸菜是关键。酸菜虽不起眼,却令人胃口大开,能将高汤中的鲜味都带出来。

在台湾,农民们趁着稻作收成的空档,在田里种植芥菜,然后一层芥菜一层盐地排放在木桶里腌制,经过近一个月的密封腌制之后,便成了可口的酸菜。而如今城市里的人们把酸菜买回家之后,根据各家口味的不同,用油炒制,加糖或者加辣,炒至喷香。这样的酸菜作为佐料,在台湾被广泛运用在各类美食的制作之中,不仅有去油解腻、帮助消化之效,更成为各大美食的口味点睛法宝。

【知食传统】

不止是一碗,何止是一碗

有人说,在台湾,牛肉面是一种文化、一种记忆,甚至是一种时代。的确,这种平民美食的兴起到流行,与台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的变迁与人群的融合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起初在台湾,许多人是不吃牛肉的,更不用说牛肉面了。因为移民台湾的祖辈拓荒耕种,那时候牛是主要的劳动力,是被善待而不忍食其肉的。后来,牛肉面在台湾也分为牛肉汤面(只有汤没有肉,较便宜)和牛肉面(既有汤又有面,相对贵一些)两种。

台湾牛肉面又分川味和红烧等,大部分都是外来的口味。最初的发明者是那些住在眷村、背井离乡的老兵。花椒、小米辣、豆瓣酱,他们用这些调味料制作牛肉面,努力寻找故乡的味道。台湾地区知名作家詹宏志曾这样说:在物资匮乏的时代,有一块肉就是节庆,一碗面也包含着对富裕的向往。一碗看似简单的牛肉面,寄托着乡愁,也表达着那个时代中人们的进取精神。在这样不同文化的融合下,台湾当地人也接受并爱上了牛肉面,并将其改良发展变为本土美食。直至今天,牛肉面俨然成为了台湾地区的一张名片。